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媒体--从电子、数字、集成到网络_北京印刷论文

印刷媒体--从电子、数字、集成到网络_北京印刷论文

印刷传媒——从电子化、数字化、一体化到网络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子化论文,传媒论文,一体化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幽灵,一个事关生存与发展的幽灵,在印刷传媒的头上徘徊。这个幽灵,踏着20世纪互联网技术兴起的风浪,啸聚了“新媒体”、“网络出版”、“个性化印刷”、"eBook"等各路英雄,笑傲江湖,直问:印刷传媒红旗能打多久?面对这个幽灵,传统媒体盟主——印刷传媒,也不仅频频自问:印刷传媒的出版技术方向何在?这个问题,几分惊心,几分尴尬;几分尖酸,几分深刻;几分无奈,几分急迫……

有位西方哲人说:我思故我在。我们是唯物主义者,可能不敢苟同他的观点。但是,不能混沌度日,提倡思考,一直是唯物主义的重要方法论。我们的祖先孙子讲的更直接:“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面对形形色色的出版新技术,要想胜算就必须从自身的技术发展历程算起,通过审视、发现关键时刻出版技术的演变随着社会前进隐藏于哪些历史转折点之中,从而借鉴历史经验,判断面对冲击的印刷传媒出版技术将朝着何处走。总之,就是要总结过去、把握现在、走向未来。

印刷出版技术的“四化”

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Raj Reddy,在《创新、转变和革命:信息技术将如何改变21世纪的社会》一文中感慨万千地说:“过去的50年是让人兴奋的,并非常具有戏剧性,充满了很多没有预计到的发明,这些发明创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他本来讲的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过用这番话来描述现代印刷传媒出版技术的发展过程也完全吻合。大约在50年代,电子分色机实现了图像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数字化,标志着印刷传媒的出版技术电子化进程的开始。随后:

70年代,出现基于计算机的文字输入排版系统,实现了文字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数字化;

70年代,出现胶印机自动控墨系统,则实现了微型计算机控制胶印的电子化和数字化;

70年代末,出现基于计算机图形工作站的电子整页拼版系统,实现了数字化图文合一的信息处理;

80年代,印后加工机械逐步实现了数字控制化;

80年代中期,出现彩色桌面出版印前处理系统,通过PC机实现了计算机图文信息合一处理;

90年代,出现采编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统一实现了信息的采集、编排、发送,一直到最后的输出;

1995年,CIP3组织成立,并且在Drupa95上推出了CIP3 PPF第1版,意在建立一种通用的数据格式,把印刷和印后加工过程与印前处理过程更紧密地联系起来。CIP3是“印前、印刷及印后集成化国际合作”的缩写,PPF是印刷生产格式的缩写;

2000年7月,CIP3改名为CIP4,制定了CIP4 JDF标准,意在建立简化印刷工业中不同应用软件和系统之间信息交换的工业标准,实现印刷生产流程的一体化和信息传播的数字化。CIP4是“印前、印刷及印后过程的集成化国际合作”的缩写,也就是将原CIP3的全名再加上Processes。JDF则是“工作描述格式”。

回顾和审视印刷出版技术的进步,可以用“四化”总结我们已经和正在经历的过程,即:电子化、数字化、一体化、网络化。具体而言,又可以详述为:

出版电子化;采编一体化;印前、印刷、印后一体化;传媒网络化。

出版电子化

80年代中期,基于微型计算机的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即DTP)标志着实现了出版电子化,它的问世,从根本上解决了电子分色机处理文字功能弱,不能很好地制作图文合一的阴图底片或科底片的缺陷。这时期的电子出版系统主要包括:

文字录入系统。主要解决文字录入、稿件文字处理等。除了电脑键盘录入方式,近年来笔输入技术、印刷稿扫描输入技术(OCR)、语音输入技术等日益流行;

页面排版系统。主要完成划版、灌文/灌图、文字效果设计、图文混排、创艺组版、版面装饰设计、打大样等。大样输出设备通常包括各种黑白和彩色打印机,如: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热转印打印机等;

