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海英
(濮阳市红十字中心血站 河南濮阳 457000)
【摘要】目的:对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研究,且提出有效措施,以提高献血质量。方法:选取我站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所接收的331例无偿献血且发生不良反应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258例轻度不良反应,63例中度反应,10例重度反应;导致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为:210例心理或精神因素、50例睡眠因素、23例饮食因素、23例环境因素以及25例采血人员因素。结论:诸多因素可导致无偿献血时发生不良反应,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献血者本身的心理或精神状况;对此,因采取各种措施,如对献血者实施心理疏导,以避免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6-0245-02
无偿献血指的是为拯救他人的生命,自愿且无偿奉献自身血液的一种公益行为,在社会上得到广泛的推广。但是,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等,这种情况将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广大民众无偿献血的积极性[1]。因此,为了解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笔者对我院所收治的331例无偿献血且发生不良反应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站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所接收的331例无偿献血且发生不良反应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全部患者均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关于健康体检的标准,并实施无偿献血。其中,男性172例,女性159例;年龄在18~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4±2.6)岁;体重在45~65kg之间,平均体重为(54.2±3.4)kg;职业:127例医务工作者,86例军人,86例学生,32例其他。
1.2 方法
对331例无偿献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对其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且对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加以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献血不良反应的评定标准有[2]:轻度:出现血管迷走神经症状,但并未丧失知觉;献血者表示存在恶心、呕吐、心慌、头晕,且心跳与呼吸加速,脸色苍白,部分还可出现眩晕、轻微出汗。中度:在轻度的基础之上渐渐加剧,致知觉丧失,突然性昏倒,或血压下降,意识不清,心率减缓,四肢冰凉。重度:除存在上述症状以外,还出现晕厥、惊厥、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1.3 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数据展开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χ2检验。
2.结果
331例无偿献血者均出现献血不良反应,其中,有258例为轻度反应(77.9%),63例为中度反应(19.0%),10例为重度反应(3.0)。另外,通过分析发现,导致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为:心理或精神因素、睡眠因素、饮食因素、环境因素以及采血人员因素,其例数分别为210例(63.4%)、50例(15.1%)、23例(6.9%)、23例(6.9%)、25例(7.6%)。
3.讨论
3.1 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
3.1.1心理或精神因素:心理或精神因素是导致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本研究发现,其在引起献血不良反应总数中,占有绝大部分,即63.4%。一般情况下,第一次献血者由于对献血的相关知识并不了解,对献血会对自身的身体健康有无损害,存有一定的疑虑[3]。在献血期间,献血者极易出现紧张,而这是造成其发生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在看到其他献血者的反应后,其紧张情绪会加剧,进而引起连锁反应。
3.1.2睡眠因素:若献血者睡眠不足,将影响其身体的机能,进而对献血行为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各种不良反应。在本次研究中有50例献血者因睡眠而导致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3.1.3饮食因素:饮食之所以能诱发献血不良反应,具体表现为献血者在献血的过程中,处在空腹状态,又或是在献血前一天,饮食不当,继而引起低血糖,并发生脸色苍白、头晕的情况。
3.1.4环境因素:若采血时,献血者较多,人员密集、声音嘈杂;一个人献血,周围有许多人员陪同或围观。若在夏天献血时,天气炎热,献血者的身体状况可能不佳,身体出现缺水,进而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3.1.5采血人员因素:一些采血人员的言行举止不妥,在对献血者交流时,言语生硬,行为欠佳,且技术不够成熟[4];在进行穿刺的过程中,对献血者的局部皮肤造成刺激,继而使献血者出现疼痛感,从而让献血者产生极度的紧张心理,最终导致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3.2 预防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
首先,心理疏导。在献血前,采血人员应先对献血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以了解其心理动态,针对存在不良心理者,应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例如采血者应向献血者说明保持良好心理的重要性,同时对献血者心中所存在的疑虑,应耐心解答,从而消除其顾虑、消除其不良心理。另外,献血时,可在献血者与献血者之间设置屏障,以免因其他献血者的反应而产生连锁反应。第二,健康宣教:在献血前,采血者应对献血者进行健康宣教,向其介绍献血的一些注意事项,例如献血前不可处于空腹或饥饿状态下,或确保睡眠的充足。第三,营造舒适的献血环境:采血地点应该设置在较为舒适的地方,如室内或车上,且在夏季或冬季时保持室内温度的适宜与空气的流通。采血的过程中,献血者应当依据相应的流程,按顺序、批次采血,同时屏蔽围观者,从而保证献血现场的安静、有序[5]。第四,提升采血人员的专业素质:对采血者进行专业的培训,以改善其服务的态度,主动接待献血者,且以亲切友好的态度与献血者交流。另外,还应提升采血者的操作技术,尤其是在静脉穿刺术方面,尽可能保证其穿刺的一次性率与准确率高达百分之百。
【参考文献】
[1]钟春玲.无偿献血者献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处理策略[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7):974-976.
[2]牟文君.无偿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性护理对策[J].西南军医,2011,13(6):1122-1123.
[3]龙永梅,张亦弛.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5):147,149.
[4]杨健莉,骆莺.心理护理在降低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中的作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2):451-452.
[5]董永光.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4,21(5):106-106,29.
论文作者:牛海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不良反应论文; 献血者论文; 发生论文; 无偿献血论文; 因素论文; 心理论文; 原因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