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266700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容易继发骨髓纤维化,严重影响患者的造血功能,引起贫血,同时由于长期化疗,又进一步加剧了白血病患者贫血程度。由此看来,改善白血病及骨髓纤维化患者贫血症状对提高治疗效果不容忽视的意义。本文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于慢性白血病及骨髓纤维化伴贫血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2例慢粒白血病及骨髓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张之南主编的《白血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22~48岁,平均(40.3±1.2)岁;慢性粒白血病34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2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骨髓纤维化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2组均给予慢粒白血病及骨髓纤维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HuEPO治疗,2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34例慢性粒白血病患者,29例口服格列卫,餐前服用,成人1次/日,400mg或600mg/次;或800mg/次,2次/日;儿童和青少年则每日一次或分2次服用。5例多柔比星, 40~60mg/m2/次,分2次。21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根据白细胞数量及营养状况加用达沙替尼、罗钙全及放线菌素D等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皮下注射rHuEPO(上海欲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00U/瓶),1000U/次,3次/周。治疗期间密切监测红细胞水平变化,当红细胞比容>40%时,rHuEPO剂量减少为2000U,2次/周皮下注射;当红细胞比容为36%左右时,维持2000U剂量3~6个月。2组治疗周期均为4周,持续3~6个疗程。2组治疗期间均接受正规化疗,化疗周期为3周,治疗第3周复查血常规。
1.3评价指标
采用外周血红蛋白含量变化评价rHuEPO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2组接受rHuEPO化疗第4周和治疗后第3周外周血红蛋白含量变化;(1)临床疗效完全缓解:骨髓检测原始细胞<0.05,各系细胞无形态学改变、发育异常且比例正常,Hb>110g/L,中性粒细胞绝对数≥1.5*109/L;部分缓解较治疗前,骨髓原始细胞减少50%或以上;进步:1个疗程结束后病情无进展,或未达到部分缓解无效:症状未见改善,或加重垂(2)不良反应,包括腹胀肿大、脾脏肿大、皮肤斑丘疹等。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6.0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士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
外周血Hb变化资料显示,接受rHuEPO化疗治疗的研究组化疗第4周Hb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治疗后第3周开始明显上升,与化疗第4周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化疗开始后Hb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不过治疗后第3周Hb含量下降趋缓(P<0.05),与化疗第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 86.7%,高于对照组的 75.0%,2 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不良反应
研究组4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13.3%,其中2例脾脏肿大,1例皮肤斑丘疹,1例皮肤瘙痒;对照组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1.9%,其中脾脏肿大3例,腹胀肿大2例,2例斑丘疹。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及骨髓纤维化与贫血的关系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早期症状以乏力、低热、消瘦等症状为主,实验室检查显示肝脾普遍肿大、外周血WBC总数明显增多,且以成熟中性粒细胞多见。骨髓涂片显示则骨髓粒系增生程度及其活跃,晚期存在明显的骨髓纤维化特征。
贫血是慢粒白血病及骨髓纤维化的典型症状反应,引起慢性粒白血病患者贫血的原因众多,首要原因与白血病疾病本身有关。慢粒白血病患者由于粒细胞系高度增殖,导致红细胞系增殖相对减少,久而久之就会引起贫血。此外,患者个体先天性贫血、化疗以及肿瘤侵犯骨髓等均是引起贫血的重要诱因。骨髓纤维组织增殖会导致红细胞造血面积缩小,与粒细胞系高度增殖引起红细胞系增殖减少的作用机制相似,也是引起患者贫血的重要原因。至于化疗诱发贫血,原因或是化疗药物本身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和毒性,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化疗可能不会引起贫血,但化疗会加重贫血状况,干扰到患者化疗依从性和效果。
3.2促红素治疗慢粒白血病及骨髓纤维化伴贫血的临床疗效
截至目前,临床尚未有针对慢粒白血病良好的治疗方案,一般对明显贫血、白细胞增多伴脾脏肿大的慢粒白血病患者依然主要实施化疗,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化疗药物如格列卫、多柔比星、达沙替尼等,均能有效地降低慢粒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水平,且长期保持稳定水平,临床症状也有所缓解,但后期骨髓象复查显示症状并未彻底缓解。rHuEPO属活性糖蛋白,能促使骨髓中红系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并且阻止其凋亡。研究发现,红细胞数量受红细胞生成素总量调控,而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近曲小管周围的间质细胞合成的糖蛋白,在成人中大约90%促红细胞生成素由肾脏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合成一旦提高,意味着红细胞的生成速度将加快。从这个角度上说,对于慢粒白血病及骨髓纤维化伴贫血患者输注rHuEPO,或许能提高贫血患者的Hb含量,实现人为干预。本研究显示,使用rHuEPO治疗的研究组化疗第4周时Hb含量出现下降,或与药效尚未充分发挥和化疗有关,但治疗后第3周Hb含量出现了明显的上升(P<0.05),提示rHuEPO开始发挥促Hb生产的效果,且该药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后者(P<0.05),提示rHuEPO治疗慢粒白血病及骨髓纤维化伴贫血疗效值得肯定。
不过,由于样本量偏少及随访时间短等原因,其内在关系、作用机制及安全性仍待进一步跟踪研究。
【参考文献】
[1]秦先念.刘红.孔佩艳.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伴骨髓纤维化1例的报道[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11):65-67.
[2]孙巍,王晓华.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及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4):59-60.
论文作者:刘佳,李卫康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2
标签:骨髓论文; 白血病论文; 红细胞论文; 粒细胞论文; 白血论文; 统计学论文; 患者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