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西玛丽马萨话鼻冠音声母分析论文_李欣冉

维西玛丽马萨话鼻冠音声母分析论文_李欣冉

云南民族大学 民族文化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玛丽玛萨人是居住在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汝柯、格花等村的一个族群,人口不足3000人, 是维西独有且鲜为人知的一个族群。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民族识别中,玛丽玛萨人由于语言上与纳西族东部方言较为接近而被划分为纳西族支系摩梭人的一支。本文选取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汝柯村为调查点,建立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之上,收集到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发音人所发的不同部位的鼻冠音词汇,分析老中青三代不同年龄段的相关词汇的发音,验证鼻冠音是否逐步变成同部位鼻音或浊塞音/塞擦音。

关键词:玛丽马萨话;鼻冠音;语言接触

1.维西玛丽马萨族群及语言概况

玛丽玛萨人是居住在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汝柯、格花等村的一个族群,人口不足3000人, 是维西独有且鲜为人知的一个族群。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民族识别中,玛丽玛萨人由于语言上与纳西族东部方言较为接近而被划分为纳西族支系摩梭人的一支。

玛丽马萨族群有着自己的语言,同时,由于玛丽马萨族群与塔城镇的藏族、傈僳族、汉族等民族聚居在一起,所以玛丽马萨人几乎都会说三种以上的语言。关于玛丽马萨话的研究,《纳西语简志》(和即仁、姜竹仪1985)认为他们是从木里县的“拉塔”(今四川盐源县左所)迁到目前居住地的,所说的语言属纳西语东部方言永宁坝土语,还有与东巴文接近而稍有差异的文字(据发音人说文字现已失传)。A Descriptive Grammar of Yongning Na(Mosuo)(Lidz,Liberty2010)认为,玛丽马萨话与纳西语西部方言和东部方言都有较多的基本词汇对应,但与两个方言在语音、词汇等方面差别都较大,受到藏语和傈僳语影响的痕迹也比较明显。李子鹤在多次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份能够反映玛丽玛萨话基本面貌的调查资料,在《玛丽玛萨话概况》中他把玛丽玛萨话的声母归纳为42个,其中鼻冠音声母有[mb]、[nd]、[ɳɖ]、[ŋg]、[ndz]、[ɳdʐ]、[ȵdʑ]7个。在《原始纳西语及其历史地位研究》一文中李子鹤进一步指出年龄较小的玛丽玛萨人往往将鼻冠音声母[mb]、[nd]、[ɳɖ]、[ŋg]读为同部位的鼻音[m]、[n]、[ɳ]、[ŋ]。

本文将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选取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汝柯村为调查点,建立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之上,收集到了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发音人所发的不同部位的鼻冠音词汇,分析老中青三代不同年龄段的相关词汇的发音,验证鼻冠音是否逐步变成同部位鼻音或浊塞音/塞擦音。同时,调查男女在鼻冠音声母的发音上的区别,采取统计比较的研究方法对玛丽玛萨话鼻冠音进行分析,以期对前人所研究的玛丽玛萨话鼻冠音声母的特点进行验证;并结合历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以及社会语言学等理论探求使其语音发展演变的内外部因素。

2.玛丽马萨话鼻冠音声母分析

笔者利用假期时间到玛丽马萨族群的聚居地——维西县塔城镇的汝柯村进行田野调查。到达目的地之后,先到村子里进行走访,熟悉环境,选择发音合作人。经过几天的熟悉与接触,笔者与以下几位主要发音人建立了合作关系,分别为柯那村委会汝柯大队的和文琪老先生(1945),退休工人;和建昌(1936)老先生,农民;木丽英女士(1977),农民;何文珍女士(1987),大学本科毕业生;和建珍女士(1990),农民。并对村子其他人也进行了访问与调查,并且进行了录音、记音工作。笔者经过大量的归纳与分析,从性别、年龄这两个影响鼻冠音声母发声变化的因素对玛丽马萨话中带有鼻冠音声母的词汇进行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种情况。

2.1从性别差异看玛丽马萨话鼻冠音声母的发音异同

在一些词汇中,女性都带有明显的鼻冠音,而男性则为同部位的浊塞音。笔者进行调查所有发音合作人中,女性带有鼻冠音声母的词汇确实比男性多,在排除个人因素导致发音差异的条件下,一共有9个词汇符合这种现象。如:麻雀,女性发音为[ndʐɤ³³me³³],而男性则为[dʐɤ³³me³³]。

