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巨匠普利策精神遗产的当代价值
文/薛亚利
普利策被誉为美国现代报业之父,他不仅资助创办了第一所新闻学院,而且用其本名冠名的新闻奖百年来对美国的政治生活、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安德森的实验室里,研究的重点是赤霉病抗性,这意味着需要在试验田中喷洒真菌孢子,并观察哪些单株不会死亡。在3年前,他开始使用基因测序技术来帮助培养更多的幸存单株。
由于互联网的传播的迅速行,任何财务信息的传递都是十分迅速的,同时因为数据的安全性也容易产生漏洞。尤其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对于金融行业来说,仍然存在不小的挑战,尽管给互联网金融带来了极高的交易速率,而且交易本身也储存了大量的数据,数据内容涵盖了商业机密与客户个人隐私,一旦某个产生某种漏洞,就会给互联网财务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正是基于这些因素,极大的增加了隐患产生的概率。
一位自学成才的报界奇人
1847年4月10日,普利策出生在匈牙利马科城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11岁时父亲因心脏病去世,母亲再嫁。他与继父的关系不好,因而以当兵的方式逃离家庭。可由于视力差和身体消瘦,他的参军申请均遭英法和奥地利军队拒绝。1864年,普利策终于有机会进入林肯的骑兵部队,但是眼睛近视给行军及生活带来不便,导致他入伍一年左右便退伍了。
身处底层,积累经验。 刚到纽约时,普利策的英语很差,不得不像流浪汉一般露宿街头。他做过码头工人、锅炉工、看守骡马、赶车人、侍者……底层生活的磨难,一方面让他了解了社会现实,另一方面让他的英语水平很快提高,而且还锻炼了他善于思考和坚韧不拔的毅志。在这段艰难的岁月,每天不管多累,他都坚持到图书馆学习。一次,他就自己被招工贩子诈骗的真实经历写了一篇稿件投寄给《西部邮报》编辑部,主编埃米尔看到稿件,夸奖他是一个有才华、有发展前途的青年人。
这种关于传媒“瞭望”和“预警”的思想,不仅广泛应用于普利策自己的办报实践中,而且在普利策新闻奖评选中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例如,在揭露社会丑恶、坚守报纸社会责任方面,普利策带头进行了实践与探索。针对19世纪末美国赌博和贩毒集团渗透地方政治的现象,他曾对一位记者说:“我要抨击公共事业单位、警察机关和其他部门的任何不正当行为。我认为报纸就是一位教导世人孰是孰非的道德老师。”他组织记者采写的《男孩地狱》的报道,督促警察对赌博窝点进行严打。他在《邮讯报》头版头条发表的《堕落之路》一文,揭露了千人剧场中的“专业女杂技演员”简直就是“以妓女与劣质威士忌作诱饵的专门引诱男人的陷阱”。他对公职人员及富人的违法犯罪也毫不留情。有一个叫克劳利的警察在强奸妇女后逍遥法外,普利策组织进行连续报道,最终罪魁祸首被判刑10年。对于前总统亚当斯的后人与铁路大亨合伙敛财的事实,他也大胆揭露,使其受到应得的处罚。
普利策成功的报业经营及其在美国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影响,使他在21岁就当上密苏里州参议员,38岁当选第49届国会议员,还曾帮助过几届美国总统参加竞选。过度操劳使他在不惑之年精神严重失常,43岁时双目失明,即便如此,他仍间接指挥着报纸业务活动,直至去世。
用新闻推进社会的变革。 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以公众关心的重大新闻为主导,发动读者参与社会改革,促进问题的解决。普利策利用《纽约世界报》做的第一件深得民心的事就是倡导布鲁克林大桥向行人免费开放。后来,他发现当地城市道路质量差、公共空间狭小,便利用报纸发表评论,报道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使之加大了整治力度,最后修建起不少绿地公园。在美国独立100周年时,法国工人捐款25万美元,建造了225吨重的自由女神像,以纪念美法人民友谊,倡扬“自由照耀世界”的理念。在美国国会拒绝出资10万美元为塑像建基座的情况下,普利策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号召社会资助,并自己带头捐款250美元。很快,资费筹够,自由女神像终于耸立在纽约市哈德逊河口,成为纽约港的一大景观,1984年还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普利策迎接自由女神像的筹款运动,赢得了公众的尊敬和爱戴。
大胆改革,成就事业。 1878年,普利策与南部联盟前总统杰斐逊·戴维斯的远方侄女凯特·戴维斯结婚,这为其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普利策是个工作狂,很少顾及家庭,而他的妻子贤惠能干,能独立照顾好6个孩子,很少让他分心。在他们的婚姻中,戴维斯虽然受了很多委屈,但却成就了普利策的报业巨人地位。1878年底,普利策根据当时报业的发展状况收购了《圣路易斯电讯报》,随后与《晚邮报》合并,美国最大的报纸之一《圣路易斯邮讯报》(以下简称《邮讯报》)诞生了。
