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论文_周麟书

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论文_周麟书

广州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摘要:岩土工程是很多建设项目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在当前各地的建设形势下,地形与地质情况复杂区域的建设需求越来越大,很多建筑工程都面临着在软土区域进行建设施工的困境,本文就软体地基处理技术在当前岩土工程项目当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岩土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

引言

软土地质是很多岩土工程项目推进中都会遇到的一种地基施工环境,针对软土进行地基处理需要根据软土的具体特点选择地基处理技术,同时还需做好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规范化控制。

1软土地基的概念以及其主要特征分析

1.1何为软土地基

所谓软土又叫做淤泥质土,这类土质主要分布于江河湖海等水系周围,这类土质在结构上的主要成分为粘土粉粒,由于软土层在实际环境中会发生沉降而变成带有絮状结构的土层,加之其周围环境潮湿,这样软土层的含水量就会增大,不仅增大了岩土工程中排水的难度,也弱化了软土结构的强度。

1.2软土地基的主要工程特征分析

1.2.1软土地基含水量较高

就像海绵一样,软土地基在受到挤压时就会将水分排出,这样也就导致软土结构中所含的水分越多那么其抗剪强度也就越低、压缩性就越高,软土层孔隙结构越大越多,就会越松软,含水量也就会越大。

1.2.2软土土层具有很高的压缩性

由于在岩土工程中地基土具有越高的天然含水量,其压缩系数也就越高,软土的天然含水量在地基土各类型中属于较高的,其压缩性自然就很高,在我国一些沿海、沿河区域的软土层会发生持续性的沉降变化,也是其压缩性太高造成的,沉降性能不好会给地基结构上层建筑带来很大的影响。

1.2.3软土的抗剪强度较低

地基结构的抗剪强度对于地基稳定性的影响极大,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相对较低,而与之相关的粘聚力也就相对较低,进行排水处理时抗剪强度越低的土层,其固结效果就越差。

2在岩土工程施工推进中常用的软土地基技术分析

2.1软土换填法

软土换填施工技术又叫垫层处理技术,在实际地基建设中,软土土质强度低、压缩性高,使用一些具有较高强度、压缩性能较低的材料替换软土,使得地基结构在性能上符合工程建设要求,这种地基处理就是换填法,在实际软土地基处理中,碎石或者矿渣等材料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软土地基结构的沉降,岩土工程中应用还田技术能够极大地优化地基结构的荷载承受能力,同时这种处理技术操作又较为便捷,在岩土工程中应用得非常广泛。不过换填法也存在局限性,其使用范围较为适合处于距地面三米以下区域的软土层,因为换填法有一定的经济消耗,在深度超过三米区域使用换填法具有消耗较多的费用,因此应用较少。

2.2碾压以及夯实技术

由于软土层的情况较为复杂,有些软土地基结构中存在多种土质混杂的情况,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软土的实际情况选择夯实与碾压技术,夯实与碾压技术操作过程就是利用机械碾压的方法对地基结构表层土质进行夯实,还有一种利用较强夯击冲能对软土地基结构进行压实与固结处理的技术方法为强夯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夯实碾压技术的施工技术受到具体施工环境制约,其主要原理就是通过夯实的方法强化软土层中各种土质的强度,并使之降低压缩性能,在使用夯实技术时必须对软土地基结构的含水量进行分析,对含水量进行科学控制能够有效提升夯实处理技术的效果。

2.3软土地基桩基础处理技术

在地基结构运行中,其变形性能以及承压能力对于建筑结构总体的安全性以及使用年限具有较大的影响,为了强化建筑结构的安全与质量就需要对软体地基结构的变形性能以及承压能力进行调整,桩基础方法就是其中一种,桩基础施工技术的主要原理就是通过桩基施工将地基结构浅层中所承受的压力向深层、强度更高的土质结构转移,这样就能够提升地基结构的承载效果,同时控制地基沉降速度。

2.4软土地基固化处理技术

固化技术的主要应用原理就是通过向软土地基结构中注入一定量的化学溶液,并对其进行搅拌,使化学溶液与软土结构充分融合,并利用其化学性质达到固化效果。当前较为常用的固化化学溶剂为水玻璃以及纸浆液、水泥材料等,这些材料都具有一定的粘结性,将这些材料注入软土结构的空隙中就能够通过这些材料的粘结力来强化软土结构粘土颗粒之间的结合力,这样就能够实现土层固化,应用软土地基固化技术可以实现软土土层强度的提升以及抗压效果的优化,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软土结构的含水量。软土固化技术的常用技术形式有压力注浆技术以及旋喷技术,而压力注浆技术当中还有一种常见的技术方法为粉喷桩技术,应用这一技术可以有效强化软土结构的强度、稳定软土地基结构,其主要施工过程就是利用石灰材料以及水泥粉材料在空气机中受到风力吹动会形成雾状的性质,使这些分装材料能够较为均匀地注入软土地基内部,这些雾状粉体结构材料能够与软土结构发生融合,进而强化提升地基结构的硬度,使岩土工程地基处理后的稳定性得到强化。

2.5软土地基预压处理技术

预压法是在建筑工程的地基强度不能满足建筑工程的需求时所拿出来运用的方法。预压法是为了增加软土地基强度从而达到建筑工程完美完成任务目的的方法。通过施加压力的方式来提高地基的强度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压缩软土地基不仅能使建筑的使用寿命延长,还能增加企业建筑工程的信誉度。堆载预压、真空预压和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是建筑工程常见的三种预压方法。

2.6振实挤密处理技术的应用

填土、松砂、粉尘以及湿陷黄土等都是振实紧密处理技术所使用的软土地基类型。对土体的孔隙进行振密或者挤密处理是振实紧密处理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孔隙的减少和粘合能够达到提高地基强度的目的。为增加软体地基的构成从而达到提高地基荷载承受能力的目的,可以回填砾石和灰土形成复合地基。软土地基处理使用振实挤密处理技术的范围五米到二十米的地基处理。

2.7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可以通过改善地基排水条件和利用化学溶液、胶结剂等化学物质的化学性质等这两种方法来完成。为实现岩土工程软土地基加固的目的,向软土地基中灌入或拌和加固化学溶液或胶结剂从而使二者融合。在孔隙体中用水泥、纸浆液和水玻璃等胶结材料进行充填是固结法的应用原理。具备较好黏结度的土颗粒能够提高地基强度和降低其渗水性。真空预压、旋喷法、降水预压、电渗排水、堆载预压、压力灌浆法和深层搅拌法等都是排水固结法。

结束语

总之,在岩土工程建设中应用当前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提升软土地质环境强度与承载能力,为地基结构上层建筑结构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当前很多建筑中都有高质量应用,较为常用的有排水固结施工技术与填充处理技术等,通过处理的软土土质结构会增强密实性、降低含水量,以便承担地基结构应承受的上层压力。

参考文献

[1]章靖.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运用研究[J].居舍,2018(35):81.

[2]杨帆.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解析[J].居业,2018(07):134+136.

[3]贾志宏.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8,37(18):231-232.

[4]张志华.试析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运用[J].山西建筑,2018,44(08):78-80.

[5]张曦文.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解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1):81.

[6]兰正卿.解析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18):56+60.

论文作者:周麟书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

标签:;  ;  ;  ;  ;  ;  ;  ;  

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论文_周麟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