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习近平文艺育德思想探析
杜淑菁
(大理大学,云南 大理 671000)
摘 要: 随着十九大的召开,我国进入新时代,社会思潮将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更新,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思想引领。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深入的理论支技和行动指南,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意义。习近平文艺育德思想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繁荣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行动纲领和思想指南。同时,文艺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文艺能促进德育的发展,德育也能优化文艺世界。充分发挥文艺的德育作用,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很大的价值。
关键词: 新时代;文艺思想;德育;以文艺育德
一、习近平文艺育德思想概述
思想源于现实中存在的客观要素。首先,思想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文艺思想有着非常强烈的时代特征,放眼古今,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不同历史阶段的文艺思想是不一样的。此外,不同的流派文艺思想也有一定的差异。其次,任何文艺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在不断的吸收借鉴原有文艺思想的基础上而来。文艺思想在变化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发展,它是不断发展的,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还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最后,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思想一旦发展成熟都会对文艺创作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文艺思想具有指导性。
基于文艺思想所具备的时代性、继承性、发展性以及指导性,我们可以明确,文艺是与时俱变的,时代引领着文艺的变化。同时,文艺对于我们更新德育观念,促进德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德育也能反过来优化文艺世界。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学习和梳理,我们也不难发现,习近平同志对文艺和思想政治教育都非常重视,他多次谈到了文艺对德育的影响作用,文艺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从中我们便可以深入探析新时代习近平文艺育德思想,以此来促进文艺育德,深化德育兴文。
(一)文艺能促进德育的发展
当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趋向于从文化、情感、生活的角度去研究德育。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我们也可以得出文艺能促进德育发展进步的讯息。
鲁迅先生说过,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文艺一直是最能令国人接受的一种教育方式,因为文艺真切的反映了人民真实的生活,也最能带动人的情感。不可否认,发展人的情感世界,建设情感文明,应成为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因此,应当充分利用文艺的教育作用,以文育德。习近平总书记讲到,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①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讲话部分),北京:学习出版社。 文艺作品中往往包含着与德育相关的内容。自古以来,我们的许多文艺作品中都有为净化人类的精神世界,改变人类的道德行为而书写的篇章,也有许多体现现实生活面貌和时代精神的作品。从诗书到音乐再到文艺作品,文艺界一直以不同的呈现方式去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道德选择和道德实践。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文艺的价值,它是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一种精神理论思潮。
(二)德育能优化文艺世界
文艺产生于一种环境中,随着新常态的转变而不断发展。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已经从物质上升到精神。因为人对于精神和物质的同等需求,才会同时出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我们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对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艺世界需要不断地进行优化,只有优秀的有价值的文艺作品才能铸中华精神文明之魂。德育能优化文艺世界,首先体现在对文艺工作者的优化。文艺工作者要想被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除了优异的学术功底,文艺创作能力之外,还需要较高的思想素质。习近平总书记说:“文艺要塑造人心,创造者首先要塑造自己。”①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讲话部分).北京:学习出版社. 因此,文艺工作者本身的思想道德素养提升是一件责无旁贷的事情。其次,体现在对文艺作品的优化。优秀的文艺作品能打动人的情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将情感德育理论,欣赏德育理论等新时代的德育理论运用到文艺作品的创作中,可以构造出很多鼓舞人心,净化情感的作品。最后,体现在对文艺环境的优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市场的繁荣兴盛是我们建设和谐文化的需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文艺传播的途径尽显快捷。市场出现了多样化的价值观,只有充分发挥德育的作用,形成一种主旋律的意识形态,才能优化文艺环境,繁荣文艺市场。
