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区参与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的重大项目选择与布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北亚论文,重大项目论文,中国论文,布局论文,经济技术合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区域产业结构的不断改造与升级,而产业结构实现调整的主要对策在于开发建设新兴产业和再造传统产业,这一过程最终要通过经济技术项目的选择与布局来实现。在现代国际劳动地域分工日益深化的前提下,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成关键项目的布局与建设,会有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改造与升级。中国东北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兴安盟、赤峰市)地处东北亚(包括俄罗斯东部地区、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中国东北与华北地区)的地域核心,东北区产业的改造与升级离不开与东北亚国家、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而日本、韩国、俄罗斯东部地区拥有资金、技术或资源优势,并且有进行经济技术合作的动机。所以,中国东北区应积极参与东北亚的经济技术合作。这就进一步要求东北区制定出面向21世纪,符合该区产业发展的项目。通过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的布局与建设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项目选择与布局原则
1.1 符合产业结构转换与升级目标
东北区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宏观地域分工格局的影响,并且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导致区域产业的资源加工型结构和产业的半封闭性特征。该区资源的不断消耗与过度开发,导致资源供给规模、结构与生产需求产生矛盾,迫使产业结构向资源节约型转换[1]; 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刺激了需求结构的升级与需求多元化,与东北区颇具刚性的产业结构形成矛盾;东北亚国家经济技术合作的启动与深入开展,使该区产业发展受到挑战,同时也为该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机遇。在上述因素影响下, 该区产业结构转换目标应为:(1)改造传统产业,减少其中资源密集型产业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粗放开发利用,提高其加工利用精度和延长产业加工链条;(2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利用和开发国内外人才与信息资源;(3 )实现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的融合,利用传统产业的人才、技术、管理、市场基础,扶植新兴产业,同时利用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改造传统产业;(4)提高产出结构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 在保持和加强传统产业地域分工优势的基础上开拓新的市场。
1.2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东北区经济具有相对完整性和统一性,重大项目的布局与建设对于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将产生明显的影响作用,在选择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时应注重其区域经济影响,尽可能促使区域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具体要求为:(1 )在东北区港口城市和内陆中心城市优先考虑布局产业关联度高和技术含量高的项目,以利于产业的经济技术空间扩散;(2)在边境地区优先考虑布局国际经济技术互补性强的项目, 以利于边境地区经济的较快启动,为进一步发展积累资金和经验;(3 )注重有关东北区交通、通讯等地域空间网络建设项目的布局,尤其是区内骨干铁路、公路、光缆线路和网络的建设项目,从而为地区整体协调发展提供经济技术传递的渠道;(4)对于资源集中地区, 应注意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的布局,并注重与相邻地域项目布局的协调;(5 )充分认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带及省区差异,应在整体项目合理布局的前提下,优先考虑落后地区项目布局的可行性。
1.3 注重区域可持续发展原则
东北区尽管存在相对的资源与环境优势,但由于长期资源开发,导致资源开发过度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东北区西部和林区、矿区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较为突出;该区人口密度低于全国水平,但由于城市产业人口水平比重大,在经济转型时期城市产业人口的再就业压力较大,影响区域社会承载力水平。综上所述,该区资源、环境和人口状况并不乐观。因此,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项目选择与布局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项目对区域资源和环境的影响;优先考虑保护环境和对环境影响小的项目;在城市产业项目布局时,应在考虑项目技术含量的同时,注重其对城市产业人口的充分利用。
