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与变革:世界一流大学的启示
占侃
(淮阴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淮安)
摘 要: 从“985 工程”到“一流大学”建设,我国重点高校在国际交流合作、高水平科研产出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坚守大学之道和锐意改革进取等方面,存在一定误区和混淆。应该坚守什么?怎么坚守?哪些需要变革?怎么变革?这些问题,是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道路上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挑战。通过考察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出,一流大学发展不是随波逐流,而应当有所坚守,比如应坚守大学根本职能、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同时也应当有所变革和创新,注重学习和超越;学科、学院设置应有所取舍,发展优势学科;积极参与和引领科技发展。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变革;内在价值;外在价值;高等教育职能
一 引言
四十年改革开放造就了中国经济世界排名第二的伟大成就,中国经济整体状况已由当年的 “代工厂”转变为高科技企业集结地,由制造业大国正向制造业强国迈进。这一重大转变的战略支撑点,就是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其中尤为关键的,就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在应试教育下的写作教学中老师们往往会给出固定题目,固定格式,固定素材和基本大意,更有部分教师直接指定字数,给出范例,帮学生列出整体框架,指导学生照葫芦画瓢,此种传统固化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思维得到锻炼,能力得到培养。
尽管有各级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但在具体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我国重点高校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推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 需要培养一流的人才, 但行政主导下的高等教育过于强调一流大学的科学研究, 而教学宗旨和人才培养功能则相形见绌。[1]又比如受外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影响,大学组织内部容易滋生“大学行政化”、“大学市场化”、“大学世俗化”等现象,大学在长期受行政化、市场化和世俗化等现象的异化下,开始出现学术功利化,并最终形成大学趋同化[2],办学失去特色,等等。
从“985 工程”到“一流大学”建设,我国重点高校在国际交流合作、高水平科研产出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坚守大学之道和锐意改革进取等方面,存在一定误区和混淆。应该坚守什么?怎么坚守?哪些需要变革?怎么变革?这些问题,是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道路上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挑战。
二 一流大学的坚守之道
在世界一流大学激烈的竞争面前,坚守大学之道不是墨守成规,故步自封,而是坚守对于一流大学来说,最根本、最核心的原则、价值。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哪些应该坚守,如何坚守。
(一)坚守大学的根本职能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职能,也是一流大学影响社会、改变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自诞生起,其最初就是教授古罗马法等法律知识的行会组织[3],历经中世纪大学和现代大学的转变,虽然大学的性质、结构和功能有了较大改变,研究学科、知识积累、课程内容更是天翻地覆,但作为“知识共同体”的大学[4],这一内涵没有改变,“大学”里的知识传授这一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职能一直坚持至今,近千年未变,并逐步被提炼成为大学的第一大职能。
哈佛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尚且存在学习、模仿和借鉴,充分说明世界一流大学从来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不断学习,不断超越,长时间累积起来的。中国重点高校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要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具有可比性的模板,努力学习,而不能将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作为出发点[16],努力迎合。
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创建高校作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应积极切合国家发展战略,主动投入国家大型工程项目,全力助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为我国抢占未来科技高地积蓄知识储备和智力储备,最终做到对全人类有所贡献。
我国于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招,到2016年,我国毕业本专科生704.18 万人,是扩招前1998年的8.49倍;毕业研究生56.39 万人,是1998年的11.98 倍。[5]短短十几年时间,快速增长的毕业生不断涌入就业市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巨大压力。在社会和政府的双重压力下,各高校纷纷出台相关措施,提高就业率,其中就包括:开设求职就业辅导课程,修订专业培养计划,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高校通过开设就业热门专业,设置应用性强的课程,提升学生求职应聘技巧等方式,应对大学组织外部的压力和呼吁。在保就业的浪潮中,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创建高效也深陷其中,一些热门经管类、理工类专业,变成了事实上的职业技术学院,抓就业已经异化为一流大学的主要办学目标之一。
