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和平不再是梦想_阿拉伯论文

中东和平不再是梦想_阿拉伯论文

中东和平不再是梦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东论文,和平论文,梦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1年中东和会在马德里开幕之时,几乎没有人不认为,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间的历史性争端绝非短期内能够解决。但是,1993年9月,阿拉法特与拉宾这两位宿敌在华盛顿首次公开握手,双方签署了关于巴勒斯坦临时自治安排的原则宣言,这一重大突破不仅令舆论哗然,就连不少国际政治家们都深感意外。一年多来,中东和平进程继续以出人意料的速度深入发展,现在,人们终于可以有把握地说,中东和平不再是梦想。

阿以共处之路己经开通

众所周知,中东冲突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而巴解组织与以色列去年9月在华盛顿签署的自治原则宣言,恰恰在这一核心问题上实现了突破。一年来,巴勒斯坦问题又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巴以双方经过近7个月的谈判终于去年5月4日签署了关于实施原则宣言的新协议。以色列在两周内完成了从加沙和杰里科的撤军,巴勒斯坦警察部队迅速开进上述地区,自治领导机构开始行使职权。7月,流亡在外几十年的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重返加沙。这样,巴勒斯坦人终于有了第一块400多平方公里的自己可以当家作主的土地。巴以双方在8月末又签署了关于向巴方移交约旦河西岸民事管辖权的协议,巴自治权力已延伸到几乎全部巴勒斯坦领土。几个月来,虽然发生了一些暴力事件,但从总体上看,巴勒斯坦自治进展基本顺利。巴以双方从去年10月开始已就下阶段即以军撤出约旦河西岸和组织巴勒斯坦大选继续谈判。鉴于巴勒斯坦问题的成就,阿拉法特、拉宾和佩雷斯三人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约旦和以色列的谈判去年迈出三大步。约旦国王侯赛因和以色列总理拉宾7月签署了《华盛顿宣言》,正式宣布结束两国历时40多年的战争状态。随后,两国于10月签署了和平条约,以色列把它占领的大约35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归还给约旦,约旦则与以实现关系的全面正常化。约旦与以色列于11月27日宣布从即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两国己于12月分别在安曼和特拉维夫开设了大使馆。约旦是继埃及之后与以媾和并建交的第二个阿拉伯国家。约以边界通道已经开通,人员往来、商品交流已经恢复,两国正就全面经贸合作继续谈判,争取明年5月达成协议。

叙利亚与以色列的谈判难度较大,一直在幕后进行,特别是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国务卿克里斯托弗直接干预。事实上,叙以谈判同样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以方已承认叙对戈兰高地拥有主权,并表示愿与叙实现关系正常化。叙利亚则表示和平对叙是“战略选择”,并明确作出了与以实现和平的承诺。叙以双方目前的焦点是撤军条件、时间表和安全安排,但双方都表现了灵活性。黎以谈判也提出了新的建议。

阿以双边谈判的突破性进展,不仅促进了中东多边谈判,而且还使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间出现了全面改善关系的新动向。关于中东武器控制和地区安全的专家会议已初步拟定了中东军备控制宣言草案的大部分内容。关于环境保护的多边谈判10月26日在巴林签署了关于保护中东环境的《行为准则》。令人高兴的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接触正在迅速发展。摩洛哥与突尼斯相继与以达成互设利益代表处的协议,阿尔及利亚与海湾国家正在与以讨论开设利益代表处问题。海湾合作委员会9月30日宣布取消实行了多年的对以间接经济抵制的作法。政治关系的缓和已经转化成促进经济合作的动力。10月30日至11月1日,中东北非经济首脑会议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举行。来自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利的政府代表团和实业界人士以及欧、美、亚主要国家等总计60多个国家的2500名代表聚会一堂,共商振兴中东北非经济的大计。以色列代表提出了100多项总额为250亿美元的经济合作项目,与阿拉伯各方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会议发表的《卡萨布兰卡宣言》提出了建立中东北非经济共同体的远景目标,并为该地区绘制了发展经济的蓝图。阿以关系的改善正在转化成促进双方经济合作的动力。

如果说16年前埃及与以色列媾和并建交仅仅是在结束阿以敌对状态方面打开一个缺口的话,那么,中东和平进程去年取得的全面成果已经雄辩地说明,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捐弃前嫌、走向和平共处之路已经开通。

