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竞争力的来源:波特的解释_国际竞争力论文

国际竞争力的来源:波特的解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波特论文,国际竞争力论文,来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世界经济自由化和一体化趋势的迅速发展,各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成为各国政府、工商业界和学术界日益重视的一个热门课题。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认为,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应将重点置于回答“为什么特定的国家会成为特定产业中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的母国基地”。在1980-1990年间,波特连续出版了《竞争战略;分析产业和竞争者的技术》、《竞争优势:创造和维持优良绩效》、《全球产业中的竞争》和《国家竞争优势》四部著作,提出了产业竞争的五种作用力和著名的价值链分析方法,创立了分析国际竞争力来源的“国家竞争优势四因素模型”等。波特的理论试图归纳在国际竞争力来源问题上各派提出的观点,从而对国际竞争力的优势来源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解释。波特的分析方法突破了各种传统理论的束缚,为后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方法和分析框架。

一、产业竞争的决定因素

波特首先将产业定义为“一个产业是由一群生产相近替代产品的企业组成的”〔1〕, 并认为影响产业竞争的因素有产业外部因素和产业内部因素两大类。产业外部因素对于产业内部所有企业的影响通常是相同的,因此,产业外部因素只是在相对意义上起作用,关键在于产业内的企业对外部影响的应变能力。

一个产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competitive force):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 供方侃价能力及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如图1所示。

图1 产业竞争的五种作用力

一个产业的进入威胁主要体现于进入壁垒及准备进入者可能遭到的已进入者的报复。替代产品设置了产业中企业可谋取利润的定价的上限,从而限制了一个产业的潜在收益。买方的产业竞争手段是压低价格、要求较高的产品质量或索取更多的服务项目,这些都会降低产业的潜在利润。供方可以通过提价、降低所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等手段来向产业中的企业施加压力,这些压力可以迫使一个产业因无法使价格跟上成本的增长而失去利润。另外,一个产业内竞争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行为也会影响产业的竞争程度。这些作用力汇集起来的合力决定着该产业竞争的强度及产业的最终利润潜力。

二、价值链与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

波特认为,“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无法认识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在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辅助过程中所进行的许多相互分离的活动。这些活动中的每一个都对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有所贡献,并且奠定了差异化的基础”〔2〕。 为了深入挖掘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波特引入了“价值链”(value chain )作为进行分析的基础工具。波特将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经济活动, 或者称之为“价值活动”(valueactivities),其总和即构成企业的“价值链”,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就是这一价值链上的一个环节。价值链的构成可以用图2来表示。

图2 企业价值链

从图2中可以看出,价值链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下部为企业的基本活动(primary activities),即一般意义上的“生产经营环节”,包括涉及产品的物质创造及其销售、储运和售后服务等各项活动;上部为企业的辅助活动(support activities),包括企业组织建设、人事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管理等,这些活动为基本活动提供投入物和基础设施,使基本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企业价值链是企业各种相互分离的价值活动的合成,由于价值链各个环节所要求的生产要素相差很大,因此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优势便体现为在价值链某一特定环节的优势,从而导致国与国之间按不同的价值链环节分工的现象。虽然同一产业内的企业往往具有相似的价值链,但竞争对手之间的价值链一定会有所区别,竞争者之间价值链的差异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来源。〔3〕因此, 对企业价值链的深入分析便可揭示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具体环节。

波特进而认为,在一个企业众多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创造价值,那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尤其是能够长期保持的优势,主要体现为企业在价值链战略环节上的优势。因此,战略环节要紧紧控制在企业内部,其他非战略环节则完全可以分散出去利用市场减低成本、增加灵活性。对于企业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企业还必须做出战略决策以决定哪些应当安排在国内、哪些应当安排在国外、哪些该集中、哪些该分散。如果企业把价值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设在该环节的最佳地点,则可以降低整个价值链的成本,提高整个价值链的国际竞争力。

三、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

对于国家竞争优势,波特认为不能笼统而论,一个国家可以在某些行业遥遥领先,而同时在另一些行业远远落后。这主要是由于各个行业对其经营环境有不同的要求,相同的国内环境会特别有利于某些行业的发展,造成这些行业特别发达,同时特别阻碍另一些行业,使其变得特别落后。因此,国家竞争优势从根本上来说是若干行业的竞争优势问题,国家竞争优势的分析应从行业的角度着手,考察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政治等环境如何影响各个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为了对国家竞争优势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解释,波特提出了一个“国家竞争优势四因素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国家竞争优势四因素模型

“国家竞争优势四因素模型”的基本观点是,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企业开发其竞争优势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有四项: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持产业及企业战略组织和竞争。在一个国家的众多行业中,最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是国内“四因素”环境特别有利的那些行业。因此,“四因素”是一国国际竞争力最重要的来源。

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知识资源及基础设施等,这些要素可进一步分为基本要素(basic factors )和高级要素(advanced factors)两类。基本要素是指一国先天拥有或不用太大代价就能得到的要素,如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非熟练或半熟练劳动力等;高级要素指通过长期投资或培育才能创造出来的要素,如现代化的基础设施、高质量人力资源、高新技术等。随着世界贸易结构越来越转向以制成品为主,以及基本要素的普遍可供性,一个国家基本要素的重要性正在日渐下降,高级要素的重要性与日俱增。高级要素的创造需要长期大量的人力资本投资,而且要有适宜生长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环境,其供给是相对稀缺的。因此,高级要素的获得和培育对于企业的国际竞争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高级要素的优势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个持续而可靠的来源。

