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理论下“大众生产”组织的网络治理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络论文,大众论文,理论论文,组织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Web2.0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提供了一个知识信息交换与价值创造的大规模协作(Masses Collaboration)平台(Tapscott & Williams,2006)。同时,顾客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使越来越多的顾客自己参与到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创造过程中。由此大众生产应运而生。大众生产(Peer Production)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环境下,知识产品生产领域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组织模式,即由“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众多参与者利用互联网共同协作式提供、分享知识产品的生产模式”(Benkler,2002)。大众生产的概念首先由哈佛大学学者Benkler提出,并不断深化(Benkler,2004,2006)。本研究采用常静、杨建梅(2009)等的译法,也有译作同侪生产、对等生产等。系统开放、参与人数众多、不追求经济报酬、自发进行互动和协作是这一模式区别于企业和市场的基本特点(Benkler,2006)。 开源软件、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等都是在大众生产模式下高效产出的知识产品。开源软件(Open Source Software,OSS)是以免费开放源代码、大众协作编程的形式开发的软件。目前开源软件覆盖了操作系统、网络通信、安全、办公和数据库等几乎所有软件类型。计算机开源软件也促进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和软件的发展与开源。安卓系统是以Linux为基础开发的用于手机等便携数字设备的开源操作系统,2005年由Google收购注资,仅历经五年,安卓在手机操作系统的全球市场份额就超过诺基亚的赛班系统而跃居第一,这成为诺基亚公司衰落的关键原因。安卓开源系统也带动了“小米”等国产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维基(Wiki)是一种可在网络上实现多人协同创作的超文本系统。维基百科是用户自己创建、编辑和发布词条的百科全书,经过十年的发展它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维基网站,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文本式的、由专家撰写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从而,维基百科带动了国内百度百科等的发展。传统行业中的许多企业也在利用大众生产模式,宝洁、戴尔、星巴克等公司都开设了专门的网站来邀请消费者和其他外部人员为公司提供产品创新思路和设计。海尔公司开设了“海尔创意工场”网站来吸收用户的创意,截至2013年年底,已有3000多条创意提交。腾讯、乐视等公司也对此做出了积极尝试。用户及大众正在成为产品价值创造的一种新的主体,他们通过在虚拟社区中进行自组织,实施“开放式创新”(Chesbrough,2003),这是大众生产给生产方式、组织模式、创新模式带来的变革。 大众生产的迅猛发展给组织理论提出了一个“谜”(Benkler,2002)。大众生产的生产主体由成千上万、分散于世界各地的参与者组成,他们基本素未谋面,一般也没有经济报酬,仅通过互联网沟通,参与者可以随时随地不受任何限制地加入或退出。如此松散的组织何以能高效率地产生出高质量的操作系统、百科全书等公共知识产品?大众生产的治理机制值得深究。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大众生产参与者的参与动机、激励机制研究,而对其治理机制研究明显不足。大众生产依赖于众多参与者之间的拓扑状的交叉互动关系,网络治理是大众生产得以组织并完成产出的内在机制(Demil,2006)。本文旨在应用社会网络方法理论和方法揭示大众生产的网络治理机制,实证研究网络治理机制与大众生产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试图解析大众生产之“谜”。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社会网络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行动者之间的“关系”和整体网络的“结构”,这与其他关注于个体的内容和特征的研究有明显的区别。起源于社会学的社会网络理论研究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逐渐成熟,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影响着其他学科和领域。