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人口的暴增,对建筑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很多建筑工程都朝着高层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显著的解决建筑混凝土收缩裂缝以及建筑差异沉降的影响,提高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保障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因此,相关工作者必须重视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影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规范施工,提高后浇带施工的质量,保障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具体应用
引言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有效运用,可有效改善结构因温度变化、应力效应等引发的裂缝、渗漏、变形问题,提升房屋建筑结构质量,保障施工安全与有效。对此,在明确认知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作用的基础上,应立足工程实践,有效把握施工技术应用要点,进行施工技术质量管控,保证技术应用作用的最大化发挥,为工程项目顺利开展奠定良好技术与管理基础。
1后浇带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作用
1.1提高房建施工质量
在房建施工后期,合理安排后浇带技术,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相关的工艺流程,保证施工质量,有效地解决因温度变化、沉降差异以及构件收缩的问题导致的裂缝。在施工之前进行详细的调查,精确的计算,保证施工能够顺利进行并且能够切实地解决问题。后浇带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保证房建施工质量,确保房建施工结构的完整性,以保证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1.2有效解决房建施工构件收缩问题
通常情况下,房建施工中选择的材料在混凝土施工完工之后,会受到温度和混凝土收缩的影响而出现收缩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不仅会影响建筑结构的外观,而且还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后浇带技术可以让混凝土结构自由收缩,在建筑材料收缩的时候后浇带结构能够填补空隙,减小材料收缩产生的应力。后浇带技术能够减少温度变化给混凝土结构造成的影响,保证房间结构的安全性,保证房建工程质量。
1.3解决房建工程中存在的沉降差异
沉降差异也是房建工程中常见的问题,施工单位往往会更多的关注到这一方面并探索解决过程。进行后浇带施工之前,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结合实际的房建工程情况,以做到更好地对房建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利用后浇带技术解决沉降差异的问题时要充分考虑不同结构的受力情况,对于房建结构进行科学设计,减小因沉降差异带来的影响。房建施工应按照先进行主体建筑结构的施工,在进行裙房施工的顺序,最后进行后浇带技术更好地减少沉降差异。后浇带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小应力集中,提高房间结构的稳定性,保证房建工程的安全性。
2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要点分析
在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为保证施工技术应用作用的有效发挥,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整体施工质量,需注重如下应用要点的把控:
2.1后浇带施工材料的科学选择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的科学选择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与基础。对此,在施工之前需根据房屋建筑实际情况与建设要求,做好混凝土材料、钢筋材料、外加剂材料等的科学选择。例如,避免早强水泥在房屋建筑结构施工中的运用,控制水泥水热化、水泥浆流失对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后浇带位置的混凝土强度应高于原结构混凝土强度,如楼板结构混凝土强度为C25,则选用C30混凝土处理后浇带;为进一步提升后浇带施工质量,达到防水防渗目的,可适当添加膨胀剂(掺量一般控制在10%~13%)提升结构裂缝抗渗性,使后浇带转变为加强带。
2.2后浇带施工流程的严格遵守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施工工艺流程,以提升施工规范性、标准性、科学性,避免施工操作误差影响施工整体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楼面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应遵循“后浇带模板支撑→绑扎楼板钢筋→钢筋焊接→钢丝网布置→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后浇带位置混凝土清理→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养护→后浇带覆盖模板与钢筋保护”流程进行操作。值得注意的是,在依据工艺流程操作时,应对工艺流程各环节各工序施工要点进行有效掌控,明确工序施工注意事项,保证各工序验收达标。例如,钢筋施工中,需科学调整后浇带钢筋位置,做好保护垫补齐工作;筏板底部钢筋应与后浇带底部钢筋采取“隔一布一”方式进行设置;钢丝网需绷紧,有10~15cm的向下翻边等。
2.3后浇带施工位置的精准定位
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施工位置的有效确定,是保证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作用有效发挥的前提与基础。通常情况下,在房屋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后浇带应设置在柱跨三等分中间位置,部分后浇到设置在梁结构、板结构1/3位置。以本文所研究工程项目的楼面后浇带施工中,共设置纵横后浇带四道,将楼面均等分成九块。与此同时,后浇带多为主结构受力相对较少的位置,如板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梁中部位置等。在确定高后浇带位置后,在施工图纸中进行详细标注,并给予一定文字说明,以更好指导施工实践,提升施工质量。
2.4后浇带施工宽度的合理确定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后浇带宽度的合理设置是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所需考虑的基础问题,也是重点问题。通常情况下,后浇带宽度与建筑结构厚度存在密切关联性,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宽度一般在80~100cm之间,当墙板厚度不足20cm时,墙板后浇带宽度应控制在80cm左右;当墙板厚度超过20cm时,结合墙板材料特征确定后浇带宽度,但不得超过100cm。与此同时,后浇带施工中,预留缝类型不同,缝的宽度也不同,在本工程中,后浇带收缩缝宽度设计为10mm、后浇带温度缝宽度设计为10mm,后浇沉降缝宽度根据结构承载能力、沉降量情况进行确定。
3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优化
3.1后浇带添加剂采购环节的优化
在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要想保证施工质量,就必须要对后浇带添加剂的采购工作进行优化。只有保证后浇带添加剂的质量,才能够为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质量提供保障。而针对后浇带添加剂的采购优化,首先要科学选择添加剂的类型,其次要严格进行添加剂的试验,最后要加强添加剂的质量审查,确保采购回来的添加剂具备正规、有效的生产资料,符合建筑工程后浇带的施工作业需求。
3.2后浇带混凝土试验的优化
在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要想保证施工质量,就必须要对后浇带混凝土的试验进行优化,加强混凝土的质量检测。首先,在浇筑带上进行后浇带混凝土试块的留置,其次,进行后浇带混凝土试块的抗渗试验,确保后浇带施工中使用的混凝土的抗水性能良好,避免后期因为混凝土材料质量不合格而出现有害裂缝,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3.3后浇带施工流程的优化
在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要想保证施工质量,就必须要对后浇带施工流程进行优化。首先,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开展后浇带的施工作业,避免因为施工行为不符合施工安全规范而出现不必要的质量事故,出现后浇带裂缝以及渗漏问题。其次,根据施工图纸中的要求,进行后浇带位置以及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过程控制,并进行施工后浇带的预留。最后,加强后浇带施工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后浇带的施工过程符合钢筋混凝土的设计要求以及质量验收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房建工程的重要性也在逐渐凸显出来。随着建筑房建高度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建筑结构本身的安全性也有了更多的要求。尤其是基础结构的稳固性,将直接影响到整体建筑工程的应用效果。通过将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到房建工程当中,对提升房建工程的社会应用价值,推动行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剑波.浅析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J].居舍,2019(15):82+99.
[2]李华清.后浇带超前止水施工技术在地下室工程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9,5(08):158-159.
[3]邹尤锋.浅谈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J].低碳世界,2017(10):141-142.
论文作者:季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结构论文; 宽度论文; 钢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