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黎娟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中医医院 云南 保山678100
【摘要】目的:重点剖析在治疗UC(溃疡性结肠炎)时,采用灌肠及中药内服治疗法的有效性。方法:抽取本院在2015年1月至11月收治的58例UC病人,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成中医和西医两组,中医组采用灌肠及中药内服治疗法,西医组使用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法的有效性。结果:总有效率比较结果显示:中医组为93.55%,西医组为79.31%,两组数据比较存在较大差异性,有统计学研究方面的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的症状情况均得以改善,中医组病人在腹痛、血便、腹泻等方面的症状积分明显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在治疗UC时,为病人选择采用灌肠及中药内服治疗法效果明显,且中药治疗与西药治疗相比更具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UC;灌肠;中药内服;西药;有效性
UC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该病以结肠粘膜广泛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病变始于直肠粘膜层,向上蔓延,累及部分或全部结肠。因此,患有UC疾病的患者,通常会长时间承受来自于肠道的慢性炎症痛苦[1]。因治疗时间长,病情反复发作,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给病人及家庭的生活均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2]。因此,积极探究治疗UC的有效方法意义深远。本文主要探讨在治疗UC时,采用灌肠及中药内服治疗法的有效性,现作如下详细报告:
1.资料以及治疗方法
1.1资料来源及内容
从在2015年1月至11月收治的UC病人中随机选择58例作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成中医和西医两组,每组29例。中医组中,男性13例,女性16例;年龄在27~4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2.56)岁;病程在3个月-5年之间,平均有(4.10±0.54)年;中医组采用灌肠及中药内服治疗法。西医组中,男性12例,女性17例;病人年龄为26~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2.23)岁;病程在4个月-5.5年之间,平均有(4.28±0.32)年;西医组使用水扬酸偶氮磺胺毗咙、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两组病人在年龄、病程、性别等基本临床资料方面不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可比。
1.2方法
西医组给予水扬酸偶氮磺胺毗咙1g,口服,每天4次;美沙拉嗪肠溶片吞服,活动期一日1g,一日4次;症状缓解后一次0.5g,一日四次。
中医组:给予愈肠汤煎剂中药100 ml ,每日睡前直肠滴入1 次。愈肠汤: 黄柏、苦参、地榆、白头翁、蒲公英各30g,薏苡仁为50g,苍术为20g,三七粉为5g,川花椒为10g。同时,给予调气解毒中药汤治疗,每天2 次,每次用药200 ml,早晚空腹服用。调气解毒中药汤: 麸炒山药、茯苓、地榆、米炒党参、麸炒白术分别20g,白头翁为18g,黄连为6g,煨诃子为18g,炒白芍为15g,秦皮为15g,麸炒薏苡仁为25g。制作流程: 对上述药物添加适量水煎煮3次,煎煮时间分别是1 h、50min和40 min,之后将煎液进行滤过处理,并将滤液混合。两组病人均以28 天作为1个疗程,且在治疗前一周便开始禁止使用其它药物进行治疗,以保证治疗效果。
1.3评价疗效的选用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利用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黏膜基本正常或完全正常;显效:症状基本完全消失,利用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结肠黏膜操作假息肉生成或者轻度炎症;有效:症状减轻明显,黏膜病变症状改善;无效: 内镜所见、临床症状均无变化。
1.4统计学研究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 ±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n/%)]表示,使用χ2进行检验,当P<0.05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总有效率比较结果显示:中医组为93.55%,西医组为79.31%,两组数据比较存在较大差异性,有统计学研究方面的意义(P<0.05),详见表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总有效率比较[例数/百分比,(n/%)]
组别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中医组组
(n=29)16(55.17)8(27.59)5(17.24)2(5.13)93.55
西医组
(n=29)14(48.28)7(24.14)2(6.90)6(20.69)79.31
(2)治疗后,两组病人的症状情况均得以改善,中医组病人在腹痛、血便、腹泻等方面的症状积分明显优于西医组(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症状积分对比( ±s)
主要症状中医组(n=29)西医组(n=29)
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
腹痛3.48±0.500.63±0.303.60±0.800.90±0.60
腹泻2.03±0.580.31±0.201.80±0.690.30±0.20
血便1.98±0.800.25±0.202.20±0.700.30±0.09
3.讨论
UC是消化科的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该病有病因不明、并发症多、易复发、病程长、难治愈等特征,这些问题增加了UC疾病的治疗难度。当前,对于此病的治疗,在西医方面也缺乏具有特效性的方案[3]。
UC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痢疾”、“腹痛”、“肠风”等范畴,基于中医学的理论分析,认为UC的病因主要与饮食所伤、六淫邪袭、禀赋不足、情志郁结等紧密相关[4]。UC的病机多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其中,本虚最为明显。因此,依据标本兼顾的中医理论,采用采用灌肠及中药内服治疗法对UC病人进行治疗具有可行性。方中的茯苓、党参、白术、山药以及薏苡仁具有除湿、健脾、导滞的作用,可治本;秦皮、白头翁、煨诃子、炒白芍、地榆、黄连具有解毒消痈、清热燥湿的作用,可治标。同时结合燥湿止痢、清热解毒的黄柏、白头翁、蒲公英、苍术、川花椒、苦参,凉血止血活血的三七粉、地榆等局部用药。上述两方清热利湿,健脾益气,通补兼施,凉血解毒,寒温并用,最终达到有效治疗UC疾病的目的。
本研究在治疗UC时,采用了灌肠及中药内服治疗法及水扬酸偶氮磺胺毗咙两种治疗法,结果表明:总有效率比较结果显示:中医组为93.55%,西医组为79.31%,两组数据比较存在较大差异性,有统计学研究方面的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的症状情况均得以改善,中医组病人在腹痛、血便、腹泻等方面的症状积分明显优于西医组(P<0.05)。
综上所述,在在治疗UC时,为病人选择采用灌肠及中药内服治疗法效果明显,且具有更安全、更可靠的应用特性,可有效提高病人的就医质量,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益,李冰涛,赖小东等.葛根芩连汤整方剂量变化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量-效关系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4):132-133.
[2]吴巧凤,杨阳,赵纪岚等.基于1H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针刺经穴与非经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脑代谢物质基础[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7(08):572-576.
[3]周滔,张声生,崔超等.中医药分期二步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2):173-175.
[4]徐玉玲.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7):102-103.
作者简介:杨黎娟(1974年10月-)汉族,云南昌宁县,中医肛肠主治医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肛肠外科工作。
论文作者:杨黎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4
标签:西医论文; 治疗法论文; 灌肠论文; 病人论文; 中医论文; 两组论文; 症状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