2.需求状况

国内需求是影响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另一重要因素。波特认为,国内需求状况的不同会导致各国竞争优势的差异。波特将国内需求分为细分的需求、老练挑剔的需求、前瞻性需求三类。一国在某一个细分市场上的需求量大,这个国家在此细分市场上将占优势。老练挑剔的需求对企业构成经常性的压力,消费者的这种需求是企业所不能回避的,只能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生产出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一国国内的前瞻性需求若能在国外市场上迅速铺开,则该国产品就具有别国产品所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

3.相关和支持产业

一个国家的产业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国内具有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支持产业和相关产业。支持产业通过以下方式为下游产业创造竞争优势:以最有效的方式及时地为国内企业提供最低成本的投入;不断与下游产业合作,促进下游产业创新;促进信息在产业内的传递,加快整个产业的创新速度。相关产业是指因共用某些技术、共享同样的营销渠道或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具有互补性的产业。一个国家如果有许多相互联系的有竞争力的产业,该国就很容易产生新的有竞争力的产业。因此,有竞争力的相关产业往往同时在一国产生。

4.企业战略组织和竞争

企业战略组织和竞争包括企业建立、组织和管理的环境及国内竞争的环境。各个国家由于环境不同,需要采用的管理体系也就不同,适合一国环境的管理方式能够提高该国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个国家内部市场的竞争结构也会对该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激烈的国内竞争是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最有力的刺激因素。国内竞争会迫使企业不断更新产品、提高生产效率,以取得持久、独特的优势地位。此外,激烈的国内竞争还会迫使企业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因此,经过国内激烈竞争锻炼的企业往往更加成熟,更具有国际竞争力,更容易在国际竞争中取胜。

除了上述四种主要影响因素外,还有两个重要变量可能对国家竞争优势产生重要影响,这就是机遇和政府。机遇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同样的机遇给不同的企业可能造成不同的影响,能否利用机遇以及如何利用机遇还是取决于四种基本因素。政府对国家竞争优势的作用主要在于对四种决定因素的引导和促进上,因此也未将政府列入基本决定因素之列。

四、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阶段

波特认为,一国经济地位上升的过程就是其竞争优势加强的过程,国家竞争优势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要素驱动(factordriven)阶段、投资驱动(investment-driven)阶段、创新驱动(innovation- driven)阶段和财富驱动(wealth-driven)阶段。

在要素驱动阶段,基本要素上的优势是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产业竞争主要依赖于国内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拥有状况,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一般是那些资源密集型产业。在这一阶段,产业技术层次较低。

在投资驱动阶段,竞争优势的获得主要来源于资本要素。产业竞争依赖于国家和企业的发展愿望和投资能力,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一般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在这一阶段,相关和支持产业还不够发达,产品的生产主要依赖于国外的技术、国外的设备,一些产业的技术水平虽然有可能较高,但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仍然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在创新驱动阶段,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创新。产业竞争依赖于国家和企业的技术创新愿望和技术创新能力,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一般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或被高新技术改造过的传统产业。在这一阶段,企业能够在广泛的领域成功地进行市场竞争,并实现不断的技术升级;一些率先进入创新驱动阶段产业,不断实现新的升级,并向其它产业扩散,进而形成一系列产业以及产业群的横向扩展能力,即通过建立企业或开展业务形成新的产业发展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高水平的服务业,高水平的服务业具有愈来愈高的国际地位。

在财富驱动阶段,产业竞争依赖于已获得的财富,投资、经理人员和个人的动机转向了无助于投资、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企业回避竞争,更注重保持地位而不是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实业投资下降,有实力的企业试图通过影响政府政策来保护自己。在这一阶段,产业竞争力逐渐衰退。

五、小结

波特的国际竞争力理论以国家竞争优势为分析目的,以产业竞争优势为分析对象,以企业竞争优势为分析切入点,对国际竞争力的来源进行了深入剖析。波特认为,国家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于产业的竞争优势,一个产业的竞争状况主要受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供方侃价能力及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等五个因素的影响,这五个因素又是通过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体现出来的。因此,分析企业的竞争行为是解释产业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的着眼点。与其它理论较为重视企业外部因素不同,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深入到企业内部,以企业的微观行为作为分析的重点。波特将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视为一条“价值链”,企业的每一项生产经营活动即为价值链上的一个环节。那些真正为企业创造增加价值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便体现为企业在价值链上某些特定的战略环节上的优势。因此,决定企业价值链上战略环节优势的因素便是企业乃至产业、国家竞争优势的来源。波特将这些因素概括为四大类,即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持产业及企业战略组织和竞争,从而建立了“国家竞争优势四要素模型”。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从国民经济的微观主体——企业的内部行为入手展开分析,使其理论相对于其它理论而言更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波特为研究国家竞争力的来源提供一个新的分析工具——价值链,并以竞争优势来综合其它理论中的价格优势和产品优势,从而为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建立了一个直接的理论基础。

标签:;  ;  ;  ;  ;  ;  ;  ;  ;  ;  

国际竞争力的来源:波特的解释_国际竞争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