社会网络理论的权威学者Wellman(2001)在《科学》发表的论文中认为,依赖互联网形成的群体,或者计算机网络本身实质上也是社会网络。将社会网络理论应用于依赖互联网进行互动协作的大众生产组织具有适用性。 社会网络理论涵盖诸多理论观点,本研究主要应用嵌入理论。Granovatter(1985)提出了嵌入理论,主要思想为:经济行为嵌入于社会结构,即经济行动是在社会网络的人际互动过程中做出决定的。这一论断的提出成为社会网络理论和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基石。Granovatter进而将嵌入分为两种类型:结构嵌入和关系嵌入。结构嵌入将网络视为一个整体,关注网络主体在网络结构整体中的位置等特征;关系嵌入强调网络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包括联系内容、形式与方向等。Nahapiet & Ghoshal(1998)提出了第三种嵌入类型:认知嵌入,它衡量个体所处“圈子”的认知范式,即是否拥有共同愿景、规范和价值观等。无论哪种嵌入形式,都引致了信任的产生,信任则被普遍认为,是网络治理的核心机制(Powell,1990;Pollitt,2002)。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初步构想大众生产通过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和认知嵌入三种形式形成网络治理机制,并作用于大众生产的组织行为,进而使大众生产组织可持续发展、产生绩效。由于大众生产的网络社区是开放式的,参与者可以随意加入和退出,因而参与者的持续参与意愿是大众生产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本研究侧重从组织角度进行研究,所以借鉴Wu等(2007)的研究方法将持续参与意愿,而非一般的项目绩效或经济绩效作为被解释变量,将三个嵌入维度作为解释变量,并探讨组织行为所起的中介作用。 1.网络嵌入维度与持续参与意愿 本研究对结构嵌入、关系嵌入、认知嵌入分别采用网络中心性、关系强度、认知水平三个变量进行测量。网络中心性是用来判断网络中的个体在整个网络中是否有许多联结,处于中心位置的指标(Wasserman & Faust,1994)。本研究采用网络中心性中的点度中心性(Freeman,1979)。关系强度是衡量网络内个体间关系密切程度的指标,按照连接程度的不同,一般分为强连接和弱连接(Granovatter,1973)。强连接指网络个体间联系较为频繁、信任程度较高;弱连接指网络个体间的联系较为松散,频率较低。一般认为,网络内个体的关系强度越强,越容易获取网络内的资源。Granovatter使用关系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情感紧密性、熟识程度(相互信任)以及互惠服务等方面测量关系强度。Burt(1992)提出了判断关系强度的两个指标:联系频率和感情的接近程度。认知嵌入方面,分析的重点是参与大众生产的个体间是否在价值观、愿景、道德规范等方面具有共同的认知。Rossi(2006)等提出虚拟社区的规范和价值认知对参与者的影响程度因人而异,赞同开源软件价值观的参与者就是受影响最深的一群体,他们高度信奉开源社区的合作、分享、开放、免费的精神。Hertel(2003)等针对Linux系统内核开发人员研究认为,社区身份认同是对参与行为有影响的最重要因素。 国内外学者对网络嵌入维度与员工满意度,以及留职意愿、组织承诺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虽然这些研究针对一般性的企业组织,但对于依赖于互联网虚拟社区的大众生产组织也适用。首先,在结构嵌入方面,Roberts & O′Reilly(1979)、Brass(1981)都较早地发现在沟通网络中没有联结的人的工作满意度低于有联结的参与者,位于网络中心的员工具有较高的工作满意度。进而,网络中心性与离职意图和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Feeley等,2010)。其次,关系嵌入方面,内部网络关系越强越使得同伴之间越能够产生信任,从而降低离职意愿(Moynihan & Pandey,2007)。于海波等(2007)等通过实证研究证明组织信任对个体的工作满意度、情感承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离职意向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组织信任对工作满意度、情感承诺与离职意向之间的关系都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再者,认知维度方面,Shore(1991)等研究认为,文化认同、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满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谭小宏等(2007)对国内企业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大众生产网络的结构嵌入正向影响参与者的持续参与意愿。