对此,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认为,“研究型大学从来不以就业为导向,从来不该在大学里谈就业。就业只是一个出口,大学办好了自然会就业,怎么能以就业为目的来办大学。”他同时还进一步认为,就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问题,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就能提供多少就业,与大学没有直接的联系。人才培养作为大学最根本、最重要的职能,而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不应当努力成为技工学校,只教授专业技能和工作流程,而应当努力培养我国及世界舞台上政治、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的领军人物和主要骨干。东南大学郭广银认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着民族复兴的大业,甚至直接影响着未来的世界格局及其走向。”[6]
(二)坚守大学的内在价值
从内在的价值追求上,世界一流大学应以国家发展进步为己任,不忘国家使命和服务社会,但又坚守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不忘教书育人的根本宗旨,但又与学术探究相得益彰。[7]
作为美国增地学院,威斯康星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服务国家和地方的历史使命。20 世纪初,威斯康星州还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农业州,范·海斯(Van Hise)校长与该州“在大学服务社会理念方面达成高度一致”[8]之后,学校根据该州实际,从推广农业技术、培训农民开始,到发展以乳业为支撑的科学研究[9],农业机械设计研发等,并积极参与该州相关政策决策和制定,为威斯康星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努力。从范·海斯“踩在牛粪上的教授是最好的教授”,到麦卡锡(C. McCarthy)“大学的边界即州的边界”[10],威斯康星思想在坚持学术自由的坚持上,立足服务社会,逐步使“大学成为全州的灵魂和智囊”。[11]在这一思想指引下,该大学从麦迪逊市到威斯康星州,从美国到全世界,逐渐产生巨大影响力,并使其不断成长为声名卓著的世界一流大学。从威斯康星大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服务地方、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服务人类,是世界一流大学创建过程中的不同发展阶段,也是其自我发展、自我进步、实现卓越的奋斗之路。
模板是一种特殊的文档。在对多个有相同格式的文档进行排版时,可以先定制一个模板文件,每次排版时都可以使用它。比如我们创建好了毕业论文的格式,就可让大家共享,避免重复性的格式设置。
(三)坚守大学的外在价值
后期于1810年成立的柏林大学,坚守科学研究和学术自由等一系列主张,成为19 世纪德国大学观的精神内核,助推德国迅速成为世界学术研究中心,并吸引大批美国年轻人到柏林大学等德国高等教育机构学习,学习者中,既有接受严格学术训练的研究人员,也有学习德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管理人员。在长达一个世纪的留德浪潮中,德国现代大学培养了1 万多名美国学人[13],包括一批美国著名大学的首任校长,也包括后来执掌哈佛大学40年的艾略特。他们回国后,通过不同方式改变着美国高校,包括1825年哈佛大学开始试行选修制,1870年全面实行;1826年哈佛学院首开研究生教育,并于1872年正式成立研究生院。这两项改革,从提出者蒂克纳等人到最终实行者艾略特,都是留德人员,且是艾略特担任哈佛大学校长40年(1869-1909)中最核心的改革措施,深受德国大学研究思想和学术自由理念的影响。[14]这些改革成功使哈佛大学从教学型小学院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15],为日后成长为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大多以文理见长,具有深厚的人文积淀,但在灌输人文理念,培养优秀的社会建设者和高尚的公民方面,还有所欠缺。近年来,中国的一些顶尖大学被抨击培养了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甚至教授告诉学生“当你40 岁时没有4000 万身家不要来见我”等怪异言论竟然大行其道,这些言行的存在,极大伤害了我国重点大学的人文主义信念,使得大学办学理念变得世俗和低俗。对于我国而言,在当前物质极度丰富的年代,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和社会良知,应当坚定的区分对与错,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荣耀与耻辱,营造积极向上、向善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具有最基本的人性,具有最基本的爱国之心,具有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对普遍存在的弱势群体最基本的尊重之心和恻隐之情。中国的一流大学培养了众多的社会精英,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各行各业崭露头角,具有聪明的头脑和良好的教育背景,但是如果没有上述最基本的人文主义教养,那么培养再“杰出”的人才,也是“失去灵魂的卓越”。
创立于1701年的耶鲁大学重视传统学科的价值,通过最丰富的思想训练与社会体验发展学生的智慧、道德、公民责任和创造能力, 并以人文科学的巨大成就而闻名于世。[12]耶鲁大学的人文教育具有鲜明的特色:即培养有智慧和道德,同时又具有公民责任、并且具有创造能力的优秀毕业生,去影响和改变社会。
3.2 2017年1月和7月疼痛筛查正确率比较 1月疼痛筛查正确192例(96%),7月疼痛筛查正确166例(83%),两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62,P=0.006)。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疾病会严重损害母儿的健康,需要在早期阶段给予筛查以及预防,基于此,就需要分别在孕前、妊娠孕期内有效筛查甲状腺功能,保证早发现、早治疗,从而最大限度促使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孕妇及胎儿的症状都能够得到改善。
三 一流大学的变革之道
纵观哈佛大学百年改革史(1869-2001),其根据现实条件和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抉择,毅然取消地理和地质学系,大力发展商学院、法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特色学院[17],并使其很快跻身世界高校前列。且从不跟风发展时髦学科,而是长期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行(ARWU)2016年分学科排名中,自然科学与数学(理科)、工程/技术与计算机科学(工科)、生命科学与农学(生命)、临床医学与药学(医科)、社会科学(社科)共5 个大类,哈佛大学在其中的生命、医科和社科3 个大类排名世界第一,理科1 个大类排名世界第四[18],一大批专业排名世界前列。
(一)学习和超越
