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娥杏
云南省大理州中医医院 云南大理 671000
摘要:针对目前临床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使用现状,对其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予以把控,再通过针对性措施的施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提高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规范使用,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 活血化瘀;中成药;合理使用
中医学理论中,将瘀血认定为气滞、血虚引起血行不畅或凝滞等现象,个别情况下还可在外伤、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导致内出血难以消散或排出,少部分患者因寒邪入体内引起的血脉或血凝,也可称为血淤,而能够祛瘀通滞、通利血脉的药物均可称为活血化瘀药。也正因如此,活血化瘀类中成药逐渐成为医疗机构救治的首选,但由于使用量的增加,使之面临滥用的现象。对此,笔者依据自身工作经验,对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合理使用体会总结如下:
1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使用现状、原则、常见类别
1.1使用现状
目前,临床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使用极为普遍,且销售金额和使用数量均远超于其他类药物,是目前使用面最广,最为常见的中成药,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类疾病、骨科疾病等。但是医疗机构中使用中成药西医医师较常见,往往在中成药使用中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即按照西医学的角度,对中成药予以使用,甚至在缺少医理和辨证论治的状态下,为其使用效果埋下隐患。另外,个别医师仅依据药名、药物功效对患者予以用药,但却和患者自身病情出现矛盾,不仅会为患者带来身体机能的损伤,还会危及其生命安全[1]。
1.2使用原则
中医治疗中,讲究的是“辨证论治”、“随证治之”、“随症用药”、“同病不同药”等原则,即核心点为“辨证论治”。例如:气滞血瘀类患者,在中成药使用中应以活血、化瘀和通脉为主导;若存在体质虚弱的症状,可使用益气活血化瘀类药物;若存在血寒滞瘀血的症状,则可使用温阳、活血、化瘀类药物。虽上述三种疾病均可化为瘀血证的范畴,但致病机理的不同,决定其治疗药物的差别。对此,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使用中,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对患者病症寒热、虚实和缓急等症状予以辨别。例如:益心舒胶囊,存在祛瘀和益气活脉的效果,多在气阴体虚型冠心病患者中使用;复方丹参滴丸作为丸剂类药物,包含冰片、丹参和三七等中药,存在镇痛和活血化瘀的效果[2]。
1.3常见类别
包含水蜜丸华佗再造丸、滴丸(复方丹参滴丸)、片剂(血府逐瘀片)、颗粒剂(颈舒颗粒)、胶囊剂(血塞通软胶囊)、散剂(云南白药散)、口服液(通天口服液)、气雾剂(云南白药气雾剂)、搽剂(骨友灵搽剂)、膏剂(消痛贴膏)、注射剂(注射用血塞通)等。
2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临床使用合理性分析
2.1 欠缺中医辨证、药证不符
目前,在施行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治疗中,西医医师开具医嘱处方较常见,存在欠缺中医辨证、药证不符现象较普遍。其辨证用药是制约治疗效果、用药安全的关键,否则会在药证不符的状态下滋生患者不良反应。由此可见,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使用中,应以“辨证用药、辨病辨证给药”的原则为准绳。
2.2 超功能主治用药
注射剂作为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中较为突出的代表,多在常规救治的基础上,面临超功能主治用药的问题。例如:注射用血塞通,具有活血祛瘀和通脉活络的功效,主治中风偏瘫;动脉粥样硬化脑梗塞、脑栓塞、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症。若从主治功能上来讲,该药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但在骨折、腰椎间盘突出和关节炎、颈椎病等疾患中也较为常见,属超功能主治用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大剂量或长期使用
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使用中,医师未依据说明书剂量、给药方式予以开具,擅自增加剂量和给药频次,易导致出血的风险。另外,临床上活血化瘀类注射剂使用疗程相对较长,例如注射用血栓通使用疗程>15d,有些甚至从入院使用到出院,严重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2.4 注射剂使用不规范
(1)溶媒不合理,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要依据注射剂本身的酸碱性等特点来选择适宜的溶媒稀释。如说明书规定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缓慢滴注,但临床经常见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加入5%葡萄糖中静脉滴注,由于中药注射液的成分复杂,如溶媒选择不当,溶液的pH改变,会产生一系列变化,包括、澄明度变化、絮状物或沉淀出现、颜色改变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2)滴速过快、配制溶媒剂量不足等现象,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该种现象的存在,会使药物浓度相对较高,不溶微粒超标,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为避免此问题的滋生,则可依据药品说明书,对溶媒、用量和配制浓度进行把控。
2.5 重复用药
诸多活血化瘀类中成药虽药名存在差别,但其主治功效却相似。例如:伤科接骨片,主治功效为消肿止痛、活血化瘀和舒筋壮骨;痛舒胶囊,主治功效为舒筋活络、化痞散结和消肿止痛、活血化瘀。但在骨科治疗中,往往将二者予以联合给药,活血作用增强,但引起患者不良反应的风险也增加。再如:个别处方中还存在3种以上活血化瘀类给药的现象,即银杏叶片、血塞通片和通心络、复方丹参滴丸及益脉康胶囊等5种药物联用,既出现药物浪费的问题,还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叠加的问题。
2.6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与抗血栓化学药联用
临床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常见将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与抗血栓化学药联用。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本身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的药理作用,如该类药再与抗血小板聚集药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抗凝药华法林片联合使用,可能在凝血系统多个环节和靶点相互作用,使疗效增强,但出血的风险也伴随增加。临床如确需联用时,应严格掌握剂量、疗程,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出现异常及时处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3 体会
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作为活血行气之品,若在长期使用、祛瘀过猛、给药剂量不合理的状态下,则会滋生耗血伤正等问题,导致机体面临气血两亏的状况。而在中药注射剂使用中,由于不良反应相对较高,更应对其使用合理性予以控制。总之,为保证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合理使用,警惕该类药物使用中潜在出血的风险。则可在增强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的同时,预防药证不符、超功能主治用药、大剂量、长疗程、重复用药及注射剂使用不规范等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江华,曹磊磊.2016年启东市人民医院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使用情况分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9):1780-1784.
[2]陈水清.2013—2015年厦门市第五医院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8):1091-1093.
[3]王新晓.本院2011~2013年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应用调查[J].当代医学,2015,21(23):140-141.
[4]张华.门诊处方使用口服活血化瘀类中成药调查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290-291.
[5]简俊会.内科住院患者活血化瘀中成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6):20-20.
作者简介:黑娥杏 (1975年9月—) 女 白族 云南大理人 主管药师 本科 主要从事临床药学工作。
论文作者:黑娥杏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5
标签:活血化瘀论文; 成药论文; 类中论文; 患者论文; 药物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溶媒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