激光照排系统。主要实现面向输出的页面栅格化处理,生成整个版面的数字化光栅记录输出数据,驱动记录输出设备出软片等。记录输出设备主要由高精度的激光照排机(也叫图文记录仪)和RIP(光栅图像处理器)两部分组成。为了达到印刷对图像处理的要求,必须考虑激光照排机和RIP的输出分辨率、输出重复精度、输出加网结构、输出速度等性能指标;

而彩色电子出版系统还包括:

图像扫描系统。主要完成对图像原稿的扫描和分色并输入系统。图像的输入可以采用多种设备,如:扫描仪、电子分色机、摄像机、绘图仪以及卫星地面接收站等。使用较多的是扫描仪。扫描仪有平台式和滚筒式两种。近年来,使用数码相机直接输入数码照片也流行起来;

高端联网系统。彩色桌面出版系统与现有的各种型号的电子分色机相联,叫做高端联网,这是桌面系统的又一种工作方式。高端联网,形成了以通用计算机为核心的整页拼版系统。不仅发挥了电子分色机输入分辨率较高,图像处理质量好的优点,而且融合了桌面系统可以图文同时处理版面组合灵活快捷、人工创意新颖、整页数据可重复存取的特长。

图像处理系统。主要完成对进入系统的图像原稿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例如:校色、修版、拼版和创意制作,并加上文字、符号等。

整页拼版系统。主要完成按照预先设计的版式,把图像和文字页面组成整页版面。因为是计算机进行控制,所以对于彩色图像原稿中的分色、色彩校正、拼版等一系列复杂工序,很简单地就完成了,生产效率很高;

作为主要印刷传媒的报纸,其电子出版系统特别包括:

异地传版系统。主要完成报纸传版到异地出软片。那就是本地采集之内容,异地进行出版。版面描述语言、字库描述标准、数字传输标准都必须统一。

上述的出版电子化技术,实现了图文信息的完全数字化。特别是以PostScript和PDF标准化技术为核心,保证了印前页面和版面信息统一描述与传输的一体化处理。显然,这一特征为印刷生产工艺流程的一体化管理和控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之,一方面,这一时期的出版电子化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印刷制版前的一部分工艺,主要还是一种工具,而不是一整套系统化的方法,也没有关涉到内容;另一方面,这种技术进步却改变了印刷制版的工艺和环境,为流程数字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异地传版,它开启了网络在出版领域的应用。

采编一体化

电子出版系统的问世,使得印前工人彻底告别了铅字印刷的落后局面。而作为传媒信息处理的主体——新闻稿件的制造加工者们——工作仍停留在手工作业的状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记者编辑们“换笔”的呼声越来越高,基于网络技术的传媒采编电子化、数字化时代到来了。

采编一体化实现了印刷传媒信息的采集、编排、发送,一直到最后的输出统一管理;进而,从幕后的人事行政,到第一线的采编编排,再到发行服务,也纳入了一套全面的网络管理系统中去。以北京紫光新华科技发展公司为新闻传媒行业推出的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为例,采编一体化包括:新闻采编系统;稿酬管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资料检索系统;电子报刊系统;图片管理系统;广告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自动校对系统;发行管理系统;因特网提取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等等。

采编一体化技术建立了许多全新的概念,如:工作流、协同工作、虚拟编辑部、移动办公、员工论坛、电子公告、网络编前会等。基于网络的综合处理系统的全面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印刷媒体的全数字化出版和跨媒体出版。

印前、印刷、印后一体化

印前处理、制版印刷、印后加工是印刷生产的必要环节,在20世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尽管人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使这三个环节的机械化、电子化、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但这三个工艺阶段仍然较为明显地相对独立。这种状况在某程程度上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难以在更高的程度上保证印刷产品质量。