当今,文艺工作者自发组织和形成了许多文艺组织团体。同时,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文艺产业也出现了新业态。这些变化为文艺繁荣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文艺创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我们需要明晰的是,一旦思想主流被带离到一个偏离社会发展趋势的方向,我们的精神境界就会得不到提升,甚至是恶化。所以,要尊重文艺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把握文艺事业发展的时代脉搏,掌握发展趋势,不断的深入改革。由此可见,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是从当前我国文艺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考虑的,他为文艺管理机制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和道路。要求我们坚持党对文艺事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对文艺组织的改进和引导,加强对新兴文艺产业的监督和管理,保证新兴文艺形态的良性发展。
其次,习近平同志认为德育应当强化人本意识。德育的人性化问题是德育研究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向。德育应当是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德育的主体性表达了人是主体,德育关乎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积极手段。同时,德育是具有生活化的,是在生活世界中进行的,是和群众紧密相关的。人的教养,人的道德品质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
二、习近平文艺育德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文艺育德思想是在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许多主要讲话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习近平同志对于文艺和德育的看法存在许多融会贯通的地方。从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文艺育德思想的核心问题,并探索其深层意蕴。
(一)习近平文艺育德本质思想
总而言之,德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德育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德育的内容,还取决于它的传播介质。因此,我们需要善于利用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开展德育,充分发挥德育的艺术性。同时,丰富文艺世界的主旋律价值观导向,繁荣文艺市场,使其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之魂。
综上所述,习近平同志极为重视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他既重视德育,同时也注重文艺。文艺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文艺作为最容易被人类接受的精神理论思潮,是对人们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反之,德育也能优化文艺世界,对我们繁荣新时代的文艺市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德育需要借助文艺为载体,在文艺创作中融入德育的成分,对于德育的创新发展有一定的意义。同时,文艺创作也需要强大的精神性作为支撑,保持文艺创作的精神性对于我国文艺创作的思想引领和价值传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借助两者之间共同的人民性导向,生活化特性,促进文艺和德育的共同繁荣发展。
(二)习近平文艺育德管理思想
图9给出了模型预测的总侵彻深度随冲击速度的变化关系,并与Kong等得到的实验数据[9]进行比较,图中虚线表示无相互作用模型预测的侵彻深度,实线表示与残余弹体有相互作用模型预测的侵彻深度。
Test and optimization o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electric heater under lower air pressure
竖井工程除井口部设置了单层SSm明洞衬砌外,其余地段均采用复合式衬砌;复合式衬砌是在竖井开挖完成后进行初期支护的施工,待其达到设计强度后施工二次衬砌;初期支护由系统锚杆、双层钢筋网、格栅钢架、喷射混凝土组成,一般情况下二次衬砌采用素混凝土,以方便施工,但在V级围岩以及洞口浅埋地段为了保证隧道的施工安全和整体的结构稳定性,二次衬砌使用钢筋混凝土施工。另外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铺设300 g/m2土工布、1.5 mm厚单面自粘防水板作为复合防水层。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患病率高达50%[1]。以往DPN常被认为是仅累及外周神经系统的疾病,近年有研究[2-3]证实DPN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性异常,包括:脊髓横截面积及体积减少、躯体感觉区域灰质体积减少等。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相关研究[4-5]发现DPN患者可能存在中枢脑功能活动的异常,但其确切的中枢脑功能改变仍然未明。
(三)习近平文艺育德创新思想
文艺事业要发展离不开文艺创新。针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和文艺事业发展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指明了要正确处理好文艺与经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在发展的同时对文化也带来了很大影响,其中包含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因素。如当前的文艺市场出现了一些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现象,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却忽略了社会效应。要真正实现文艺的价值,不能让腐朽的文艺腐蚀我们的思想。当前的文艺创作出现了许多崇洋媚外的现象,但也不缺乏正能量的东西来支持我们的主旋律,我们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初心和使命,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艺的同时来谋求新的发展。
义利之我见(绿筱) .......................................................................................................................................8-62
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体的角度而言,加强对文艺事业的管理就是优化德育的环境。文艺事业作为一种德育载体与我们的德育文化环境和大众传播环境都是息息相关的。我国的文艺市场在丰富人民大众的精神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文化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文艺事业的管理利于我们优化德育环境,德育的优化也有益于我们发展文艺事业。
