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人民医院 262500
【摘 要】风湿寒性关节痛是指人体感受风寒湿邪后所引起的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但应用抗炎镇痛药物效果却不理想。本文探讨了灸法、针刺、中药熏蒸、穴位贴敷、刮痧类、药熨法及其他综合疗法等外治疗法调治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优势,其简便易行的方法在人们防病治病、缓解疼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风湿寒性关节痛;诊断;中医药疗法
风湿寒性关节痛(简称风关痛)是一种以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与风湿寒邪侵袭密切相关的疾患,由我国著名风湿病专家王兆铭根据十余年临床观察,结合中西医有关理论提出的新认识而命名。本证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并不相同,主要是实验室生化指标未见异常。笔者从事风湿病临床工作多年,拟就本病的诊断和治疗谈谈肤浅认识。
一、临床表现不一
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多在局部,以某部肌肉或一、两个关节(如膝、踝、髋、肘、肩、腰背)疼痛、酸胀、麻木、屈伸不利为主要表现;重者可发生全身多处肌肉、多个关节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有些人患病后缠绵不愈,反复发作,可由轻到重,由局部到全身不断发展。但是,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疼痛部位伴有明显的寒冷感。患者常诉患处如冷风吹状,有阵阵寒意,病情重时即使三伏之夏仍感恶寒怕冷,须厚衣裘。遇寒冷及阴雨天气则症状加重,然而触之局部不热不肿。在进行温水浴或烘烤之后症状可以减轻,但应用抗炎镇痛药物效果却不理想。
环境因素在本病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患者大多有感受寒邪史,所以高寒地区、长期野外作业之人容易患病。但在四季温暖的深圳,风关痛亦不少见。此多为常年在写字楼工作的白领,终日处于空调环境之中,而女性又多着以短裙,双膝极易患此病。如若工作台处于空调风口之下,患病的可能性又有所增加。此外,某些职业如冷库工人也容易患风关痛。
女性产后感受风邪,出现关节、肌肉疼痛,中医谓之“产后痹”。以笔者之见,亦大多属于风湿寒性关节痛的范畴。产后脉络空虚,阳气卫外不固,对常人不足以致病的风邪,对产妇却足以成为致病因素。由于民间传言产后出现的关节、肌肉疼痛属于“月子病”,难以治愈,将遗患终生,或是须再坐一次月子才能治愈,因而患者大都有较重的精神负担,忧心忡忡。
许多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皆可见关节、肌肉疼痛,故诊断风关痛必须排除此类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之关节痛,多有局部肿胀、灼热,并多伴有关节外症状,实验室检查多有血沉、C反应蛋白的改变和免疫学指标的异常。而风关痛除如前所述临床特征外,实验室检查多无改变。老年人则当与骨关节炎相鉴别。骨关节炎多发生于50岁以后,多为活动后疼痛,尤以上、下楼梯时明显,可有关节变形和X线改变。
二、疗法
1灸法
选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147例[1],膏肓穴以大艾炷灸,每次13壮;再使患者平卧,取气海、足三里穴,大艾炷各灸7壮。每日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经治疗本组全部获效,其中近期治愈128例,显效12例,有效7例。通过艾灸膏肓,并配合气海等穴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可激发经气,温通经络,补火祛寒,散风逐湿,扶正祛邪,临床疗效佳。
2针刺疗法
穴取疼痛部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趾指关节用直径0.3mm、长15mm华佗牌针灸针,腰、臀及小腿部位用直径0.35mm、长25mm毫针。医者左手持点燃的酒精灯,右手持针,于灯火的外焰将针尖部烧至通红,快速、准确点刺疼痛部位,即可出针,深度1~3mm视疼痛部位大小、体质强弱,每次点刺5~20针,针距1~2cm。休息7~15天行第2次治疗。一般治疗1~3次,久病者做5次,治疗有效率为100%。毫火针刺络放血,可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而止痛,且由于针细、微创,可减轻火针的疼痛[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中药熏蒸
选用通经活络、疏风祛邪、温阳助脾、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的中药,利用中药熏蒸的湿热刺激使皮肤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使药物通过皮肤表层吸收、角质层渗透和真皮层转运而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改善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达到宣痹散寒之功。曾祯[3]采用中医熏蒸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84例,并与西医治疗80例作对照,中药熏蒸组84例,痊愈32例,好转50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7.6%。对照组80例,痊愈10例,好转42例,未愈28例,总有效率65.0%。中药熏蒸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访的复发率,中药熏蒸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4穴位贴敷
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4],选取颈根穴、肩前缝、腰眼穴、膝眼穴,针对老寒腿、老腰痛、冷凝肩、颈椎病,选取相应的穴,用三伏贴(寒痹贴)进行穴位贴敷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
5刮痧
