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语文核心素养论文_王桂敏

聚集语文核心素养论文_王桂敏

王桂敏(牡丹江市铁三小学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摘要:语文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下设的分支。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根据这段描述,我们可以将“语文素养”概括为“听”“说”“读”“写”“思”“育”六个字。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教师需要更新朗读的理念,对学生的朗读指导给予高度的重视。朗读能力的提高,首先基于教师对朗读的作用的重视,在此基础上对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习对朗读的兴趣,进而运用多样化的朗读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6-123-01

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并非我国单独的声音,而是一种世界趋势。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这就是“核心”的含义。在个体终身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许多素养来应对生活的各种情况,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素养。其中,最关键、最必要、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被称为“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

一、重视朗读的作用,确立朗读的位置。

1.朗读有助于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掌握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古代许多文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就要求他的学生多读诵,多思考;宋代教育家朱熹要求他的学生“凡读书需要读的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强牵暗记,只是要多诵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可见,朗读这种传统的读书方法一直传至今天。

2.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想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朗读,体现了小学儿童发展的特点。小学阶段的儿童由于内部语言还未得到充分发展,其思想形式带有很大的情景性。国外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最初“是在高声的思维”,以后才“有外观的语言过渡至耳语,再过渡到内部语言”。小学儿童可以通过朗读,用“听”来进行思维,从而促进智力的不断发展;用读来调动学生学习,从读中理解。正如一位外国诗人说的那样:“从读的情况可以看出读的人是否真正理解所阅读的作品。”

3.朗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阅读教学时,恰当地充分运用朗读手段,适时进行朗读指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弄清生字词,读通读懂课文,而且可以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让学生与文本通话,不但可以了解作者思想,而且能领悟更深层的东西,受到良好的熏陶。毕竟,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想懂得有些社会化知识和从成人的眼中看世界,这是很难的。因此,只有通过读来慢慢体会,设置情境朗读,结合实际教学,指导他们用恰当的朗读方法,使学生读出意、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外,读可以增强记忆,发展思维,让小学生多读多练,自然而然,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会的东西也就有所增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展示朗读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1.充分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

小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模仿能力极强。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朗读的技巧掌握还不够,教师在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范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当老师的感情引起学生共鸣时,就会激发他们朗读的激情,增强他们对朗读的兴趣。

在引导学生读《荷花》一课第四自然段时,先声情并茂地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学生立刻被我的激情感染,想象自己也变成了一朵朵荷花,入情入境后,我再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配乐表情朗读课文,学生立刻就陶醉在荷花的美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中。

2.积极创设良好的朗读情境

要使学生越读越好,越读越美,教师就必须以情激情,以境生情。创设朗读情境的方式有很多,除了教师有效地范读外,多媒体的使用,背景音乐的播放,以及教师根据文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提示语等,都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朗读中来。

引导学生读《两小儿辩日》一课时,采用煽情的“挑拨”提示语:“一儿不服曰”、“一儿扯着嗓门曰”、“一儿脚跺地曰”,让两组小儿的辩斗愈读愈激烈,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虽然学生也是在反复地读,但读的效果与我们平时机械的读截然不同,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了朗读带来的快乐,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3.把朗读指导与教学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采取适时、恰当的评价,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通过 “评价”这激励机制,让学生想读书,爱读书。

三、选择恰当的朗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1.保证课堂上充足的读书时间

语文课上,教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地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则自晓其义也。有效的朗读胜过教师透彻的讲解,所以我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依据不同年级、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朗读。在初步理解课文之后,要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准、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课堂上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朗读,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读—想想—品品,这样,通过足量的时间,多样的方式,加强了朗读的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2.精心设计朗读的目标和要求

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文质兼美,可读性强,人文性强。叙事写人的作品,言辞优美,故事情节曲折,感情变化跌宕;描景抒情的文章语言华丽,感情色彩浓厚;古诗文和现代诗歌节奏感强,含义深远。在教学中,我根据文章体裁、内容的不同,设计朗读的目标和要求。说明文、科普小品文一般适用于介绍性的语气读,不宜进行朗读训练,而写人叙事、描景抒情文章都适合进行朗读训练。一般说来,体现文章中心的段落和语句,最能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我会把这些内容作为朗读训练的重点,更能准确地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文章的每段内容进行朗读训练的目标也要有所不同,例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月光曲》最后三个自然段时,是为了启发想象,体会意境;指导朗读《燕子》一文的第二段时,是为了领会写作技巧及表达方法。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指导在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要抓好学生的朗读,以读入文,使学生从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让朗读课真正成为学生展现自我,抒发感情的舞台,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美的欣赏力、创造力,还语文阅读课以美丽、动人的容颜。

论文作者:王桂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1

标签:;  ;  ;  ;  ;  ;  ;  ;  

聚集语文核心素养论文_王桂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