:大众生产网络的关系嵌入正向影响参与者的持续参与意愿。

:大众生产网络的认知嵌入正向影响参与者的持续参与意愿。 2.网络嵌入维度与组织行为 以往一些研究关注网络嵌入对知识获取、知识转移、吸收能力的影响,进而影响组织绩效。本研究侧重解析大众生产的网络治理机制,因而考虑将组织行为作为中间变量,考察三种嵌入维度如何影响组织行为,进而影响参与者的持续参与意愿。Jones(1997)关于网络治理的经典研究认为,网络治理通过参与者间的协调和维护发挥作用。Sagers & Wasko(2004)通过研究开源社区成员间的协调、维护构建了开源社区的网络治理模型。本研究认为,因为参与大众生产项目并不能获得直接物质报酬,所以其他形式的激励对参与者的持续参与意愿有重要影响;并且对大众生产这种开放式、自由参与的组织形式来讲,激励新成员加入或激励已有成员持续参与非常重要。因而,本研究认为,作为中间变量的大众生产组织行为主要通过协调、维护和激励这三种行为和机制来进行。 首先,协调行为重点分析网络组织成员之间在进行信息和技术交流时沟通和处理问题的行为与水平。大众生产参与者大多素不相识,主要通过互联网上的虚拟社区进行沟通和协调。大众生产项目是众多参与者协调产出的结果,其项目质量直接反映了参与者间协调水平的高低。开源社区内协调的程度直接表现为开源项目的质量和修复、反馈的沟通时间(Hossaina & Zhu,2009)。本研究对大众生产的协调行为分别从技术协调和行政协调两个角度进行测量;其次,大众生产没有依赖正式组织却能取得重大成功,因而其维护行为异常重要。Glen(2004)等指出开源社区的维护行为本质上是确保组织内个体避免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对集体利益造成损害,他同时指出维护行为是对开源项目参与者间冲突的管理、协商以及建立社区规则和程序等行为以确保开源能够持续进行下去,他采用冲突管理和程序规则制定两方面指标对维护行为进行测量;再者,激励行为重点分析参与者参与大众生产所受到的激励。虽然参与者往往不能直接得到相关的物质激励,但其他形式的激励起到很大的作用。Lerner & Tirole(2002)研究发现使用开发出来的软件获得的效用、取得同行的信任以及声誉是对开源社区参与者的主要激励形式。Hippel(2003)认为,源代码开发者能够获得声誉、技术控制和学习等收益,所以乐于参与其中。Kuznetsov(2006)认为,利他、互惠、社区感、声誉和自治等是维基百科参与者的主要参与动机。Hertel,Niedner & Herrmann(2003)通过对141位Linux内核开发小组参与者的调查发现其动机在于他们认为,自己推动社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为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国内学者常静、杨建梅(2009)从社会动机和个人动机两个方面对参与动机进行了归纳。 在大众生产的网络嵌入维度与组织行为的关系方面,已有一些研究,但缺乏系统性。首先,结构嵌入方面。Hossaina & Zhu(2009)采用社会网络方法研究了网络结构对开源软件开发团队协调的影响,结构变量采用网络密度、点度中心性和中介性,协调质量则采用编码质量、反馈时间等测量。研究发现,点度中心性和中介性与开源社区的编码质量正相关,网络密度与编码质量负相关。Barbagallo(2008)等研究发现开源项目的中心性与项目成功率正相关,与吸引新参与者参与的能力正相关。Glen(2004)等研究发现开源社区中结构嵌入的程度影响参与者对相互技能和价值观的了解程度,进而影响到项目合作中的协调程度和项目的成功。周明、张科(2009)通过研究虚拟社区参与者的结构特征认为,社区内部的结构特征影响社区的正常管理和维护;其次,关系嵌入方面。关系嵌入与结构嵌入注重个体间联系的数量不同,它更注重关系联系的质量,信任、承诺和组织归属感等关系强度的表现对协调与维护能够产生很强的积极作用(Jones,1997)。强关系导致的信任也能够产生激励,由此形成了信任的一种类型:激励性信任(Incentive Trust);再者,认知嵌入方面。Bergquist & Ljungberg(2001)认为,开源社区网络中的新人在参与开源之前就已经认真的思考了开源的文化和基本原则,对这些文化和原则的认知影响到后续开源活动。许多程序员将开源社区视作一个大家庭,并为整个团队的利益和社区目标而奋斗,正是基于以上的共同认知,开源社区成员之间才能更好地协调和维护(Hars & Ou,2002)。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结构嵌入正向影响大众生产的协调行为。

