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教师眼中的儿童”与“真实的儿童”——以“水”概念分析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儿童论文,情分论文,为例论文,眼中论文,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众多教育家和教育心理学家均提出:教师在教学前要了解儿童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经验,这是教学的逻辑起点。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观察到教师把关注点更多放在教材解读、教法研究上,很少关注儿童已经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错误知道什么。虽然新近在“以学定教”理念下,学情分析受到重视,但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尚处于估计状态,与儿童的真实情况相差太远。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教师对学情的把握程度,也掌握某一年龄阶段儿童对某一具体概念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我们开展了临床访谈和问卷调查。
围绕“水”概念:水的基本性质、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用途,了解幼儿已有知识基础和经验。利用相同的问题,了解教师对幼儿“水”概念的学情掌握和分析情况。
经过统计分析和资料整理,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教师的学情分析存在三种状态:低估幼儿、高估幼儿、较为接近幼儿。
二、低估幼儿
低估幼儿是指教师对幼儿的学情把握不足,低于幼儿的实际情况。低估幼儿的情况,一般出现在教师对幼儿具体概念点的分析与估计上,这种概念凭借日常观察和形象认识还远远达不到正确认识的状态,需要幼儿具有抽象和概况的思维。如在“水的颜色”“水的形状”问题上比较,这种情况就比较突出,教师眼中的幼儿低于幼儿实际的认知水平。
1.“水的颜色”
在幼儿的眼里,水的颜色是多彩的,认为水没有颜色的幼儿仅仅占了3.3%(3人)。认为水是蓝色和白色居多,幼儿还说出了“水是透明、金色、银色、橙色、淡色、红色、黄色”等。同时,幼儿认为水不仅仅有一种颜色,认为水兼有蓝色和白色、水是白色和银色;有个幼儿认为:“海里的水是蓝色的,家里的水是淡蓝色的”。
相对而言,教师认为幼儿对水的颜色的回答中,无色最多,其次是白色,第三是透明色。而蓝色仅仅占了10.4%(12人)。
教师认为幼儿会给出6种回答,而幼儿却给出了13种,远远超出教师的驾驭范围。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和幼儿都提到了“水是透明色”,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不是颜色,而是水的另外一种性质。
2.“水的形状”
对“水的形状”的认识,我们设置了一个情景题:给幼儿出示四张图片,每张图片上是不同形状的杯子(椭圆形、高脚杯、圆柱形、漏斗形)装了不同高度的水,问幼儿:四个杯子里的水,形状一样吗?对于教师,则直接看图片做出对幼儿的估计。
幼儿认为水的形状“不一样”的占97.8%(87人),认为“一样”的占2.2%(2人):1个幼儿没有解释,1个幼儿“不知道”。
相对地,认为幼儿会做出“不一样”判断的教师,占75.2%(85人),“一样”的占8.0%(9人),认为幼儿会做出“一样或不一样”两种回答的教师占7.1(8人),还有教师认为幼儿会“根据杯子的形状直接回答”“水是流动的”“根据杯子的形状回答或者水没有形状”“一样的或说和杯子形状一样”。
从幼儿和教师的回答来看,幼儿的回答相对比较直接,仅有两种回答:给出“一样”或“不一样”的回答,而且几乎全部的幼儿都认为“不一样”;教师却做出了7种估计,对幼儿直接回答“不一样”的比例(75.2%)低于幼儿的实际情况。做出多种估计,也进一步说明教师对幼儿实际学情估计不足,猜测成分较多。
三、高估幼儿
高估幼儿与低估幼儿相对,亦即教师对幼儿的学情估计过高,高出幼儿的实际认知状态和水平。高估幼儿的情况,一般出现在教师对幼儿的解释或者是原因分析上,更深入地讲是“幼儿对自然事物或者某一现象的原理性认识”缺乏把握。从对“水的形状不一样的解释”上,可见一斑。
1.幼儿对“水的形状不一样的解释”
对“水的形状不一样”,幼儿给出的解释有四种类型:“因为杯子的形状不一样”(46.3%)“说出水的形状”(27.5%)“水的形状不一样”(13.8%)“根据水的多少判断”(1.3%)。
认为水的形状不一样是“因为杯子的形状不一样”的幼儿,回答比较简短、概括,没有进一步的阐述;如果进一步追问,幼儿也会根据杯子的形状说出水的形状。
访谈人员:看看这些杯子里的水,形状一样吗?
