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手段。本文,从美术作品的选择、美术欣赏本身的特点、美术欣赏中的情感共鸣等几方面的总结和分析,探讨如何通过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关键词:小学美术 欣赏课教学 素质教育
美术欣赏是人们通过体味、领略美术作品,从而产生愉悦等心理体验的一个精神活动过程。通过美术欣赏能够提高人的艺术素养,陶冶思想情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体会、感受和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学会对美的鉴别和分析,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质量:
一、做好课前准备,提前进行资料的收集,选择好美术作品
为保证美术欣赏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当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资料收集,对课堂上所欣赏的美术作品,收集整理相关评价、考证等资料,并与课堂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在美术作品的选择上,教师应当依据小学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课程教学实际,选择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古今中外名作,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展示。如果使用印刷品,则要选择尺幅较大、质量较高的复制品,以便于让学生可以观察到作品的细节。
二、准确把握美术欣赏的内涵,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1.美术作品是一种视觉艺术,它是美术作者以现实物象为依据,通过艺术造型的手段对人或物的内在美的表达。因此,生动具体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就成为美术欣赏的审美主体。
2.欣赏者与美术作品之间的情感共鸣,是欣赏者与具体的美术作品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3.美术欣赏是欣赏者通过对美术作品的丰富想象,对美术作品进行再创作的体验过程。
4.美术欣赏是一种主观的艺术创作过程。
因此,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选择优秀的美术作品和提高、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注重美术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术作品是美术欣赏活动的客观对象,而学生是这一活动的主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不光要注重对美术作品艺术性的讲解,更需要对作品所具有的思想性和内在涵意进行引导,通过对艺术批评的正确运用,一方面让学生在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提高美学修养和鉴赏能力;另一方面,还能通过对作品政治思想性的讨论和理解,受到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注重美术欣赏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美术欣赏过程中情感共鸣的产生,是美术作品的表现力与欣赏者的个体体验交互作用的结果。强烈的情感共鸣,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美术作品的内在美感和丰富内涵,获得深刻的审美体验,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情感共鸣的积极引导,避免因学生的生活环境、个人经历等个体因素的不同而产生的消极影响。
五、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独立分析的能力
1.注重对美术作品内在思想含义的探寻,正确认识作品的艺术成就。一幅优秀美术作品的创作,其创作者的目的都是通过具体形象的塑造来进行思想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而如何在小学美术的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通过这些具象的作品去探寻、挖掘其中的思想情感,是教师需要格外关注的问题。只有正确、深入地理解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才能让学生真正获得艺术熏陶和主观体验。
2.教师在对美术作品进行讲解和分析时,要将创作者所处的时代及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紧密地联系起来。全面、综合地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让学生体会到作品的时代烙印和历史局限,学会对所欣赏的美术作品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价,而不能将作品孤立于时代背景之外。
3.把握美术作品中体现出的艺术创作技巧,抓住作品的特点。一幅优秀美术作品的创作完成,一定是建立在创作者对各种绘画技巧熟练运用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还要教会学生通过对创作者绘画技巧的分析,来欣赏美术作品,通过对艺术家创作技巧的分析,准确把握美术作品的特征和内在本质。
总之,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通过选择优秀的美术作品、进行充分的课前资料收集,将美术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的分析讲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鹤 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3):74。
[2]刘云涯 基于审美能力培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欣赏课开展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0):134。
[3]吴仕斌 运用“智慧教室”,深化美术欣赏课教学——以基于浙美版小学四、五年级教材的美术欣赏课为例[J].新教师,2018,(02):69-70。
论文作者:余文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9月总第19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美术作品论文; 美术论文; 小学美术论文; 情感论文; 作品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2019年9月总第19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