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湘君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第二小学 332500
摘要:当前,全新的教学标准中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的发展,更加注重学生在语文能力以及综合方面的发展,如果要重视教学质量就一定要关注在备课方面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引导。
关键词:语文;有效;备课
在素养教育大举推动的环境下,小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在极大限度上均依靠在语文老师的培育,须要确保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便须要实行科学合理的准备上课内容[1]。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多维度有效备课呢?
1 加强对备课的认识
准备教案是课任老师依据本身学科的课标要求和特征,把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程度,使用合适的讲解方式和课程结构,用具有连贯性的上下逻辑思维,传授给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备课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两种。个人备课是教师通过自己专研本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活动。集体备课是由相同专业学科的教师共同专研教材,提出疑问、解决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活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深入理解备课与背课的不同,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2 小学语文多维度有效备课的实施策略
2.1 备课标
准备教案时,要首先从阅读语文课程依据开始。课标就是教育学习的依据。课程依据就是教育学习“圭臬”、是根本、是目标,也是方式方法。如今准备教案时,主张在课前整理教学的主导思想,也就是用课标的要求进行教育学习。语文课标如果对小学语文的各个阶段的不同要求依据不明白,就不可以领会教学材料的中心思想,也就不能精准掌握教育材料的训练要求,教育学习就没有针对性。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教材训练点,抓准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语文课教得有效,才能把课讲实、讲活。
2.2 备教材
有教师曾说过:“上课前,老师要先读懂课本,研究教材。只有教材研究透彻,才有和学生对话的条件,上课时才能指导学生和教材对话,方可以和学生交流。”在对一篇课文进行教授之前,老师应该放下教学参考书,首先对课文进阅读,安静的思考课文,并且深入的分析课文。只有对文本进行了解读,在课堂上才能灵活的驾驭课堂。要学生有感受,教师首先要有感受;要学生能体验,教师要首先能体验;要学生动情,教师要首先动情。
究竟应该怎样深读课本呢?那么我觉得“三读课本”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方法进行推广。一读即为跟作者进行交谈,深刻体会文章,二读即为跟编者进行交谈,领悟教学目标,三读即为跟学生交谈,提前安排好课程内容。
“一读”——即教师把自己当作一名读者,把教材当作一篇读物,像平时读书、看报那样,读出你的体会、联想、感悟及受到的启发。
“二读”——以教者的身份读教材,把握本年段的要求和本组课文的语言训练内容,领会编辑意图。要引导学生读懂什么,体悟什么,感受什么,在入情入境的细研中逐渐明晰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读”——指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文本整体着手,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揣摩与分析,对于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式加以体验,要从落实的具体问题出发,确定交汇点展开。在心里和学生先期对话,在脑海中想象教学活动情景。
2.3 备学生
对于备课而言,还应该加强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能力培养。要注重对纪律的强调,培养学生在倾听方面的习惯;对于多数孩子而言,不善于倾听别人,仅仅一味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大家都在说话,讲堂就会很混乱的,不但影响议论的成效,并且没有办法让议论更加深入。所以,在要求弟子在议论的时候,大家要互相尊重,互相倾听;经过教室的指导,使弟子在互相尊重中把学习协作弄得更加和睦,以此来实现教导的目的--学会沟通交流与协作。另外还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经常变换合作的形式。如怎样组织,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得到老师的指导,否则课堂上小组合作将得不到好的效果。
2.4 编写“导学案”
这是决定课堂效率最关键的一步,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我们经过不断的学习,研究,制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教案思路,大体的环节是:情景导入——目的是激发兴致,让学生带着求知兴趣和渴望进入学习;目标定位,自主学习——在教师精心设置的导学问题引导下,学生独立阅读、思考,自我认识,完成预习的初步认识;小组交流质疑问难——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带着收获和疑问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落实基础知识,借助同伴的帮助初步解决能解决的问题,准备提出全班交流。一方面强调重要知识点,另一方面提出小组内部未能解决的难题,和其他组员及老师共同研究解决问题,运用团队协作完成学习任务。这往往是难点,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准备,要有预测,能够在课堂上精辟的点拨、引导、归纳,帮助他们解决疑难,达成目标;测评反馈——也就是巩固运用,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并通过知识的运用,拓展提升、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2]。
2.5 备教法
随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也有多种,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综合交替恰当运用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学可以使用引导式授课方式,通过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作为授课主体,并按照一定教学方式方法,合理引导和大力激发兴趣,慢慢启迪学生,探讨研究、深入解说,让学生全面、灵活的掌握授课内容要点。因此,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在潜力和优势,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
2.6 充分集体力量,提高备课质量
虽然对教学的内容实行了备课的改革与分工,但是,分工不代表分离。整个年级的集体备课仍然是教室们进行教导探究,提高教学本领的有效的平台。教研组长固定时间安排整组人员集体准备上课内容。集体准备上课内容选用组长安排,老师轮番主讲的样式进行。主讲的知识既能是上课之前的说课,也能是上课之后的反思,还能沟通最近取得的新的教研讯息、教学措施。如此一来,可以便于大家讲、听、评,也可以吸收别人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晓丽. 对初中语文有效备课的几点思考[J]. 新校园旬刊, 2013, (7):146-146.
[2]吴晓珊. 小学语文有效备课策略[J]. 小学教学参考, 2011, (28):42-42.
论文作者:汪湘君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教材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多维论文; 课文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