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女儿的“公交车”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对论文,公交车论文,女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女儿上小学后,就与公交车打上了交道。第一年,她由爷爷奶奶接送,到了第二年,两位老人回了老家,女儿就开始独自坐公交车上下学,如今她已经独来独往三年了。开始,我还为女儿的独立感到高兴,但很快就发现“放飞”的女儿滋生出了一些坏毛病、坏习惯。
“逃票”事件
一天下午,我坐公交车回家。到三八亭站时,正碰上女儿就读的学校放学,一群孩子背着书包叽叽喳喳地上了车。我发现女儿也在其中,但车内人多,女儿没有发现我。这时,监车员清点人数,发现有一个学生没有投币,就问:“还有谁没投币呢?”这时,女儿说:“阿姨,是我,我今天没钱了,明天一定补上!”监车员一听,说:“你们这些孩子经常逃票,没钱就下车,走路回去!”我正想站起来替女儿投币,但转念一想,这孩子怎么没钱?她妈妈每天都会在她的书包里放5元给她零用。难道真如监车员所说的那样,她逃票?
我这边还没有进一步的动作,女儿那边就强词夺理上了:“谁逃票了?你说话注意点!”监车员见女儿态度强硬,又是个小孩子,就吓唬她:“逃票的就是你,你再不下车,我就去学校告诉你的老师。”这时,我坐不住了,刚想站起来,却发现女儿并没有被监车员吓住。她毫不示弱地说:“好啊,你去告诉我们老师吧,我也去你们公司告诉你们领导你贪污票款。有一次,我看见你没把乘客的钱投进钱箱,你拿着买麻辣豆腐吃了。”
车上的乘客听女儿说得有模有样,有的就信以为真了。这时,监车员急了,说:“你这孩子咋睁着眼睛说瞎话呢?我什么时候拿票款买麻辣豆腐吃了,有哪个能作证!?”女儿听到车上乘客的议论,劲头更足了,又大声说:“有啊!我的同学们都看见了。你们说,是不是?”这时,和她一起上车的那群孩子就帮着女儿瞎起哄:“是的,我们都看见了!”“我们都要去告她……”
监车员被女儿和这群孩子气得快哭了。这时,女儿突然发现了坐在后面的我。我狠狠瞪了她一眼,她吓得不做声了,下车时,当着女儿的面,我向投币箱里补投了一元车费。
回到家,没等女儿把书包放下,我就教训起她来:“你给我站住!小小年纪,怎么变成这副德性!逃票,多丢人啊,还理直气壮的,太不像话了!”妻子听我在客厅发火,就从厨房跑了出来,问:“怎么回事啊?一回来就发火。”
女儿委屈地说:“我没有逃票,我是真没钱了!”
我问:“那你妈妈给你的钱哪儿去了?”
女儿哭诉道:“今天学校组织我们给灾区捐款,我怕同学们捐的比我多,老师不表扬我,我就把所有的钱都捐了。结果,我就没钱坐车了。”
听女儿这样一说,我知道女儿不是真心想逃票,心情缓和了许多。但是她在公交车上的表现,让我很担忧,现在孩子还小,但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怎么得了?作为家长,我不能不管。我说:“你把身上的钱全部用来献爱心,出发点是好的,你做得对,但是你的动机不纯。因为你怕同学捐的比你多,怕自己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你的这种想法,本身就是自私的,就是捐得再多,也是为自己着想。”
女儿听后,一声不吭。我接着说:“当你发现自己没有回家的车费时就逃票,企图蒙混过关。当监车员发现后,你才不得不站出来承认,这说明你还不诚实。上车前,为什么不给司机和监车员说明白呢?为什么当时不找同学借呢?”
这时,女儿不服气地说:“我找同学借了,但大家刚捐了款,都没有钱。我不对监车员说,是怕她不让我上车。我不会逃票的,她不说,我明天也一样会多放一元钱补上的。”
我问:“那你在车上为啥要顶撞监车员,说人家贪污了呢?”
女儿说:“爸爸,你也看到了,是监车员先说我经常逃票的。我说她贪污,那也是故意吓唬她的,谁叫她先污陷我呢!”
我见女儿还不承认错误,只得改变策略,一分为二地说:“是,监车员的言语有些欠妥,这是她的不对,但你作为学生,应该懂得礼让。就依你说的,你不是真心要逃票,但你没有投币,这是事实。难道监车员说你两句不应该吗?而你又做了什么呢?不但不承认错误,还怂恿同学和你一起诽谤人家。你知道这是什么性质吗?弄不好,是要追究法律责任的!幸好,人家见你是小孩子,不与你计较。”
经过我的一番开导和教育,女儿终于低下了脑袋,说:“爸爸,我错了。”
为了让女儿记住自己的错误,第二天女儿放学后,我还特意带她到公交公司找到那位监车员,向她说明原因并赔礼道歉。如今,那位监车员和我女儿成了好朋友。
“让座”事件
星期天,我们一家三口上街。女儿为了给我们占座位,公交车还未停稳,就急不可待地蹿上了车。她不仅给自己占了一个座位,还为我和妻子各占了一个。我和妻子上车时,只见女儿还在不停地喊:“这两个位置是我们的,你们不要坐,不要坐……”妻子见女儿喊得起劲,赶紧过去落了座。我平时坐车,就是有个把空位,也懒得去坐。女儿见我犹豫,就喊:“老爸,快坐,快坐。”我只好坐下。公交车驶过一站,上来一位老奶奶,站在我女儿和一位小伙子旁边。我对女儿使了个眼色,意思是要她起来让座。但女儿把头侧过去,装作没看见。我只好说:“蕾蕾,你起来把座位让给奶奶坐吧!”这时,她不情愿地说:“那个大哥哥都不让,为什么要我让呢?这年头,还有哪个学雷锋啊?”