和谈成果来之不易

中东和平进程不可逆转地深入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趋势。阿以冲突是二次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牵涉面最广、斗争最为激烈的热点冲突。40多年来,阿以之间发生了5次大规模战争和无数次中小规模的冲突,死伤数十万人,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美元。特别是战争动乱不仅使有关国家难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反而要耗费财力扩充军备。阿以双方谁都难以将对方赶进大海,阿以双方谁都不堪战争的重负,都需要休养生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埃及与以色列经美国斡旋于1978年签署《戴维营协议》,1979年签署和平条约并建交。埃及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特别是遭到阿拉伯世界的制裁。埃以媾和对阿拉伯世界既是震动,又是启发。1982年9月,在摩洛哥非斯举行的第12次阿拉伯首脑会议通过《非斯宣言》,这是自阿以冲突爆发以来,阿拉伯方面首次拿出的解决中东问题的和平方案,它暗含着承认以色列存在权力的条款。约旦国王侯赛因于1984年提出“以土地换和平”原则来解决阿以冲突的建议。在此之后,包括约旦在内的一些阿拉伯方面与以色列的秘密接触与谈判屡屡见诸于报端。用对话,而不是用战争来解决阿以冲突,在阿拉伯和以色列内部日益深入人心。冷战结束,世界格局的变化,同样对中东和平进程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因此,在美国和前苏联共同倡导下召开的中东和平国际会议终于为阿以通过对话寻求政治解决历史性冲突提供了适当的场合。

中东地区多年的动荡不安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超级大国的激烈争夺。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为中东和平进程提供了有益的国际环境。首先,苏联退出中东,使对以色列持强硬态度的阿拉伯激进势力受到削弱。叙利亚、巴解组织等相继调整自己的政策,公开宣布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利并且对和平进程显示了积极的态度。第二,美国在失去竞争对手后,也主动调整了自己的中东政策。中东既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又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二战后,美国通过扶植以色列取得了在中东的优势地位。但是,海湾战争使美国最终认识到,单纯依靠以色列并不足以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全部利益。因此,海湾战争之后,美国下决心解决阿以冲突,以便满足大多数阿拉伯温和派国家的要求。在以色列右翼政权拒不合作的情况下,美国政府甚至以拒绝提供100亿美元贷款担保的强硬姿态对以色列施压,迫使以色列接受召开中东和会的建议。美国把中东和谈视为其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试验田,为此,美国虽仍然把确保以色列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但在阿以双方之间则执行大体平衡的政策。克林顿入主白宫后强调要以“完全伙伴”的身份参与中东和谈。去年一年,克林顿两次会晤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国务卿克里斯托弗7次赴中东穿梭,都是为了使中东和谈继续深入发展。为了保证巴勒斯坦自治的实施,美国发起召开国际捐款会议,允诺在未来5年内提供24亿美元的援助。为促成约以和谈,美国减免了约旦7亿美元的债务,还许诺提供新的援助资金。美国为了维护自己在中东的利益,希望中东和谈继续取得进展和保持该地区的稳定,客观上说,这符合中东地区各国的根本利益,也得到大国和国际组织的积极支持。

和平之路仍多坎坷

中东和平进程虽已不可逆转,但是人们不能不看到,实现全面和平之路仍充满着艰难与坎坷。

首先,阿以争端的最终全部解决仍是一个长期的历程。从双边谈判来说,当前的焦点是叙以能否达成协议。在与以有直接领土纠纷的阿拉伯4方中,叙利亚是唯一能从实力地位出发与以进行平等谈判的方面。叙以当前未能达成协议的直接原因是归还戈兰高地的条件与时间表。但其幕后原因则要复杂得多。目前中东和平进程实际上是按照美以设计的轨道进行,即以色列与阿拉伯各方分别单独媾和。叙利亚为了维护自己在中东的大国地位,一直主张阿拉伯4方协调行动,以增强与以讨价还价的筹码。巴解组织和约旦抢先与以单独媾和,打破了叙的计划,也令叙极为恼火。即使从时间上考虑,叙也要与巴以协议和约以和约拉开距离。另一方面,叙利亚目前态度强硬意在争取更多的和平红利。叙利亚在失去苏联的支持后不得不把目光转向西方。但是,美国迄今仍把叙列为支持恐怖活动国家的名单。因此,美国和西方国家究竟肯为叙以和平出资多少,也会对叙以谈判产生影响。

巴勒斯坦问题虽然最先突破,但这个问题的难度依然最大。巴以自治原则宣言及其实施仅仅是为期5年的临时解决办法,每个重要阶段都要进行十分繁琐的谈判,而且巴以各自内部都有激进势力伺机破坏,因此,在自治过渡期出现反复、甚至倒退的可能不能排除。从长远看,巴勒斯坦要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国家,这一目标实现起来难度更大。

中东全面和平的实现还有待于阿以冲突40多年来遗留下的所有问题的解决。这是中东问题多边谈判的使命。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多年的冲突对抗在人们心理上留下的创伤绝非容易治愈,两大民族相互仇视和不信任更非短期内能够消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阿以和平共处之路正是治愈创伤和建立信任之路。但是,从总的国际环境及中东地区历史发展趋势来看,中东全面公正的和平确实是大有希望的。

标签:;  ;  ;  ;  ;  

中东和平不再是梦想_阿拉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