“先有哈佛,后有美利坚”,创办于1636年的哈佛大学,因其卓越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师资队伍等因素而闻名于世。然而,哈佛大学的卓越,也不是创校一开始就有的。直到19 世纪中叶以前的200 多年时间里,哈佛大学不过是一所教学型小学院。
大学的外在价值指大学校训、办学理念等确立的、该大学全体人员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价值观念等内容,这些内容外化为其培养的人才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格和社会良知。
当前我国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就是用就业率来替代人才培养质量,用就业质量来替代大学办学水平。这是我国后扩招时期的现实挑战而导致大学理念异化的一个严重问题。
(二)学科和院系有所取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变革风险和机遇并存。一流大学作为人类文明的引擎,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不适时变革,就将被同行所超越,被社会所淘汰。通过考察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变革历程,可以借鉴其从平庸到卓越的变革之道。
共享,不一定是共享经济。我们要知道,共享经济其实是一个资源整合再利用的经济概念,这样的经济思维应该会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不会导致社会风气的紊乱。要正确的理解“共享”和“共享经济”这两者的概念 ,而不是混为一谈。
历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10 的加州理工学院,约300 余名专职教学科研人员,仅约1000 名本科生和1250 名研究生,本科专业29 个,研究生专业30 个[19],与我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平均数相比,教学科研人员规模约1/10,在校生规模不到1/10,专业数量不到1/3,但在物理、化学、航空航天等一批学科领域,位居世界前列。
中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创建高校,大多经历高校合并,有些形成了大学中的巨无霸,拥有100 多个本科专业,约200 个硕士专业,100 多个博士专业,除了军事学,几乎什么专业都有,但精致的王牌专业却很少。如同我国目前正在分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一样,对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建议科学规划,分解一批非核心专业到普通地方高校,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保存的专业中预备一批后续发展学科,集中力量重点打造10—20 个核心重点专业,放下沉重包袱,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
3)分类决策:按照K个最近邻的训练样本,返回前K个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类别作为测试数据的预测分类,就是对整个测试样本的最终分类结果。
(三)参与和引领科技发展
位于美国加州硅谷的斯坦福大学,其创校时间与我国北京大学等名校大致相当,其成立后的半个多世纪时间里,只是美国西部较为优秀的一所地方性大学。二战之后,斯坦福大学积极争取到大量联邦科技和军方项目的资助, 藉此迅速崛起, 学术实力不断增强。[20]同时,斯坦福大学于1951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硅谷。[21] 目前,紧挨着斯坦福校园的硅谷仍然是世界上最杰出的科技创兴企业集中区,这种大学创办科技园区的经验做法,至今为世界各国争相模仿,这种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为大学认识科技企业的技术需求,有针对性地引领科技发展,创造了即为便利的条件,同时也为斯坦福大学的跨越式发展获取了巨额资金,为学科发展、聘用一流师资、招募一流学生提供了有力的财政支持。斯坦福大学通过参与军方和联邦政府的科研项目,通过参与硅谷科技企业的技术攻关,在获取了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收获了享誉世界的科技影响力,同时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形成了一批声名卓著的重点专业,在短短二十几年时间里,迅速跃居全美前十名高校,此后不断攀升为世界顶尖大学。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2011年以来其综合实力均排名世界第2,2016年斯坦福大学在5 个大类排行中,理科、工科、生命、医科、社科分别排名世界大学第2、第3、第4、第3、第7 位,是世界顶尖大学中,唯一一所五大门类学科均排名前十的大学。[22]
中国的一流大学,整体缺乏引领科技发展的能力。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量子通讯、人工智能即将对人类生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这些新兴科技领域,中国的一流大学正在努力追赶,并正在从跟跑到领跑的角色转变。正如习总书记所言,“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23]
术后原在位:5例患者均双眼正位,A征消失,上转25°与下转25°斜视度相差0-10△,上斜肌亢进明显改善,眼底照相显示无明显内旋改变。DVD的矫正:对于行上直肌后退者,术后遮盖去遮盖,上飘回落现象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原在位的垂直斜视度0-10△,其中1眼表现为遮盖-去遮盖呈轻度上飘。5例患者术后眼位、A征及上斜肌亢进的具体情况见表1。
四 小结
从“985 工程”到“双一流”建设的二十年间,中国重点高校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表现越来越自信,队伍越来越壮大,初步呈现了“群体性崛起”的良好势头。[24]中国一流大学在今后的创建过程中,要深刻思考变与不变的哲学命题,坚持该坚持的根本职能、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毫不退让。同时要积极变革,注重学习和超越;对学科和学院等学术单元要进行合理规划和调整,追求卓越;要积极引领科技浪潮,为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开创性的贡献,届时,世界一流大学必然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 来俊军,闫亚歌.博弈中的一流大学:当行政、科研和声望反超教学宗旨[J].教育探索,2016(06):59-61.
[2] 周益斌. 当前我国大学文化危机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16:175