1.4 注重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可行性
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的选择上,应注重对国际经济技术比较优势的分析研究。在前期研究中可以看出日本在东北亚经济技术综合实力的绝对领先地位,俄罗斯和韩国也具有局部技术与经济优势(注:刘曙光,陈才,我国东北区与东北亚国家科技实力对比研究,世界地理研究。(待发表)),并进一步分析了该优势转化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方式(注:刘曙光,陈才,我国东北区与东北亚国际技术合作研究,经济地理。(待发表))。应注意合作对象国转移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的具体可行性。日本产业界和学术界对于技术和产业的国际合作与转移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并提出了一系列设想。中国应认真研究分析,以期充分利用经济技术的国际转移机遇。应该注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世界性比较,不必也不可能强调封闭的东北亚国际合作。
2 东北区重大产业项目
2.1 传统产业开发项目
根据东北区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项目选择与布局标准,参照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对国家建设项目的整体安排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3],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4], 拟制定出该区参与东北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重大传统产业开发项目(表1)。
表1 东北区参与东北亚国际合作的传统产业开发项目
项目名称 地域范围 主要开发内容
三江平原农 黑龙江省东北 商品粮(水稻、大豆)基地建设、
业开发 部
湿地综合开发
中部地带农 辽宁省、吉林 玉米高产和深加工技术开发、
业基地建设 省、黑龙江省 粮食生产与城郊农业综合开发
中部
西部畜牧业 内蒙古东部
畜牧饲料基地建设、畜牧品种改良
基地建设 畜牧产品精深开发、草场生态建设
兴安岭及长 东北区北部及
白山林区生 东部林区 森林抚育更新、林特产品综合开发
态综合建设
水利综合开 黑龙江、松花 黑龙江国际河流梯级开发、
发建设 江、辽河流域 北水南调工程、引松入长工程
中俄天然气 贯穿东北区全
输气管道建 境
天然气管道铺设、天然气加工、
西部能源基 内蒙古东部
煤矿开采与综合利用、
地建设
火力发电与电力传输技术
东北区交通 东北区全境
东西两侧及新大陆桥铁路建设、高速公路
网建设
网建设、
大连港火车轮渡码头建设
项目名称
国际合作方式 合作方式
三江平原农业开发 国际直接投资日本、韩国
中部地带农业基地建设 国际技术引进日本、韩国
国际直接投资日本、韩国、
西部畜牧业基地建设
国际技术合作、 蒙古、日本、
国际直接投资韩国
兴安岭及长白山林区生态综合建设
国际技术合作、 日本、韩国、
国际直接投资俄罗斯
水利综合开发建设 国际工程承包、 俄罗斯
国际合作开发日本、韩国
中俄天然气输气管道建设
国际合作开发俄罗斯
西部能源基地建设 国际技术合作、 日本、韩国
国际直接投资
东北区交通网建设 国际技术合作、 日本、韩国
国际直接投资
2.2 重大技术改造项目
东北区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主要包括:(1 )农林特产品加工业技术改造。东北区是传统的农林特产品(包括种植业产品玉米、大豆,林产品原木,特产品人参、鹿茸等)的调出和出口地区,具有区际和国际分工优势。但是普遍存在产品加工程度低,“原字号”产品比重大的问题,近年来已注重对原产品的加工,由于加工技术较为粗糙和落后,导致产品竞争力弱,而日本、韩国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工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应积极加强此方面的技术合作;(2)传统工业技术改造。 东北区的冶金、机械、能源、化工技术基础建立于建国初,技术装备几乎没有经历大的更新,管理水平也相对落后。粗放的生产和管理产生“大路货”工业产品,形成主导工业产品竞争力不足。日本和韩国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国际化的需要,正积极寻求传统工业技术转移与国际合作的机会,并且对具有良好工业基础的中国东北区予以特别关注。应加强机械、化工、冶金、能源等工业部门的技术改造立项,帮助其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和生产管理的更新与提高。
2.3 高新技术产业项目
东北区拥有众多的中国科学院及各部委所属研究与开发机构,以及众多以理工科为主的高等学校。其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0年代以来已建立了沈阳、大连、长春、吉林、哈尔滨和大庆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该区具有良好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和潜力。在独立研究与开发的基础上,应积极参与东北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建立国际技术合作项目,从而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开拓高科技产品市场,促进形成本区具有带动作用的新兴产业集群(表2)。
