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促进绩效稳定增长--2007年中小企业板公司年报分析_非经常性损益论文

主营业务推动业绩稳定增长 ——中小企业板公司2007年年报业绩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业绩论文,主营业务论文,中小企业论文,稳定论文,公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截至2008年4月30日,中小板221家公司所披露的2007年年报和4家公司在发行上市文件中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在国内经济高速增长、投资拉动及内需增加等有利宏观经济因素推动下,2007年中小板公司整体成长性良好,主营业务推动业绩持续稳定增长,盈利质量较高。本文结合中小板公司2007年财务数据,分析其业绩总体情况及反映出的问题。

一、中小板公司2007年度业绩总体情况分析

2007年度业绩数据显示:中小板公司整体成长性良好,主营业务推动业绩持续稳定增长,盈利质量较好。板块平均实现营业收入11.13亿元、主营业务利润2.25亿元、净利润8333.3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0.12%、30.59%、38.15%,平均每股收益0.51元/股,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2.80%,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0.50元,每股净资产为3.97元,近三年收入增长率与三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达到31.10%与34.2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与同期净利润的比值达到98%,盈利具有较好的现金流支撑。具体而言,具有以下特征:

(一)主营业务推动业绩稳定增长,整体成长性良好

225家中小板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12%,呈现出了营业收入的高增长性。其中,201家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占板块公司总数的89.33%。受营业收入上升的拉动作用,板块整体净利润也出现大幅增长,同比上升38.15%,225家中小板公司中,183家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加,占中小板公司总数的81.33%。

从年报利润结构构成来看,中小板公司2007年全年共实现利润总额245.76亿元。其中,投资收益7.44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0.34亿元和营业外收入17.37亿元,对利润贡献的比例分别为3.03%、-0.001%和7.07%,合计仅占利润总额比例的10.10%,净利润的增长主要由营业收入的增长推动,整体成长态势良好。(参见表1)

(二)涌现一批高增长公司,高盈利公司对板块业绩贡献显著

年报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以来,中小板涌现了一批高增长公司。225家中小板公司中,营业收入增长幅度高于40%的公司有51家,占中小板公司总数22.67%,其中,怡亚通等7家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在100%以上。并且,有59家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在50%以上,占公司总数26.22%,苏宁电器以净利润14.65亿元居中小板公司榜首。

从板块公司盈利能力构成看,高盈利公司对板块业绩贡献明显。全板块共计有42家公司净利润超过1亿元,其净利润总和占板块净利润总额的56%,形成整个中小板的业绩支柱。从每股收益与净资产收益率的区间分布上来看,有23家公司每股收益大于1元,占比10.22%,石基信息等3家公司每股收益大于2元,高盈利能力公司对每股收益均值贡献较大。受新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增加净资产的影响,中小板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基本与上年持平,但仍有7家公司净资产收益率高于30%,鑫富药业以43.79%的最高值居中小板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之首。

(三)净利润增长率首次超过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贡献率略有增加

2007年中小板公司首次出现净利润增长率(38.15%)显著超过营业收入增长率(30.12%),体现中小板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上升。主要原因在于板块公司平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虽然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但增幅小于营业收入增长比例。同时,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贡献率略有增加,从2006年的4.21%上升到2007年8.54%,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

从非经常性损益的项目构成分析,2007年度中小板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具有如下特点:(1)政府补助、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影响面最广,政府补助对非经常性损益贡献最大。分别有186家、180家公司以不同方式获得了政府补助或处置非流动资产获益。部分中小板公司对国家政策扶持依赖性很强,政府补助收入总体贡献最大,全板块共计8.17亿元,占非经常性损益的51.51%;(2)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非经常性损益、非流动资产处置收益等传统项目,仍是非经常性损益的主要贡献来源。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分别为2.69亿元、1.34亿元,居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构成的第2、3位,占比16.96%、8.45%。;(3)新会计准则实施首年,非经常性损益中债务重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中小板公司总体影响并不明显,分别为3884万元与-3405.60万元。有11家中小板公司在2007年进行了债务重组,但除中核钛白获利4000万外,其余9家公司债务重组略有所损失,1家公司基本无收益。

(四)行业业绩分布差异较大,部分行业受公司个体影响明显

从行业业绩分布情况看,按照证监会的行业分类标准,中小板利润贡献最高的4个行业分别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零售贸易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净利润增长率分别达到148.54%、81.18%、54.73%、50.47%,批发零售贸易业、房地产业的行业分别平均每股收益为0.88元、0.70元,净资产收益率为27.29%、16.15%,位居板块前列。业绩表现最差的行业分别为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业、传播与文化产业,其行业平均每股收益分别为0.12元、0.16元、0.26元,净资产收益率为3.32%、5.75%、5.42%。但由于这些行业公司较少,个别公司的盈利状况对行业的业绩表现影响重大,基本只代表公司个体经营情况,尚无法很好地代表行业业绩情况。(参见表2)

(五)2007年上市的公司总体业绩表现与板块基本一致,涌现部分绩优公司

2007年度,中小板共计有100家公司新发行上市,新上市公司在2007年度均未出现亏损,平均实现净利润8634万元,与板块平均水平基本一致。此外,新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和营业利润率分别达32.64%和11.94%,高于中小板30.12%和9.34%的平均水平,显示2007年其整体业绩增长速度与获利能力略高于中小板整体水平。在新上市公司中,2007年共计有82家公司净利润出现同比上升,占比82%,其中18家公司净利润上涨幅度超过50%,占比18%,部分绩优公司业绩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广电运通等4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0%。