孩子这样说话,让我觉得她的思想有问题,但车上人多,我不便教训她,只好自己起身,把老奶奶拉到我的座位上坐下。下车后,我对女儿进行了严厉批评。女儿不服气。我们逛了一会儿街,临近中午,就准备回家了。因为我批评了女儿,坐车回去时,她已经没有了来时的积极性,故意放慢脚步,嘴里说:“懒得管你们了。”我和妻各自提着大包小包上了车,车上已没有了座位。女儿幸灾乐祸地把身体斜倚在驾驶台的扶栏上,手里拿着甘蔗,不紧不慢地嚼着,眼睛却对着车里的人溜溜地打转。
突然,我发现女儿不吃甘蔗了。她似乎盯住了一个目标,然后三下两下挤到了一个坐着的乘客旁。不一会儿,公交车到站,那个乘客提着个大袋子就下了车。女儿毫不费力地落了座。我感到奇怪,这孩子怎么知道人家要下车呢?更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女儿落座后,还向手里提着东西的妻子喊:“妈妈,到我这里来。”然后,她用手指了指旁边的一位大妈,意思是要她妈妈站到大妈的身边去。妻子不解其意,说:“我站在这里很好,你坐吧。”
公交车又到了一站,那位大妈果然下了车,但位置被旁边的一位乘客坐了。女儿嘟囔了一句:“唉,真是个大蠢包!”我知道女儿是对她妈妈没有明白她的意思,错过了座位而不满。
我对女儿在公交车上表现出的机灵劲儿,还是挺欣赏的。但是她的一些行为和说话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却并不让我欣赏。孩子虽小,但如果现在不抓紧对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将来她就有可能变成一个自私自利、缺乏社会公德的人。
回家后,我把女儿在公交车上的表现对妻子说了。妻子开始不以为然:“孩子机灵点有什么不好?长大了不会吃亏。”我说:“你只看到好的一面。难道她的自私狭隘、公共道德意识淡薄,你一点没看出来?”妻子说:“我看孩子现在还小,就没有像你这样深层次地去想。那好,这工作你就来做吧。”
我把正玩游戏的女儿叫进了房间。见她有点不耐烦,为引起她的兴趣,我说:“刚才你在公交车上表现‘优秀’,你妈妈夸你机灵哩!”女儿一听是在表扬她,就来了精神,说:“那当然,同学们都说我是占位高手。”这时,我不解地问:“那,你是怎么知道人家马上就要下车的呢?”女儿一听,高兴地说:“爸爸,难道你没看出来,他是一个刚从外地打工回来的民工,刚下火车,搭公交车到汽车东站坐长途呢。”“那旁边的那个大妈,你又怎么知道人家也要下车呢?”我又不解地问。女儿哈哈一笑,卖关子:“爸爸,你说呢?”我说:“我知道还问你干吗?”女儿说:“告诉你吧,她家就住在法院那一片,我坐车经常看见她在法院门口下车。”听女儿这一说,我不禁暗暗佩服起她来,小小年龄却有很强的观察力。见女儿情绪不错,我话题一转:“在公交车上,你很机灵,但爸爸妈妈都不赞许。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时,女儿撅起了嘴。我只好慢慢开导她:“因为你行为的动机和你上次在学校捐款一样出现了偏差。你帮爸爸妈妈占座位,出发点是好的,但你在占座位时,不考虑大家的利益。公共场所,我们要讲社会公德,爸爸要你把座位让给老奶奶,你装作没看见,还说怪话,做得太不应该了。平时,爸妈和老师是怎么教育你的?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难道你忘了吗?还有,你在公交车上啃甘蔗,难免把渣子掉在车内,也是缺乏社会公德的表现,是一种不文明行为。这些,老师就没有教过你吗?”女儿觉得我说得在理,就点了点头,但又不服气地说:“我在学校表现很好的,老师经常表扬我。”
思考和纠错
孩子这一说,立刻引发了我的思考:造成孩子缺失公德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我们传统的教育方法难辞其咎。学校、家庭往往鼓励孩子做好事,却忽视了引导孩子做他该做的事。因而,对该做的事,孩子不是自觉地去做,而是为了获得表扬才去做;对于不该做的事,孩子不是自觉地不去做,而是受到纪律约束,担心被批评而不敢去做。客观地说,以纪律约束和以表扬奖励为主要手段培养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不稳定、不长久的。一旦离开了学校和家庭,没有了纪律约束和表扬鼓励,这种文明习惯就不见了。
怎样才能让女儿成为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除了针对具体事例及时教育她外,我觉得做家长的必须身体力行,以好的行为方式去影响和感染她。比如,在车上遇到老人、行动不便的乘客,我和妻子都会主动起身让座。为加强女儿的道德品质建设,我买了适宜她这个年龄段的有关道德修养的书籍送给她读。比如《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亚米契斯著的日记体小说,它以一个12岁男孩的眼光,去关怀和注视身边的世界,发现这个社会温情而可爱。这样的书通篇洋溢着爱与关怀,可以引导孩子保持一颗进取而善良的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这种理性加感性的教育,我发现女儿懂事多了。星期天,我们一家三口去看她外公、外婆。过去吃饭都是我们服侍她,现在她却能主动给外公、外婆盛饭舀汤,还能帮家里擦地板了。在外面说话做事,她也比以前文明多了,我为女儿的进步由衷地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