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干预在预防控制艾滋病流行中的作用探讨论文_黄河苍

宣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 宣威 655400

【摘要】 目的:探究预防干预在控制艾滋病流行中起到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某辖区内于2018.03-2019.03期间所接受调查的200例人员,对所有人员实行健康宣教,对比其干预前和干预后的艾滋病知晓度。结果:干预后疾病认知总知晓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干预能够在艾滋病流行中取得良好的干预效果,能够帮助群众更好地认知艾滋病。

【关键词】预防干预;艾滋病;流行;作用

易受到艾滋病感染的人群在国际上又被称之为艾滋病高危人群。目前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大部分艾滋病患者的来源即为艾滋病高危人群之中,因此对艾滋病患者加强控制和预防干预成为了降低了艾滋病发病率重要方式之一[1]。本研究主要是对艾滋病流行实行预防干预所起到的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辖区内于2018.03-2019.03期间所接受调查的200例人员,其中男性为120例,女性为80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1.5±23.5)岁;文化水平:本科及以上160例、专科20例、中学15例、小学及以下5例。所有参与调查人员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人员均对本研究知晓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高危人群实行行为干预,具体如下:

①吸毒人群:目前我国对于吸毒注射人员的预防干预主要为:改变其吸毒方式、对其实行禁毒宣传、对其开展针具的交换工作等方式,以此来大幅度降低毒品的危害。因此在对吸毒人群实行预防干预时,需要将健康宣教作为结合的要点之一,积极鼓励吸毒人员配合以及主动参与预防工作,同时需要提高其对艾滋病疾病的知晓程度,以此帮助其树立恢复正常生活的信心,积极协助其戒毒,达到对艾滋病的传播以及流行起到控制的作用。

②性服务者:艾滋病的主要传播方式途径之一即为性传播,而性传播途径中性服务者属于艾滋病高危人群,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其的预防干预。通过对其实行健康宣教让其对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发病机制有一定的认知,同时向其进行安全套正确使用方式的的普及,以此起到提高其艾滋病知晓程度的作用。

③同性恋人群:同性恋群体同样也属于艾滋病高危人群,因此需要加强其的预防干预。通过对同性恋人积极进行健康宣教,以此让其对艾滋病能够有正确的认知,同时积极向其进行安全套正确使用方式的知识教育,以此提高其对艾滋病的知晓程度,为艾滋病的预防提供了相关的基础。

④艾滋病患者:积极为艾滋病患者提供诊疗服务,保障诊疗服务的全面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其中的内容包含对其提供免费咨询、免费检测、资源咨询检测等系列具备公益性质的服务。

⑤健康教育:积极开展艾滋病疾病的相关知识讲座,通过纸质健康教育资料的发放、相关医学影像资料的展示等内容,来让调查对象对易导致艾滋病传播和流行的行为有一定的认知,如不良性行为会提升艾滋病传播率等,以此来让艾滋病高危人群和患者有良好的健康认知,以此对艾滋病的流行传播起到预防控制的作用[2]。

1.3 观察指标

对比受访人员实施干预前和干预后的疾病认知率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其中疾病认知率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包含自我防护、疾病传播途径等8项内容,以问卷调查结果回答正确6项或以上内容为知晓;以问卷调查结果回答6项以下内容为不知晓。总知晓率=(知晓/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以(P<0.05)为数据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干预前后疾病认知率比较

干预后的疾病认知总知晓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艾滋病的湖主要传播途径为为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3种途径,且艾滋病是当下危害程度相对比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之一[3]。当艾滋病出现流行和传播时,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造成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同时也对患者及患者家庭的精神带来较大压力。此外,就当下而言,社会目前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歧视程度依旧较高,不利于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和整体国民素质的提升。

艾滋病的潜伏期相对较长,且在潜伏期间内并无显著的症状特征,目前虽能够有效在个体中进行艾滋病的预防传播,当就整体而言该病的传播和流行控制效果依旧欠缺。

对于人们而言,其自身的健康受到多方面且较复杂因素的影响,因此就大部分情况而言,并不能向其进行简明的解释,而此时文化水平的高低对人们的艾滋病认知度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4]。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大部分艾滋病患者的文化程度是相对较低的,受到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其存在高危患病的相关行为,而这也是导致艾滋病传播迅速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就一般群众而言,其对艾滋病病情认知程度的不足和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导致了艾滋病的控制效果并不佳,继而导致的是艾滋病患者逐年上升的趋势[5]。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在经过预防干预之后,人们度对于艾滋病的知晓程度明显高于干预前,说明通过预防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们对该病的认知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对该病的传播和流行起到了控制的作用。

综上所述,加强预防干预能够在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中起到显著的干预效果,能够加强人们对艾滋病疾病的知晓程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颖美. 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性防治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28):295-296.

[2]叶彩霞, 杨婉娟, 梁嫚卡,等. 行为干预在艾滋病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效果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 28(16):3053-3054.

[3]唐晓荣, 梁红丽. 预防干预在控制艾滋病流行中的作用[J]. 中国当代医药, 2017.56(36):143-145.

[4]严静婵. 预防干预在预防控制艾滋病流行中作用探讨[J]. 现代养生, 2017.12(6):76-76.

[5]金新.行为干预在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07):181-182.

论文作者:黄河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预防干预在预防控制艾滋病流行中的作用探讨论文_黄河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