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南方地区高层住宅小区建筑特点,从整体布局到细节展示、从风格塑造到价值获得、从普遍需求到突出个性等多个视角层面分析了建筑设计的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高层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思路;策略
住宅建筑是建筑的一种主要类型,因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土地寸土寸金的城市,高层建筑是解决住房与土地资源短缺矛盾的最可行方法之一,因此由高层建筑构成的住宅小区大量涌现。然而,高层住宅建筑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外观形态千篇一律、户型设计不均、缺乏邻里交往空间等,因此本文针对高层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思路及策略进行探讨。
1高层住宅小区建筑设计策略
1.1 注重整体,优化布局
高层住宅小区建筑总体布局时,涉及建筑总体布局、交通系统布局、绿地系统布局三块,它们要成为一个相互协调的整体[1]。同时,高层住宅小区必然与城市地域环境及周边自然环境发生密切的关系,为此,在布局小区整体形态时,也要从整体出发,营造一个尊重城市文脉并与周边自然环境协调一致的住区,让小区住宅建筑与城市轮廓、体量、空间相呼应。
1.2 个性鲜明,风格多样
为避免小区建筑千篇一律,应以住区文化为抓手,从建筑高度、布局结构、户型等方面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不应只注重单体建筑特色,却使小区整体布局缺乏系统性,因而设计人员不但要注重平面布局的创新,还应使各栋建筑高度搭配及小区整体形态上富于变化,让小区天际线具有鲜明特点。为此,设计人员应深入研究城市地形地貌特点,熟悉城市肌理,这样小区建筑才能在融入整个城市的同时又不失自身特色。
1.3 集约高效,凸显价值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既不能失去文化品位和艺术特色,同时也不能不考虑开发商的经济回报。例如提高建筑密度对开发商是有利的,但不能将同一高度住宅建筑弄成高密度,在一个住宅小区内应形成不同高度建筑组合的高密度,这样搭配可以提供更多的居住面积,也对改善住区景观和整体形态有帮助,所以利用地块混合开发模式可以提高效率,获得较为出色的综合价值目标。
1.4 以人为本,服务需求
住宅小区建筑主要是用来住人的,所以满足人的居住需要是设计的核心,为此应将提高居住质量作为设计目标,包括营造良好的室内环境、优美的外部环境和优质的居住品味。因为居住者年龄、家庭构成、工作性质、生活习惯、交往行为、经济能力等存在差异,所以应充分考虑各种要素关系,以最大限度挖掘建筑潜力。针对设计中的各种矛盾,应综合权衡、科学取舍,将建筑优势发挥到最大。
2 高层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思路
2.1 空间布局
高层住宅小区的空间布局应先满足日照、通风、噪声控制和消防等基本功能要求,然后再从满足居民需求出发创造富有特色的空间结构。空间构成应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休憩和交往需要,构造层次清晰、间距适宜、景观丰富的个性化空间。合理的空间尺度是关键,建筑间距既不能大到让人感到孤立,也不能太小使人觉得压抑。适宜的尺度应该让人有良好的视觉享受,形成优美的空间,景观成为沟通各栋建筑的桥梁。同时,还应处理好主从关系。古典布局的住区常采用对称结构,因而小区中央布置高度最高的建筑,两翼布置矮些的建筑,突出中部建筑,两翼为从属建筑。现在很多设计采用不对称布局形式,这种布局重心偏向一侧,但仍然要保持主次分明。还有,布局不应忽视均衡性。若布局失去均衡性,会让人产生轻重失调的不安感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形态设计
小区建筑布局从空间形态上分为前景、中景、背景三个层次,一般将当地地形地貌作为背景层,通过背景层烘托小区建筑群形成的富有变化屋顶天际线,再通过小区内景观(绿化、建筑小品等)构成第四层次。四个层次形成极富韵律和节奏感的画面。同时空间形态应保持连贯性,形成空间秩序的合理性。分散的空间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组织(如时间顺序、空间序列等)构成连贯的画面。在做形态设计时,注意各个城市都是时间积累的产物,从高层住宅历史形态把握上建立时间顺序;通过城市空间格局的研究以及街道和节点的认识,建立高层住宅的空间序列。