进入90年代,印刷生产工作流程的全面数字化和一体化,已经成为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技术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CIP3组织推出的PPF意在实现印前、印刷和印后加工的流程管理以及工艺控制信息的交换。储存在PPF文件中的讯息包括一些管理资料,如工作名称、客户、创作者、应用软件、日期、时间和最后期限等;还有生产数据,如分色预览图像(用以进行油墨预设、传送功能、色彩和密度量度、十字线等);装订和加工数据,如切纸和折页程序;最后,还有关于机器构造的供应商专门数据。在活件的每一个工艺环节中,从接单开始,一直到组版、陷印处理、折手处理、RIP、制版、印刷、折页、装订、裁切,均可以收集到与流程管理及工艺控制相关的信息,并更新到与该活件相关的惟一的PPF文件中,便于后续工艺直接利用,从而提高了整个生产过程的一致性和效率。

CIP4推出的JDF着眼于印刷过程中各环节的资料和财务、会计、MIS的信息整合,以实现印刷全流程中电脑集成管理(CIM)。应用JDF流程的印刷厂将实现报价、接活、工单安排、制作、工单追踪、产品发货、开发票、收款的全自动化流程。

传媒网络化

在信息时代,受互联网冲击最大的行业莫过于传统的印刷传媒。国外甚至有观点认为:若干年后传统印刷出版业将不复存在。在这种趋势下,印刷传媒行业是消极面对、坐等待毙,还是积极迎战、化解危机呢?

网络化的发展,使电子媒体的数量急速增加,这大大地威胁到印刷的生存。然而从印刷与电子媒体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10年,印刷量不会因网络化的发展而减少,而是会和电子媒体同时增长,只不过电子媒体的增长速度会越来越快,印刷的增长相对趋缓。据Fairfield调查公司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互联网并没有扼杀报纸、杂志和其它形式的印刷媒体。事实上,成年人用于读报的时间正在增加,这是多年来不曾发生过的事。Fairfield公司的CEO加里·格拉博豪斯在告诉新闻周刊时说:“有贸易出版物、商业杂志和报纸在支持着印刷媒体。”他说,“而电子媒体却在下滑,互动媒体下滑得更厉害,预录媒体则比较平稳。”显然,有关印刷传媒面临灭亡压力的消息被过分夸大了。

事实上,在传媒网络化的过程中,深层体现印刷传媒电子化、数字化和基础设备日益成熟,在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会成为热点的技术与产品包括:

直接制版系统(CTP)

数字彩色无版印刷系统(DCP)

数码打样系统

电子纸(electronic paper),等等……

同时,基于网络技术的印刷传媒出版新概念、新技术也层出不穷,包括:

内容管理系统(CMS)E化概念:ePaper,eBook……按需出版(POD)

个性化出版数据标准(PPML)

新闻行业信息传播标准(NewsML)

出版业在线信息交换标准(ONIX)

网络出版(Network Publishing),等等……

总之,数百年来,印刷传媒作为主要的文化传播技术独领风骚,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这种情况仍在延续。无论过去、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我们的生活都离不开印刷品。

印刷传媒技术进步必须重视的问题

回顾和审视我国印刷传媒行业已经和正在经历的出版技术推进过程,对照国际上出版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下述问题:

出版技术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电子化、数字化层面,电子化、数字化的根本意义在于一体化;

数字出版技术一体化的实现依赖于出版系统各个单元、工作各个流程的标准化;

出版技术标准化的基础是开放性;

出版技术的开放式标准只能在联合的前提下实现;

过去的技术进步更多是着重改进生产手段、效率和质量;今后在这些基础上的技术进步必然更进一步着重直接为生产目的服务;

一切先进技术的开发者、制造者,不应该是停留在推出各种时髦概念,其生命力体现在必须展现给人们实际的“用例”;

一切先进技术的开发者、制造者自身要清楚用什么样的方法论、技术、工具、过程去设计和实现一个“用例”。

在印刷传媒电子化、数字化、一体化、网络化的进程中,我们的行业有过很多的成功与骄傲、犹豫与挫折。在新时代,面临新机遇,我们必须冷静分析,迎接挑战,与世界同发展,无愧于发明印刷术的祖先,无愧于新世纪的后人。

标签:;  ;  ;  ;  ;  ;  ;  ;  ;  

印刷媒体--从电子、数字、集成到网络_北京印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