当今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使德育正面临着意识形态、思想文化领域的尖锐挑战。这就告诉我们德育要发展同样离不开创新,我们应当勇于探索一条随着时代变化发展不断创新进步的德育之路。在德育观念、内容、方法以及传播途径上都应该勇于创新。习近平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角度强调了新时代新时期对待德育工作要满怀信心,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我们在以文艺育德的基础上需要寻求一些创新思维方式来促进二者的协同发展。创新新意,激活情感,改变传统的单向度的说教式德育,使德育以一些乐于让人们接受的方式,融入人民生活。
德育需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遵循教书育人的规律,遵循学生成长需求的规律。为了充分发挥德育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需要治理有方,管理到位。我们必须明确,要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序进行,科学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地改变人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地改变人的思想意识。如果不能很好的进行管理,势必会助长一些不良道德习气。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一切都是以人为本的,习近平同志认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坚持一切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主,以文艺歌颂人民。艺术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从古至今,我们的许多文艺作品,事实上都是对于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或是美好向往。从根本上说,文艺作品也只有贴近于群众贴近于生活,符合人民实际才可以被广泛的传颂,才能成为经典,文艺创作也应该符合人民的审美要求。
三、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文艺育德思想的要求
习近平文艺育德思想作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和领会其中的重要价值,充分掌握以文艺育德的原则和方法,促进德育发展,繁荣文艺创作。
(一)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
习近平文艺育德思想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导向。我们的很多优秀文艺作品都体现了人民性同时也具备德育价值。如他们都是一些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撰写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深受人民的喜爱,不只是因为其体现了人生和社会的真实写照,更在于这些作品以文艺的手法将人民的愿望也反映了出来。人们渴望安居乐业,渴望幸福感,他们缺少一些优秀的作品来反映诉求,但是又渴望可以得到表达。这种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正是具备崇高之美,这些崇高之美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模式潜移默化的感染人民。
总之,文艺作品必须要扎根于人民、落脚于生活,从生活中去提炼、去升华,这才是值得我们推崇的。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善于挖掘和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素材,善于将德育内容融入文艺。创作出真正能提高人的思想素养的作品。
“我娘跟我说了,我的妻子越秀逃了出来,但不知她会去哪里。我想,越秀去钱葱了。越秀喜欢吃钱葱,曾跟我说过几次,要我带她去吃,可惜她始终没能如愿。”
(二)坚持对优秀文艺工作者的培养
文艺工作者对于文艺的传播,弘扬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时代的引领者和传播者。优秀的文艺作品会为人民带来许多正能量,反之只会传播消极的情感意识来腐蚀人的思想。我们需要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创作者。只有以此为前提,才能将一些积极正面的东西带给和引领人民大众。同时也要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优秀的作品走向人民群众,以此来回报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文艺工作者坚守自己的艺术理想,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文艺作品的质量很大程度上是由文艺事业的主体文艺创作者决定的。我们都知道当今出现了一些唯利是图、不问对错的文艺作品,不读书的人却要写书给别人看。这些现象如果在文艺工作者层次得到改善,文艺市场的繁荣发展所受到的挑战将会大大减少。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德育的作用,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
四、结语
习近平文艺育德思想是根据本国的历史传统,结合新时代的历史国情,结合社会主义文艺和德育的客观规律总结出来的优秀的思想指南。对我们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持续深入学习,深刻认识中国文艺的使命和责任,充分发挥德育的价值,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文艺德育事业,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 (讲话部分)〔M〕.北京:学习出版社.
〔2〕董学文.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J〕.中国文艺评论,2017,(04):5-13.
〔3〕王东维,李博.论周恩来文艺育德思想〔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02):146-151.
〔4〕胥璟,李奔鸣.从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的文艺评论看艺术与德育的关系〔J〕.四川戏剧,2013,(04):9-12.
〔5〕赵云辉.习近平文艺管理思想初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5,31(05):9-13.
〔6〕彭英.柏拉图的文艺教育思想及其对语文教育的启示〔J〕.教育文化论坛,2017,9(05):49-51+71.
〔7〕宋俊成,冯云英.习近平文艺德育思想简论〔J〕.法制与社会,2017,(26):183-184.
中图分类号: D616;I2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2234(2019)06— 0005— 03
收稿日期: 2019— 06— 10
作者简介: 杜淑菁(1996—),女,云南宾川人,在读硕士,主要研究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