3 东北区综合开发项目
3.1 全区综合开发项目——图们江地区开发
图们江地区是指图们江流域所在的中国、俄罗斯和朝鲜三国相邻接的区域,其广义地域范围包括中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的咸镜北道和俄罗斯的大海参崴地区。80年代中期中国学者提出恢复图们江出海通航权力以来,该地区逐步受到国家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991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公布了由其协调组织的图们江地区开发计划(TRADP),即用10至20年时间筹资300亿美元,在三角洲地区兴建一个多国经济技术开发区,使它成为世界重要的物流中心和新的经济增长点。1995年在UNDP协调下签署了一系列关于该区开发的协议,表明该区的多国合作已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中国图们江地区开发工程已列为国家“九五计划和2010远景规划”的十大跨世纪工程之一。截至1999年,该区已由三国各自开发相邻地区转向多国联合开发。该区今后需要布局建设的开发项目应纳入东北区整体开发的框架,主要国际合作项目有:(1)基础设施项目。包括中蒙大陆桥、公路、内河港口、 通讯网、城市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2)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项目。 包括区域生物、矿产、土地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以及区域环境保护。(3 )工业加工项目。包括食品、纺织、机电等加工制造业项目。(4 )商业贸易项目。包括进出口及转口贸易、批发业务、贸易中介与服务业务项目。(5)金融、旅游等服务业项目。包括投资、保险、 跨国旅游等项目。
表2 东北区参与东北亚国际合作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
项目名称 主要布局地域
优势条件
光机电一体化开发
沈阳、长春、哈尔滨 光机电R&D机构机电工业
大庆基地
生物工程技术开发
长春、吉林、大连、 生物R&D机构生物物种资
哈尔滨、沈阳源
精细化工技术开发
吉林、大庆、沈阳、 石油化工基地化工R&D基
大连地
新能源开发 沈阳、大连、锦州、 能源R&D基地能源需求区
长春、哈尔滨、大庆 域
新材料开发 沈阳、长春、大连、 材料R&D基地材料需求区
哈尔滨、大庆、吉林 域
环保技术开发
沈阳、长春、大连、 环境R&D基地城市环保需
哈尔滨、吉林、大庆 求
海洋综合开发利用
海洋R&D基地
项目名称主要合作内容合作对象
光机电一体化开发
机器人、CAD技术、精密电力设备、 日本、韩国
激光应用、数控机床、ATM传输
生物工程技术开发
生物制药、作物基因工程、绿色食 日本、韩国
品工程
精细化工技术开发
石油精深加工、医药品开发、农药 日本、韩国
开发
新能源开发 煤炭精深加工、天然气加工、核能 日本、韩国、
开发、海洋能源开发 俄罗斯
新材料开发 高分子材料、精密陶瓷、新合金材 日本、韩国
料
环保技术开发
城市"三废"处理与再利用城市环 日本、韩国、
境监测 大连
海洋综合开发利用
海洋生物养殖、海底资源开发、海 日本、韩国
洋能源开发、海洋环境治理
3.2 各省(区)综合开发项目
东北区各省(区)在经济发展条件、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模式方面都存在地域差异,应考虑各省(区)的具体特点,因地制宜选择区域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项目(表3)。
表3 东北区各省(区)参与东北亚国际合作的综合开发项目
省(地区)名称 优势条件
辽宁省 沿海区位优势、
城市与交通基础设施、
重工业基础、
科学研究基地
吉林省 边疆近海区位、
东北区地域中心、
科学研究基地、
工农业与城市基础
黑龙江省边疆近海区位、
生物、土地资源基础、
城市与交通基础设施、
工农业生产与科研基础
内蒙古 土地、森林、草场、
东三盟一市 煤炭、金属矿等资源
民族文化资源
省(地区)
开发项目构成 合作对象
辽宁省
辽中南城市群建设、 日本、韩国、
城市传统工业技术改造、 朝鲜、
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建设、俄罗斯等
东部边境地区经济开发
吉林省
沿陆桥横向经济轴带建设、日本、韩国、
主导产业群及高新技术产业建设、 俄罗斯、
东部沿边地区经济开放与开发、朝鲜、蒙古
中部长春—吉林城市带建设
黑龙江省 南部横向经济轴带开发、 俄罗斯、
北部沿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 日本、韩国、
城市重工业改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蒙古、朝鲜
北部及城郊寒地特色农业综合开发
内蒙古东 畜牧产品综合开发与精深加工、蒙古、俄罗斯
三盟一市 能源综合开发利用、 日本、韩国、
森林和草原区生态与民俗旅游 朝鲜
总之,东北区产业结构面临转换与升级的重要任务,而参与东北亚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是其重要措施,应积极而深入地研究该区产业结构转换所需建设与布局的项目,同时分析这些项目参与国际合作的可行性,合理确立合作对象国及合作伙伴。应注意学习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国际合作的经验,比较该区的劣势与优势,在竞争与学习中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项目。
收稿日期:199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