:结构嵌入正向影响大众生产的维护行为。

:结构嵌入正向影响大众生产的激励行为。

:关系嵌入正向影响大众生产的协调行为。

:关系嵌入正向影响大众生产的维护行为。

:关系嵌入正向影响大众生产的激励行为。

:认知嵌入正向影响大众生产的协调行为。

:认知嵌入正向影响大众生产的维护行为。

:认知嵌入正向影响大众生产的激励行为。 3.组织行为与持续参与意愿 开源社区参与者之间在协调和维护的过程中,参与者自身的技术能力得到了展现和提升,自我成就感得到了满足,因此愿意持续参与(Hars & Ou,2002)。Hars & Ou还将开源项目参与者的基本动机归属于Maslow需求层次理论中较高层次的被尊重需求和成就感需求。这种动机也导致了持续参与意愿。Wu等(2007)的研究明确表明多种激励形式促进了开源软件开发者的可持续参与意愿。刘兰、孙坦、黄国彬(2009)等研究发现开源软件参与者受到社区默认的规则约束,如自愿参与、同行评议、参与者分级制度和任人唯贤的人事制度等,这些制度和规则是开源社区的协调、维护和激励的重要手段,对组织绩效以及可持续参与意愿产生了重要的正向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大众生产网络的协调行为正向影响参与者的持续参与意愿。

:大众生产网络的维护行为正向影响参与者的持续参与意愿。

:大众生产网络的激励行为正向影响参与者的持续参与意愿。 在以上文献综述和理论演绎的基础上,本研究以结构嵌入、关系嵌入、认知嵌入三个网络嵌入维度为自变量,以协调、维护、激励等组织行为为中间变量,大众生产参与者的持续参与意愿为因变量,检验三个自变量通过中间变量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程度。构建的整体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理论模型图 三、研究设计 以Linnux为代表的开源软件是大众生产组织模式创造的典型产品,本研究即针对Linnux等开源软件的开发参与者做出调研及实证研究。Linnux以免费开放源代码、大众协作编程的形式开发,吸引了全世界数十万的志愿者参与到该软件的开发、修改和维护过程。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统计,2011年年底,Linux操作系统在服务器市场占据的市场份额为21%,Windows为73%,成为Window操作系统的强有力的挑战者;网络服务器开源软件Apache已在市场中占据了绝对统治的地位。汇集开源软件的网站SourceForge在2013年年底拥有约40万个项目,比10年前增长4倍,有340万开发者参与。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在2012年6~9月间采用网上调研与实地调研两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网上问卷通过对国内开源项目社区Linux人,以及Linux软件QQ群、开源客客QQ群等参与者进行网上调研,实地调研通过对大连软件园IBM、埃森哲、东软等知名国内外软件企业参与过开源软件的员工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300份,其中网络问卷249份,实地发放问卷50份,剔除信息填写不完全或存在明显虚假信息的问卷,有效问卷共263份,有效率87.7%。 为确保测量工具的效度和信度,本文尽量采用国内外现有文献已使用过的量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修改。具体问卷设计方面,本文采用李克特7分量表进行设计。大众生产网络的维度方面,中心度的测量借鉴Batjargal(2001)、Giuliani(2005)研究成果的4个题项;关系强度的测量借鉴Burt(1992)、Eren(2003)等的4个题项;认知水平的测量借鉴Oreg & Nov(2008)、Hars & Ou(2001)、Rossi(2006)等的题项,并做出补充。组织行为方面,协调行为的测量借鉴Faraj & Sproull(2000)、Glen(2004)等研究形成10个题项;维护行为的测量借鉴Glen(2004)等研究成果提出5个题项;激励行为的测量借鉴Lerner & Tirole(2002)、Hippel(2003)等研究提出6个题项。大众生产的组织绩效方面,参与者的持续参与意愿借鉴Wu(2007)、谭佳佳(2008)等研究提出3个题项。为了提高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在问卷正式定稿及调查之前,选取了30名大众生产社区参与者进行了问卷的预测试和访谈,认真听取了相关人员对于问卷设计的意见,对问卷中的相关题项进行了调整。 四、研究结果 1.量表信效度检验 本研究采用Cronbach′s α信度系数法检验各题项的内部一致性。如表1所示,各变量的Cronbach′s α系数均超过0.70,且最低值为0.839,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