将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90例[5]分为随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扶他林乳膏作为介质,运用刮痧疗法治疗本病,手法宜轻、慢,逐渐加重、加快,刮向宜单向、循经络、循筋脉,遇痛点、穴位时多刮,以出痧为度。对照组口服芬必得0.6g,2次/日,10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80%(P<0.05),差异显著。
6药熨法
中药烫熨是将中药加热后在人体局部或一定穴位,适时来回移动或回旋运转,利用温热之力,将药通过体表毛窍透入经络、血脉,从而达到温经通络、活血行气、散寒止痛、祛瘀消肿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操作方法。邱荣珍[6]采用四子散烫熨治疗寒痹病人86例,即将四种中药(白芥子、吴茱萸、紫苏子、莱菔子各100g)加水,微波加热后放于药袋中,再将药袋置于患处,随时移动药袋,用力均匀,来回推烫,开始时用力轻而速度快,随着药温降低用力则增加同时速度减慢。药袋温度合适时,把药袋放在患处,用被子或被套覆盖,治疗时间为20min,结果总有效率为90%。研究表明[7]:火针法与药熨法各有特色,火针法因刺激性较强,作用范围小,比较适合于正气实之寒痹者;药熨法因刺激量较小,刺激时间较长,作用范围大,更适合于正气较弱之寒痹者。
7综合治疗
将120名[8]患者分为单纯针刺组和运用针刺加隔姜灸烟雾熏疗法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治愈33例,好转2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6%;对照组治愈11例,好转27例,无效22例,有效率63%。对100例[9]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用针刺、火罐、中药熏蒸进行治疗,针刺阿是穴,拔火罐,中药(川乌、草乌、海风藤等)熏蒸,结果总有效率89%,以上方法共奏温经散寒、除湿活血止痛之功效。
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患病后病情缠绵不愈,反复发作,可由轻到重,由局部到全身不断发展。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疼痛部位伴有明显的寒冷感。遇寒冷及阴雨天气则症状加重,然而触之局部不热不肿。应用抗炎镇痛药物效果却不理想。外治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机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大多不是单一作用,所以皮肤黏膜吸收、经络腧穴得气、免疫功能改善及药物局部效能的发挥常常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共同作用于人体,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目的。外治疗法在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上,因其经济简捷,方便快速,不受场地、环境、空间的限制,治疗灵活多样,疗效显著的特点而被推广使用。
我们要在前人运用外治疗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治疗经验,进一步发展丰富外治方法,努力提升创新,使中医外治法在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方面得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其简便易行的方法在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防病治病、缓解疼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与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雒成林,张弘强,刘世琼,等.膏肓灸法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147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2,10(9).
[2]邢济平,武秀平,赵晓春.毫火针治疗寒痹21例[J].中国针灸,2012,32(12):1128.
[3]曾祯.中药熏蒸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84例[J].光明中医,2010,25(12):2252.
[4]王春明,叶田,卢天蛟.三伏贴(寒痹贴)治疗寒痹135例疗效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2012,21(5):7.
[5]刘家瑞,李中元,林惠华.扶他林刮痧法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50例临床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3,19(1):52-53.
[6]邱荣珍.四子散烫熨治疗寒痹病人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2,10(8):2034-2035.
[7]陈子平,陈鹏典,庄礼兴.火针法与药熨法治疗寒痹之比较[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2):50-51.
[8]庞建,王建平,孙来齐.针刺加隔姜灸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120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8,26(11):116-117.
[9]狄长青,何玉苍.针刺、火罐、中药熏蒸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100例[J].陕西中医,2008,29(11):1530-1531.
论文作者:杨翠霞,赵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
标签:关节痛论文; 风湿论文; 疼痛论文; 中药论文; 针刺论文; 患者论文; 关节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