乐乐:不一样。杯子的形状不同。
涵涵:杯子形状不一样,水的形状也不一样。
访谈人员:看看这些杯子里的水,形状一样吗?
贝贝:形状不一样,前两个一样(注:高脚杯、椭圆形),其他不一样。
访谈人员:你认为水有形状吗?
贝贝:当然有了。杯子是圆的,就是圆的。
访谈人员:水的形状会变吗?
贝贝:会啊。再倒水的话,就比原来的高了。
“根据杯子的形状说出水的形状”的幼儿,根据四个杯子的形状说出水的形状。也有的幼儿拓展开来,说出了更多的形状的杯子,延展到水的形状。说出了“椭圆、半圆、没有限制乱的、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有的杯子是圆的,有的杯子是长的”“有的是圆形、酒杯型、量杯、普通的水杯”等。
访谈人员:看看这些杯子里的水,形状一样吗?
佳佳:不一样。这个是椭圆的,这个是半圆的,这个是乱的,这个是三角形。
丫丫:不一样。有圆形的、长方形、梯形。
“根据水的形状判断”的幼儿,说出了“有的平,有的高”“有的平,有的溢出了”等。
访谈人员:看看这些杯子里的水,形状一样吗?
天天:图1看不清形状,图2有点往外拱,图3有点方,图4有梯形。
明明:有的平,有的涌,有的滚。
琳琳:图1是圆的,图2是有水滴,图3是泼出来的,图4是少一点。
2.教师对幼儿“水的形状不一样解释”的估计
在解释幼儿对不同杯子中“水的形状不一样”上,51位教师做出了10种解释。较多的解释是“因为杯子的形状不一样”(66.7%)“根据杯子的形状说出水的形状”(17.6%),此外,教师还给出了8种可能的解释。
有113名教师回答了“水的形状”问题,但有一半以上的教师没有参与回答“幼儿对水形状不一样”的解释,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来教师对幼儿学情分析上的欠缺,特别是针对幼儿具体某一个概念点的认识,还无法准确或者粗略的估计,后期在与教研员和个别教师的交流中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
从幼儿和教师对“水的形状”回答后的解释来看,教师的估计超出了幼儿的已有知识基础和经验。幼儿仅仅做出了2种回答“一样”“不一样”,而教师认为幼儿会做出7种回答。在解释上,教师的估计和幼儿实际的回答排在前两位的解释相同。但两种解释上,教师的估计占84.3%,幼儿实际占73.8%,比例上远高出。同时,教师估计的解释给出了10种,而幼儿的解释仅有5种(包括“不知道”)。
四、较贴近幼儿
教师的学情分析贴近幼儿,这是我们所期待的理想状态,亦即教师眼中的儿童与儿童的实际情况相符。较为贴近幼儿的学情分析,一般出现在对一些开放性比较强、非常贴近日常生活的问题上,如“哪里有水”“水的用途”。
采用关键词搜索的方法,我们对幼儿和教师的回答进行了统计。
对“哪里有水”,幼儿给出了248个回答;教师给出了402个估计。整体看,两者的吻合度较高,特别是前两个回答。从回答情况来看,幼儿的思维大致沿着宏观的、离自己较远的地方到微观的、离自己较近的地方,到日常生活常见的食物和植物、器皿的顺序(详见表1)。
对“水的用途”,幼儿给出了273个回答,教师给出了373个估计。整体来看,两者的吻合度也比较高,从前六个回答看,基本上集中在洗刷、喝、游泳、做饭、浇花草、动植物需要等方面。除了比较关注日常生活中水的用途外,幼儿对水的用途有一些拓展的认识,如作为能源、灭火、变成云等。教师的估计也预测到了这个范畴。(详见表2)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状态去进行教学。”这进一步说明了教师进行学情分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前课程改革中也明确要求各个学科的教学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
以上将教师学情分析水平划分为三种状态:低估幼儿、高估幼儿和较为贴近幼儿,但对儿童更为复杂的概念或知识的学情分析时,教师可能出现的问题更多、更复杂,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下,可能三种状态都会存在,或者超出三种状态范围。进一步讲教师对儿童某一概念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的估计,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走近儿童,采用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尽量把握儿童已有知识基础和经验,熟悉儿童,打破教师仅凭借经验,运用“毛估”的方式进行学情分析,为有效教学、因材施教奠定可实现的基础。
标签:学情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