本研究采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对量表的效度进行分析。通过运用SPSS17.0的因子分析法,得出KMO值为0.833,大于0.5;并通过了Bartlett′s球形检验,检验的显著水平为0.000,小于0.001,表明数据具备因子分析的条件。因子分析中,使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旋转,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作为因素,得到4个因素。为了保证研究的内容效度,删除了因子负荷小于0.5的两个题项,其余题项的因子负荷的最小值为0.641,表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构建效度。 2.数据分析与解释 本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中各变量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分析并进行假设检验。使用结构方程回归分析软件Amos7.0对初始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以下四组变量的影响关系不显著,它们是:结构嵌入到持续参与意愿、关系嵌入到持续参与意愿、结构嵌入到维护行为、结构嵌入到激励行为,除此之外的假设路径均为显著。根据拟合规则,剔除这四组路径,进行再次拟合。修订后的模型拟合指标值如表2所示,卡方值与自由度比(Chi-square/d.f.)为2.458,拟合优度系数(GFI)为0.760,修正拟合优度系数(AGFI)为0.726,模型比较适合度(CFI)为0.914,近似误差均方根(RMESA)为0.075。各项拟合指标均达到可接受水平,并优于初次拟合结果,说明整体模型的拟合度较好。

变量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及其相应的P值如表3所示。从表3中可以看出:(1)结构嵌入显著影响协调行为,协调行为显著影响持续参与意愿,相应的路径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假设

、假设

获得支持;关系嵌入显著影响维护行为,维护行为显著影响持续参与意愿,相应的路径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假设

、假设

获得支持;关系嵌入显著影响激励行为,激励行为显著影响持续参与意愿,相应的路径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假设

、假设

获得支持;并且关系嵌入显著影响协调行为,假设

得到支持;认知水平显著影响协调行为、维护行为、激励行为和持续参与意愿,相应的路径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假设

、假设

、假设

和假设

获得支持。(2)结构嵌入对维护行为、激励行为影响不显著(P>0.05),假设

、假设

未获得支持;关系嵌入对持续参与意愿影响不显著(P>0.05),假设

未获得支持;结构嵌入对持续参与意愿影响不显著(P>0.05),假设

未获得支持。(3)在全模型中,结构嵌入与持续参与意愿之间,结构嵌入于维护行为和激励行为之间的路径系数不显著(P>0.05),说明协调行为在结构嵌入与持续参与意愿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关系嵌入与持续参与意愿之间的路径系数不显著(P>0.05),说明协调行为、维护行为、激励行为在关系强度与持续参与意愿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认知嵌入既直接影响持续参与意愿,又通过协调行为、维护行为和激励行为作用于持续参与意愿。 对于协调行为在结构嵌入对持续参与意愿影响中扮演完全中介的作用,本文认为,中心位置的参与者在网络中获得信息渠道和沟通及机会远大于一般的参与者,因此在与其他参与者进行工作协调时往往能够更快、更高效的完成任务,从而带来内心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激发其继续参与其中。对于协调行为、维护行为、激励行为在关系嵌入对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中扮演完全中介的作用,本文认为,与网络中其他个体交流愈频繁、信任感更强的个体,对彼此更加了解和熟悉,面对工作中的冲突时能够更好地协调和解决,并且,网络中的个体关系愈亲密,了解程度愈高,激励对成员产生的效能愈大,从而提高参与者的参与积极性。