2.3 立面风格
现代高层住宅小区建筑立面风格形式多样,诸如现代风格、中式风格、欧式风格。选择立面风格时,应从城市地域特点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综合考虑。无论选择哪种风格,应做到统一协调[2],避免不伦不类,例如在现代建筑风格的檐口上添加欧式线条。其次,细节上要讲究变化,例如卧室开窗与厨卫开窗加以区别。强化对比以增强整体造型的美感。变化有多种,例如方向对比、曲直对比。另外,适宜的比例尺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建筑长宽高比例适宜会让人感到和谐美观。细节上的要求也一样,如构架与凸窗高度之比、虚实、凹凸的处理等。建筑色彩应与城市色彩协调。
2.4单体平面优化
根据相关研究,亚热带地区城市中心区域的建筑密度、容积率分别控制在25%和2.5较为合适。高层住宅按平面形态分为板式、点式和板点混合式。板式住宅因交通面积大,公摊多,经济差,立面单调,所以南方应用较少;点式住宅平面形式多样,可采用方形、圆形、三角形、多边形、风车型、扇形、十字形、Y字形等,南方应用普遍,但采光、通风不易满足,影响居住的舒适性;板点混合式融合板式采光好和点式容积率高的优点,但冬、夏保温隔热性能不易满足。通常,7~12层、13~18层、19~35层住宅标准层面积控制在200~400m2、500~700m2和800~1000m2,土地利用率高,居住品质也容易保证。
2.5 建筑形体优化
高层住宅体型主要受标准层平面轮廓影响,例如点式体型系数小,看起来挺拔、高耸,而板式体型系数大,稳定性强。点式联排可获得较大长度、宽度,气势恢宏,但也可能产生“堵”的感觉,故应在立面上适当“开洞”。对于13~18层住宅长宽比控制在2.7~2.5,19~35层住宅长宽比控制在3.5~4.2较好。适当退进、出挑也利改善建筑形体。
2.6 交通优化
高层住宅的交通组织分为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水平交通主要满足日常交通功能需要,但同时也要承担火灾疏散作用和邻里交往功能。交通组织形式有分散式、集中式、相对集中式三种。分散式见于板式住宅,集中式多用于点式,相对集中式融合分散式与集中式优点,有利于平衡采光和私密性,但经济性略差,也不利于人员疏散。应尽量选择紧凑布局,缩短公共走道长度。垂直交通,高度20m~34m标准层面积在200~400m2应配置1部电梯(兼作消防电梯)和1部楼梯;高度36m~50m住宅标准层面积500~700m2时,配2部电梯(其中1部兼作消防电梯)和1部楼梯;高度53m~98m住宅标准层面积800~1000m2时,设置2部电梯(其中1部兼作消防电梯)和2部楼梯。
2.7 户型优化
为满足舒适性、防火性、经济性要求,13层以内标准层面积不超过400m2时,每层户数不超过4户。18层以内标准层面积不超过600m2时,每层户数不超过6户,19层以上标准层面积不超过1000m2时,每层户数不超过8户。套型应根据不同人群进行组合。
3 结语
高层住宅小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将其融入城市整体形态之中,在此基础上细化小区建筑的功能特征,这样才有利于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的安定、国家的富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曹祯.高层住宅小区建筑设计构思及方法[J].城市建筑,2016(30):8,10.
[2] 虞晓夏,沈晓峰.现代高层住宅小区规划建筑设计探讨——以依云小镇规划建筑设计为例[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20):47-49.
论文作者:马雪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8
标签:建筑论文; 住宅小区论文; 布局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高层论文; 城市论文; 形态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