二、业绩分析中反映出的问题

(一)公司业绩存在分化,少数公司抗风险能力亟须加强

从年报披露数据的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的区间分布上看,中小板的业绩状况出现分化,净利润增长出现不均衡性:净利润增长幅度相对于营业收入增长的分布趋势呈现两端强势,中端弱势,即在负增长区间与高增长区间,都表现明显强势。有42家公司净利润出现负增长,而只有24家公司营业收入出现负增长;73家公司净利润增长幅度在40%以上,而只有51家公司营业收入增幅大于40%。公司业绩存在一定分化,盈利能力存在不均衡性。(参见表3、图1)

2007年以来,虽然我国宏观形势向好,但同样出现了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信贷紧缩等现象,对部分中小板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由通货膨胀而带来的原材料、燃料、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出口量下降以及汇兑损失的上升;信贷紧缩政策所带来的贷款利率上升与信贷额度下降;政府补助的下降等不利因素,加大了企业的经营压力,加上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等因素,使中小板公司业绩出现一定分化:部分公司体现出中小板公司的高成长性特点,营业收入贡献率已超越营业收入增长率,体现高成长性的良好势头;少数绩差公司在经济环境波动的情况下,生产经营及盈利能力波动较大,在营业收入保持增长的情况下,净利润仍出现下滑。高新张铜等5家公司出现亏损,京新药业、湘潭电化等8家公司呈现微利。反映出少数公司缺乏核心竞争力,风险意识薄弱、管理方式和产品的单一化、财务管理的落后,使其业绩稳定性受到影响,抗风险能力亟须加强。

(二)新会计准则对业绩的影响目前主要体现于传统项目,但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上市公司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等方面存在较大的自主判断空间。但2007年,多数中小板公司未改变其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高风险领域的影响尚不明显,新会计准则的影响主要体现于传统项目的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虽然新会计准则对业绩影响尚未体现,但是,其潜在影响不容忽视。首先表现为:(1)随着企业经营方式与财务管理更加灵活,收益的复杂性上升。年报数据显示,一些公司开始通过各种汇率、利率工具及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财务管理,使收益的复杂性上升,应结合各项交易性质与行为,判别其对收益的影响与风险程度。(2)新会计准则影响的积累期与释放期的不一致,可能造成收益的波动性。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例:中小板公司2007年末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仅为4.15亿,但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共计22.69亿元,比年初11.69亿元净增长93.95%。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波动体现于股东权益中,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转出计入当期损益时,将可能对当期业绩产生较大影响。(3)警惕当公司在业绩不理想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利用新会计准则调节利润的苗头。公允价值与经济环境的波动密切相关。应当警惕当公司面临较大运营压力时,进行会计操纵的可能性。对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所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资产减值准备等方面继续保持关注。

(三)制造业行业占比高,业绩受宏观因素影响较大

2007年,中小板公司的行业覆盖面虽然进一步扩大,但仍存在行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制造业的公司比例虽然从2006年的79.7%略降为2007年的77.33%,但仍对中小板的整体业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007年,中小板公司制造业公司净利润增长率、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35.97%、0.49元、12.29%,略低于中小板平均水平38.15%、0.51元、12.80%。在制造业的中小板公司中,纺织服装业、木材家具业、金属、非金属业等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的行业受宏观环境影响较大,业绩水平总体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由于中小板公司中制造业公司居多,受原材料、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贷款利率上升、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美国次贷危机等宏观因素影响较为明显。特别是制造业企业中的出口型企业受人民币升值冲击较大,个别公司已出现大额汇兑损失,如:万丰奥威、德豪润达、广州国光、海鸥卫浴的汇兑损失都达千万元以上。除了鼓励公司加强财务管理能力的同时,适时调整板块行业结构也较为必要。

(四)非经常性损益对少数公司影响较大

从年报数据分析中,我们也发现,非经常性损益对个别公司净利润的贡献仍然存在,尤其对微利公司防亏作用明显。225家公司中,美欣达、中核钛白等5家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出现净亏损。湘潭电化等8家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比重占净利润50%以上,盾安环境通过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获得1.30亿元非经常性损益,以1.39亿元的绝对值列中小板公司之首,占其当年净利润的85.90%。个别公司的投资收益,特别是出售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对净利润的影响巨大。

此外,由于中小板公司中54.67%为2007年以来新上市公司,目前,交叉持股与已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尚属少数。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共有15家公司交叉持股5.10亿元,7家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对2007年整体业绩影响尚不明显。但预计随着资产注入、交叉持股、股权激励、并购重组等行为逐渐增加,对中小板公司业绩的影响应进一步关注。

结束语:总体而言,2007年中小板公司整体继续保持良好成长性,主营业务推动业绩持续稳定增长,盈利质量较高,并涌现一批高增长公司。2007年上市的公司与板块业绩基本保持一致,中小板公司持续稳定成长。但同时也暴露出少数公司抗风险能力亟须加强等问题,在鼓励中小板公司发展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与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同时,仍应加强对中小板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加强业绩波动的风险预警。投资者也应进一步细分公司的业绩,充分关注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与风险管理能力,尤其关注2008年宏观环境变化对部分公司的影响。

标签:;  ;  ;  ;  ;  ;  ;  

主营业务促进绩效稳定增长--2007年中小企业板公司年报分析_非经常性损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