普利策还在《纽约世界报》社论中提出了解决社会不公平问题的“十大纲领”,包括对奢侈品、遗产、特大收入、垄断行业、特权公司征税,制定关税规则,推进官职改革,加大腐败惩治,严惩贿选人员,严惩雇主在选区中打压雇工。他明确表达了报纸关注社会公益、推动社会改革的态度,并坚持付诸于日常的采编实践之中。1879年2月18日发表在《邮讯报》的一篇名为《真相大白》的报道,就是普利策亲自调查得来的。他潜伏在听证会隔壁的诊所,将耳朵贴近在密封门上,凭记忆几乎一字不差地记录了秘密听证会的内容,揭露了两名议员涉嫌牵连非法赌博集团的黑幕,并对赌博团伙进行了大揭秘,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许。普利策也因此被誉为调查性报道的创始人、美国最可敬的主编。他还针对城市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组织报道,指出圣路易斯市消防署长不作为,消防队员组织观念差、责任心不强以及消防机构资金及人员不足等问题。经过报纸的批评呼吁,保险商很快宣布将火灾保险费提高20%。当地政府也增加了消防经费,同时对消防机构进行了整改重组。
普利策的精神遗产
1902年8月,他在私人资料中记录,想捐资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一所新闻学院。但他在和校长以及校董事表达这一心愿之后,校方却担心作为高等学府去培养记者,就好似大学培养生意人或船长那样成为笑柄,因而婉言谢绝了他。但普利策十分耐心,他给相关校董写信,阐述新闻教育能给大学带来的益处和声望。他还写文章,广泛宣传新闻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在本世纪结束以前,新闻学院作为专业高等教育的一个特色,将被普遍接受,正像法学院和医学院一样”。普利策的真诚和睿智最终让校方同意了他的建议,双方于1903年4月10日正式签约,商定普利策捐资200万美元,资助哥伦比亚大学兴办全世界首家新闻学院。1912年9月30日,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正式问世。除教学工作外,学院还先后承担了“普利策奖”“杜邦哥伦比亚奖”“美国全美杂志奖”等奖项的组织、评奖或主办工作,学院学生常常是以上奖项的获奖者。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成为全美乃至全世界最优秀的新闻学院之一,每年招生人数约为220~250人,美国新闻业的骨干大都是该学院的毕业生。
已有研究指出,环境中的自然源重金属多以残渣态形式存在,而人为污染可明显提高生物可利用态重金属的含量(Hu et al.,2016)。因此,相比重金属总量数据,其生物可利用含量的数据特征更能反映人为活动影响。由表6可知,临沂城区道路灰尘中生物可利用态Pb、Cr与Ni间两两呈极显著相关,而Cu、Cr与Zn两两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它们之间可能有着相似的人为来源。
坚守新闻的守望角色。 普利策对新闻业作出了深思熟虑且形象化的定义:“倘若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这种新闻思想集中体现在新闻媒体的“环境预警功能”“社会守望角色”“揭露腐败渎职”等作用,最终是为了达到推动公共服务、引导公众舆论、缓解热点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全心工作,初露锋芒。 1867年,20岁的普利策加入美国国籍。他凭借高超的棋艺在图书馆的棋艺室里结识了《西部邮报》的两位负责人。1868年底,他考取律师资格,并进入《西部邮报》成为一名记者。他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没日没夜地挖掘新闻、采稿写稿,凭借其过人的意志和敬业精神很快在报社脱颖而出。主编埃米尔和报纸股东舒尔茨让年仅25岁的普利策以低廉的价格和延期付款的方式获得了该报的控股权。几年后,他以3万美元卖掉持有的《西部邮报》股份,获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邮讯报》每年净赚四五万美元,但普利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1883年,他以34.6万美元买进陷入绝境的《纽约世界报》,并大刀阔斧改组编辑部,在以新面貌出版的《纽约世界报》上撰写社论表示,《纽约世界报》是献身于人民事业的报纸,它站在人民的一边,反对一切公共弊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该期报纸的报道内容是新泽西州飓风造成的损失、海地暴动、金融中心自杀、“钢都”罪犯绞刑、杀人犯专访以及社会底层人员穷困的生存状况等。由于贴近实际,聚焦热点,《纽约世界报》很快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普利策的声誉也随之大大提升。随后,《纽约世界报》从原有的8个版面增加到12~14版,最后增至40版,开创了美国厚报之先河。1887年,其发行量增加到25万份,打破了美国报纸的发行纪录。后来,普利策还增办晚刊。1897年,《纽约世界报》早晚刊共销100万份,成为现代报纸成熟的标志,普利策也成为当时影响力最大的报业巨头。
气体钻井循环系统的密封性,使得常规钻井中采用的岩屑检测方法不能直接适用于气体钻井过程[1-3]。微波法检测固体质量流量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向流体发射电磁波,从反射的回波中提取流量相关信息[4],该检测方法属于非接触式测量,不会扰动被测流体的流动状态,且反应迅速,可以实现自动连续实时的在线测量,且已有被应用于煤粉质量检测的研究[5]。笔者根据微波检测固体质量流量的原理,设计了1套气体钻井排砂管返出岩屑质量流量检测系统,并对检测的微波信号与质量流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推导与分析。