五、结论与建议 依赖于互联网的大众生产是一种Web2.0环境下通过个体参与者之间紧密互动而进行的知识创新的新模式。这种创新模式超越了组织边界和国界,使众多用户和大众参与其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开放式创新,对于研究新环境下的组织模式、商业模式和创新模式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将大众生产的组织过程视为利用互联网长期通过社会关系、互动、信任、协商、非正式控制,形成协作网络的过程。网络治理是大众生产得以组织并完成产出的内在机制(Demil,2006)。本文实证性地探究了用户创新的网络机制以及参与者持续参与其中的动因,得到以下主要发现: (1)通过结构嵌入、关系嵌入和认知嵌入,作为大众生产主体的成千上万、分散于世界各地的参与者,在素未谋面、没有经济报酬、仅通过互联网沟通的情况下,也能够引致协调行为、维护行为和激励行为,使得参与者具有持续参与大众生产活动的意愿,从而高效率地产生出高质量的操作系统、百科全书等知识产品。由于知识产品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和完成生成过程,因而知识产品是当前Web2.0环境下大众生产的主要产品领域,可以预见今后也会逐步向实体产品领域发展与应用。 (2)在大众生产网络维度与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方面,不同的网络维度对激励、维护和协调三种行为存在不同的影响关系。关系强度、共同愿景认知、社区身份等显著正向影响专长配置行为和激励行为;网络中心度、共同愿景和社区身份显著正向影响参与者间的行政协调水平;大众生产参与者间的关系强度、关系稳定性以及共同愿景和社区身份认知显著正向影响网络的维护行为。 (3)在大众生产参与行为与持续参与意愿之间的关系方面,总体来讲,具有较强的正向影响关系。行政协调行为、社区维护行为和激励行为都对大众生产参与者的持续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技术配置水平的高低对持续参与意愿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4)在大众生产网络维度与持续参与意愿之间的关系方面,认知嵌入既直接影响持续参与意愿,又通过协调行为、维护行为和激励行为作用于持续参与意愿;结构嵌入与持续参与意愿之间,结构嵌入与维护行为和激励行为之间不具有正向的影响关系,协调行为在结构嵌入与持续参与意愿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关系嵌入与持续参与意愿之间也不具有正向影响关系,协调行为、维护行为、激励行为在关系强度与持续参与意愿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对正在实施大众生产的企业和组织,本文提出如下管理建议:(1)鼓励参与者交流合作,提高成员的社区身份认知。由于成员间的网络中心度、关系强度、认知水平显著影响参与者的参与行为和持续参与意愿,因此在大众生产社区中要采取措施加强参与者间的交流合作,多组织非正式活动以提高其相互间社会关系程度和社区认同感;(2)增强对参与者的激励,提高其参与的满意度。如前所述,激励行为显著影响参与者的持续参与意愿,大众生产社区管理者应强化社区内崇尚技术、崇尚荣誉文化氛围的形成,通过对参与者的各种精神激励提高其参与意愿,必要时亦可采用一些经济激励手段;(3)确保参与者的能力与任务相匹配,提高参与者的参与意愿。社区的管理者需要了解相关成员的技能水平并根据其水平合理的分配任务,从而最大程度的提高其参与意愿。 虽然本文对大众生产网络的管理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整个研究难免存在不足之处。一方面,样本来源上为了更具有针对性和可实现性,选取了开源软件参与者这一群体,通过对在线开源社区和QQ开源软件交流群发放网络问卷和实地问卷进行分析。由于开源软件只是信息产品用户创新的一种,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可扩大对Wiki、Witkey、UGC等模式的研究。另一方面,在研究内容上,社会网络方法已经成为了社会学中一种非常成熟的研究方法,其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包括很多的研究方面。本文只分别选取了各维度中有代表性的变量,但是未被考虑进模型的变量对大众生产者的持续参与意愿可能同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同样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也可深入对一个或几个社区的整体网进行研究、图形化和测度。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也包括实施大众生产对企业的组织模式、商业模式和创新模式影响的实证研究,这是一项富有价值和前景的研究课题。
标签:社会网络论文; 激励模式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开源社区论文;
社会网络理论下“大规模生产”组织的网络治理研究_社会网络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