2.2从年龄差异看玛丽马萨话鼻冠音声母的发音异同

前文提到李子鹤对玛丽马萨话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整理之后,认为玛丽马萨话中的鼻冠音已经发生变化,年轻的一代玛丽马萨人在发鼻冠音声母时已经演化为同部位的鼻音。笔者为了证实这种现象,在汝柯村里选出老年、中年、青年各两名代表,进行访问、记音。发现老年人在一些词汇上还带有明显的鼻冠音,但是中年人与青年人确实发生变化,不仅演化出同部位的鼻音,还有部分词汇发声鼻冠音的脱落,变成同部位的浊塞/塞擦音;还有一种情况便是,中老年人带有明显鼻冠音,但是在青年人这一代却发生鼻冠音的脱落,成为同部位的浊塞/塞擦音。

2.2.1老年人为鼻冠音,中、青年人为同部位塞/塞擦音

发生这种变化的词汇有五个,分别为“争夺”、 “鸡冠”、 “欠”、“捧”。 这些词汇中,都由鼻冠音变成了同部位的浊塞/塞擦音。如:“争夺”一词,老年人将其发为[ɳdʐɑ²⁴ɳdʐɑ⁵²],而中年人与青年人却将其发为[dʐɑ²⁴dʐɑ⁵²]。

2.2.2中老年人为鼻冠音,青年人为同部位塞/塞擦音

发生这类变化的词汇有7个,分别为“一半”、 “脖子”、“小腿”、“衣服”、“猪食”、“饭勺”、和“集市”。这类变化和上面那种情况类似,但是前者是中、青年两代人都变成同部位塞/塞擦音,而这类变化却只发生在年轻的一代人身上。如:“一半”一词,中老年人发为[ndzj²¹tʂhɔ³³],而青年人却没有鼻冠音,发为[dʐj²¹tʂho³³]。

2.2.3老年人为鼻冠音,中、青年人为同部位的鼻音

发生这类变化的词汇有三个,分别为“蜘蛛”、“苍蝇”、“锤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蜘蛛”一词,老年人发音为[mbɑ³³lɑ³³],而中年人和青年人却演化为同部位鼻音,发为[mɑ²⁴lɑ³³]。

3.玛丽马萨话鼻冠音声母的语音特征

经过上文的实验分析,我们从客观角度了解了玛丽马萨话的鼻冠音声母,对其认识也相对深刻了。通过之前的分析,笔者总结了玛丽马萨话鼻冠音声母的一些发音特点。

(1)鼻音部分发音较弱,相对而言鼻音后的塞音、塞擦音或复辅音发音时音值较强。

(2) 鼻冠音与同部位的塞音、塞擦音等结合紧密。

(3)鼻音不能和送气的塞音或者塞擦音结合。在玛丽马萨话中的鼻冠音声母中,只有[mb]、[nd]、[ɳɖ]、[ŋg]、[ndz]、[ɳdʐ]、[ȵdʑ]这7个,鼻音后面的塞音或者塞擦音都为不送气音,而并无送气音。

(4)鼻音后面只能够跟浊塞/塞擦音,不可以跟清塞/塞擦音。

(5)在带有鼻冠音声母词汇的发音上,男女存在差异,女性的鼻冠音普遍比男性多。

(6)玛丽马萨话的鼻冠音声母已经发生演变,一共有两种趋势,一是出现鼻冠脱落,变为同部位的塞音或者塞擦音;二是由原来的鼻冠音变成同部位普通鼻音。而且,发生变化的都是鼻音后跟双唇音或者舌尖音的声母。

相同部位鼻音

鼻音+双唇/舌尖塞(擦)音→

相同部位的双唇/舌尖塞(擦)音

4.玛丽马萨话鼻冠音声母演化的原因

导致玛丽马萨话中鼻冠音声母演化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分成两大方面:分别为经济性原则和语言接触。

1.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又可以解释为省力律,那就是用一次发音来代替两次发音,用比较方便的发音来代替困难的发音。对应玛丽马萨话中的鼻冠音声母演化这个现象,就是用同部位的塞/塞擦音或同部位的鼻音来代替原来的鼻冠音声母,即用一个单辅音来替代了原来的复辅音。这个现象是符合省力律的,也就是当地人在发音习惯的选择上遵从了经济性的原则。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鼻冠音声母都发生了演化,经过上文的总结与分析,在玛丽马萨话中的鼻冠音声母只有鼻音后面跟双唇音或者舌尖音的复辅音才会变成同部位的塞/塞擦音或者鼻音。那是什么原因导致鼻音后跟舌面前塞擦音[ȵdʑ]及鼻音后跟舌根塞音[ŋg]这两个鼻冠音声母没有向单辅音演化呢?