[3] 刘耀.博洛尼亚:城市的战略转型与大学的制度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09):41-48.
[4] 朱新涛.现代大学对中世纪大学的继承与反叛[J].高等教育研究,2007(04):11-15.
[5] 教育部.教育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
[6] 郭广银.以内涵式发展为一流大学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J].中国高等教育,2013(07):4-6+31.
[7] 顾建民,刘爱生.世界一流大学的价值追求[J].教育发展研究,2011,31(17):54-57.
[8][10] 钱露. 全球化时代“威斯康星理念”的更新与实践——以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7(04):98-102.
[9] 张愿,刘在洲.跨越时代的威斯康星思想——威斯康星思想的历史意义和国际影响[J].高等农业教育,2015(12):118-122.
[11] 陈建国.威斯康星思想与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12):46-53.
[12] 刘宝岐. 耶鲁大学人文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10.
[13] 梁丽.美国学人留德浪潮及其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1815-1917)[D].河北大学,2015:33.
[14] 梁丽.美国学人留德浪潮及其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1815-1917)[D].河北大学,2015:139.
[15] 白强.哈佛大学百年改革的历史、规律与启示[J].教师教育学报,2017,4(02):62-66.
[16] 王义遒.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究竟靠什么[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01):1-6.
[17] 白强. 危机·转机·生机:哈佛大学改革轨迹探究(1869-2001)[D].南京大学,2016:185
[18][22] http://www.shanghairanking.com/FieldSCI2016.html
[19] http://www.shanghairanking.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California-Institute-of-Technology.html
[20] 别敦荣,张征.斯坦福大学的教育理念及其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04):85-90.
[21] 王宏月. 斯坦福大学的崛起研究(1945-1970)[D].沈阳师范大学,2016:30.
[23]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5/c_1110528066.htm
[24] 占侃.群体性崛起:我国重点高校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ARWU 的视角[J].当代继续教育,2016,34(03):79-83.
Persevering and Reformation: the Enlightenment from the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ZHAN Ka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Huai'an,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985 Project” to “first-class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the key universities of China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and high level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 but there are some misunderstandings and confusion in persevering and reformation. What should we stick to and how to stick to it? What needs to be changed and how to change? These problems are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hallenges to be solved in building the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the world’s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we can se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a first-class university should not follow the tide, but should stick to some rules, such as the basic function, intrinsic value and external value of the University.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also change and innovate, pay attention to learning and transcendence; the setting of disciplines and colleges should be strictly screened, developed the dominant disciplines,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and lea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 World-class university; University transformation; Intrinsic value; External value; Higher education function
本文引用格式: 占侃.坚守与变革:世界一流大学的启示[J].教育现代化,2019,6(79):191-194.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9.071
作者简介: 占侃,男,湖北黄冈人,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生。
标签:世界一流大学论文; 大学变革论文; 内在价值论文; 外在价值论文; 高等教育职能论文;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