(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廊坊,065000)
【摘 要】随着GPS技术的发展与完善,这一技术已经在隧道控制测量中广泛应用。它通过实时或后处理观测数据获取定位结果,具有成果相对精度高、全天候作业、作业简便、网点不需要通视、对网要求低等优点。受到隧道贯通误差的限制,制定既能保证隧道按规定的精度正确贯通,又能减少工程成本的方案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分析隧道横向贯通误差的产生原因来讨论GPS控制网的布设原则、平差要求及相关实例的可靠性。
【关键字】隧道;GPS测量法;贯通精度;精度评估
1、引言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既能保证最佳的线形,又能有效地防止自然灾害,保护自然景观。由于我国大多地带为山岭重丘地带,在修建管道时为缩短线路里程 ,改善线形及保护环境而修建了许多隧道。隧道一般在山区,地形复杂,采用常规测量方法极其困难。GPS测量法能解决通视条件、图形条件、地形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作地面平面控制,布设灵活方便,且定位精度已优于常规控制方法,是其它常规隧道控制测量手段无法比拟的。既能保证隧道按规定的精度正确贯通,又能减少工程成本,根据隧道贯通精度要求确定GPS控制网的精度十分必要。
2、贯通误差相关规定
在隧道施工测量过程中,由于地面控制测量、洞外联系测量、洞内控制测量以及细部放样产生的不可避免的误差,使得两个相向开挖的工作面的施工中线不能理想的衔接,而产生错开的现象,即所谓贯通误差。
贯通误差包括纵向贯通误差,横向贯通误差,高程贯通误差。其中,纵向贯通误差仅影响隧道中线的长度,只要它不大于隧道定测中线长度,便能满足设计要求;因此,一般只规定贯通面上横向贯通误差及高程贯通误差的限差。长输管道工程测量规范中规定隧道控制测量参照相关规定,因此本文参照《盾构掘进隧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贯通误差规定(见表1):
盾构掘进隧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定,表1
贯通距离(km)≤2
从而得到:m1=±43.3mm;
一般情况下,若管线采取双向开挖技术,就不存在洞内外的联系测量,此项误差可视为零,而且地面上的观测条件要优于洞内的观测条件,因此对于地面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要高一些,洞内测量误差应分配多一些,在此按照1.3倍的控制测量误差估算,同样方法可以GPS控制测量网的必要精度为:±45.7mm。在《公路勘察规范》(JTG C10-2007)中规定横向误差为45 mm。
估算隧道贯通误差的方法一般用以下公式估算:
依照此式,如果我们事先知道允许的隧道GPS控制网的精度m,就可以估算出控制点所需要的达到的必要精度m1,m2。由于各点的坐标都是用相同精度的GPS仪器测量得到,m1,m2的值应该相差不大,因此,估算过程中我们可以认为m1=m2。
4、实例
在兰成线管道工程中,山区隧道控制网采用天宝双频GPS接收机按照静态作业模式进行观测。按照GPS测量基本技术要求规定操作(见表2)。
所有基线都是在同一天内完成。表3是工程中的部分隧道GPS控制点平差精度及估算的点位精度。
估算点位中误差时我们取m1=m2,方位角中误差我们取仪器的标称精度2"。实际工程中,在平差之后得到的方位角中误差ma一般都很小,因此采用标称精度来估算不会影响点位精度的估值。由于受到山区地形条件限制,且控制点间和隧道洞口之间还要保持通视,因此部分控制点之间的距离较短,不能满足E级控制网对于基线边长要求。控制网的图形强度一般。只能采取延长观测时间,剔除非独立基线等手段来保证测量精度。从表中可以看出,火烧沟3#隧道最短,只有150m左右,此隧道的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和点位中误差都比较大,所以在布网时要尽量避免基线边过短。从表中还可以看出,最长的万家大梁隧道和最短的火烧沟3#隧道估算的允许点位中误差并不大,只有1.2mm,这说明,隧道长度不超过2km时,隧道控制点对隧道贯通影响相差无几,我们基本上可以取一个近似值30mm来评定隧道控制网的质量。
5、管道工程隧道GPS控制网布设方案的建议和结论
(1)GPS技术完全可以应用于管道工程隧道控制网的实测,平面控制网可以满足隧道的勘测设计、施工放样贯通的要求,且可以缩短工期获得较高效益,具有巨大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
(2)隧道洞口处应布设至少两个相互通视的GPS控制点,控制点要求相互通视,便于施工方进行洞口施工放样,为消除或减弱
垂线偏差对测设方向的影响,洞口的控制点高差不宜相差过大;
(3)结合隧道长度、平面形状、地形选择设计合适的网形,隧道两端的洞口控制点应采取“边连接”的方式在同一时间段、相同型号仪器观测完成,以提高控制网的图形强度;
(4)由于GPS基线测量存在一个固定误差,这个固定差值会影响基线的方位角中误差的大小,因此各洞口控制点间的距离不宜过短,一般不宜小于隧道长度的1/6;
(5)管道隧道工程高程控制通常采用四、五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施测,随着GPS拟合高程技术的完善,针对地形情况优化高程模型,GPS水准测量应用于隧道高程控制测量必将成为趋势;
(6)由于隧道的特殊性,在测量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尽量减少误差或错误对贯通精度的影响,对测量数据复核,最大程度上来减弱误差,提高控制成果的精度。
参考文献:
[1]张项铎,《浅谈隧道横向贯通误差估计方法》,隧道建设2003年05期
[2]顾利亚,《GPS隧道控制网横向贯通精度估算》,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第39卷01期
[3]景君堂,《隧道贯通误差及其精度估算分析》,2006年第4期
作者简介:
王巨涛(1971.04~),男,汉族,河北廊坊,助理工程师,大专,从事油气管道工程测量与管理研究。
论文作者:王巨涛,袁顺新,杨美庆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1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隧道论文; 误差论文; 精度论文; 测量论文; 基线论文; 高程论文; 洞口论文; 《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1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