那是因为,[ŋɡ]和[ȵdʑ]这两个鼻冠音声母在玛丽马萨话中与同部位的塞/塞擦音[ɡ]和[dʑ]的分布是对立的。例如,在玛丽马萨话中[ɡɑ²¹]的意思是“骗”,而[ŋɡɑ²¹]的意思则为“夹”。因此,当出现这种情况时,鼻冠音声母就不会由复辅音向单辅音演变。但是[mb]和[b]以及[ndz]和[dz]这两组辅音的分布也是对立的,但是却在一些词汇中发生了鼻音或塞/塞擦音的脱落,这又是为什么呢?

对于鼻冠音声母鼻音或塞/塞擦音是否脱落的影响因素还有一个,就是音节。在带有鼻冠音声母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汇中,其声母中的鼻音或塞/塞擦音部分才可能会出现脱落。例如:扁担[mbiu²⁴tɑ⁵²]变成了[miu²⁴tɑ⁵²],衣服[mba²⁴la⁵²]变成了[ba²⁴la⁵²];而亮[mbu²¹]和疮[mbu²⁴]都未发生演化。因为在单音节词汇中如果发生变化,会引起歧义,但是在双音节或者单音节词汇中变化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2.语言接触

虽然玛丽马萨族群所在的塔城镇地理位置较为偏远,交通不便,但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民族地域间的交流增多,还有许多人外出求学、务工,人口的流动对于玛丽马萨人的发音习惯产生影响。近年来,除了电视机,网络与智能手机也在玛丽马萨族群中逐渐普及,这些新兴传媒对于当地语言的冲击力也不容忽视。

首先是民族间的交流对玛丽马萨话的影响。由于玛丽马萨族群是与藏族、傈僳族、汉族和彝族等民族以大杂居。小聚居的形式生活在共同的土地上。因此民族间的交流往往会选择用汉语方言和藏语交流。天长日久,汉语方言以及藏语的影响也较大。例如:“扁担”一词在当地的藏语中读音为[pia˜⁵⁵tɛ˜¹³]。而玛丽马萨话中“扁担”一词由原来的[mbiu²⁴tɑ⁵²]逐渐演化为[biu²⁴tɑ⁵²],除了受经济性原则的制约导致鼻音脱落之外,恐怕民族间交流也会导致吸收其他民族的发音习惯的现象发生。

其次,许多年轻人外出求学、务工多年,之后再回到家乡,其发音习惯也会有很大的改变。这些年轻人在外时多说汉语方言或者普通话,其中很多年轻人的普通话十分标准。众所周知,汉语普通话中并无鼻冠音声母,甚至连浊音都很少。那这些年轻人在外几年回乡之后,也会将自己已所适应的新的发音方式带回家乡。这也是玛丽马萨话鼻冠音声母发生演化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最后,随着电视、网络,智能手机在当地的普及。至少家家都会有一台电视机,这也成为当地人接触外面世界的新媒介。电视节目中使用的语言也都是标准普通话,甚至小玛丽马萨人的普通话几乎是从电视中学来的。因此,新媒体的普及也是影响玛丽马萨话发生演变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李子鹤:《玛丽马萨话慨况》,《汉藏语学报》,2013年7期。

[2] 和即仁,姜竹仪:《纳西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5年。

[3] 李子鹤:《原始纳西语及其历史地位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6月。

[4] 王太春:《仡佬语鼻冠音声母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5月。

[5] Peter Ladefoged and Ian Maddieson. 1996. The sounds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Oxford:Blackwell.

[6] Lidz, Liberty. 2010. A Descriptive Grammar of Yongning Na(Mosuo). PhD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作者简介:李欣冉(1990.09—),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语言学。

论文作者:李欣冉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9

标签:;  ;  ;  ;  ;  ;  ;  ;  

维西玛丽马萨话鼻冠音声母分析论文_李欣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