本次采用的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的内容。一是词汇学习观念。观念分为三种:学习词汇应该死记硬背、词汇应该在上下文中学习和词汇应该通过运用来学习。二是词汇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前者分为死记硬背策略、构词法策略、分类策略、联想策略、查字典策略和搭配策略等,后者分为制定计划、自我评估、自我检查和选择性分配注意力四种。问卷的内容以选择的形式,要求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选择。总计发放问卷100份,收回问卷100份,问卷回收率100%。
最早创建新闻学院重视人才培养。 普利策思想超前,勇于创新,他认为报业的崛起应该是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一股特别强大的力量。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他感慨道:“新闻事业的一条最难之处就是既要保持消息的生命力,又要使其受到精确和良心的约束,而不是随心所欲。”要达到这样的高标准,提高新闻人才的专业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让普利策非常伤感和失落的是当时全球还没有培养新闻人才的学校和专业,也没有奖励新闻人的新闻奖。
64岁时,普利策已是拥有数千万美元资产的富翁。1903年他立下遗嘱,决定出资200万美元兴办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并设立普利策奖金。他倡导和高扬的新闻职业理想精神和理念是其宝贵的精神遗产,值得所有新闻人学习。
在人才培养方面,普利策还特别重视利用优惠条件吸引优秀人才。比如,被誉为“虽不指挥千军万马却有左右舆论的力量”的另一位著名美国记者李普曼,就曾被普利策聘请在《纽约世界报》工作了9年。其间,李普曼撰写的1200多篇社论受到热烈欢迎,成为知名品牌,为报纸赢得不少声誉。
普利策还十分注意运用激励措施,充分调动报社内部人才的积极性。比如,在《邮讯报》各项业务节节上升之时,他及时给主编科克里尔发奖金,给优秀记者的薪金也名列全城同行业之冠。报社男女员工同工同酬,且每人有两周的带薪休假。这些做法对促进新闻人才快速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设立的普利策奖百年魅力不减。 1887年10月,普利策的眼睛因为繁重的工作几乎失明。考虑到要保持新闻业的持续发展,同时也使自己钟情的报纸工作更好地发挥公众服务作用,他从瑞典化学家诺贝尔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诺贝尔奖的做法中受到启发,随之有了设立普利策奖的愿望。“普利策奖”从1917年开始,每年春季颁发一次,奖项由两大类21个奖项组成,其中新闻奖共14个。该奖项是美国新闻与文学艺术界成就的顶峰,获奖作品被誉为最有责任感的作品和最动人的语言文字。尤其是新闻奖,更是美国新闻工作者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普利策奖强调媒体应充分发挥“社会公器”的作用,新闻作品应将公众利益放在首位,力促政府及公共服务机构在以服务公众为本的轨道上顺利运行。普利策新闻奖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一直将维护公众利益放在首位。如获奖作品中包括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报道越南战争及水门事件的新闻,2003年报道神父性侵儿童案的新闻,2004年揭露美国不法雇主的新闻,2012年报道校园霸凌现象的新闻等。普利策奖强调新闻工作的“瞭望”和“预警”功能,秉承重视“揭丑”的传统。揭丑报道通常聚焦公众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揭露人所未知的内幕,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例如,在2002年的14项普利策新闻获奖作品中,负面报道就有10项,占总数的70%以上。在26项提名作品中,负面报道有16项,占60%以上,而正面报道只有2项。2011年的获奖作品因曝光加利福尼亚州小城政府官员利用职务之便讨要过高薪水的问题,使得贪污腐败的问题得到治理。普利策奖还体现了强烈的人文情怀。人文关怀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性,强调人的价值,纵观历届普利策的获奖作品,对人性的关注、对人的关注可以说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例如,2002年国际新闻报道奖的获奖作品,报道的是遭战争蹂躏的阿富汗人的真实生活;2005年的获奖作品《席卷由提卡的飓风》,反映了飓风袭来后社会各界人士的不同反应。报道通过人物对话,映射出不同个体的性格特征,同时体现出普通人在灾难面前相互协作的精神,这种报道上升到了对人性和道义层面的思考和探讨。
普利策离世已经108年了,但是每年的“普利策奖”评选总能激起人们对这位新闻巨匠的缅怀热潮。虽然普利策在报业经营中也有过失和不足,但他对新闻事业的倾情投入和其丰厚的精神遗产历经百年而魅力不减,值得整个新闻界学习和借鉴。
作者系西京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主任记者,西安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标签:新闻学院论文; 普利策论文; 当代价值论文; 精神遗产论文; 现代报业论文; 政治生活论文; 社会发展论文; 自学成才论文; 西京学院传媒学院论文; 西安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