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支模是模板施工技术的典型代表,具有独特的应用范围。基于此,本文首通过具体的工程案例阐述了土建工程施工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并对其中的一些技术要点进行阐述,确保其实施的过程准确与质量安全的保障。
关键词:土建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
混凝土模板支持工程建设,作者高度超过8 m和18 m以上,建筑、安装的跨度超过15 kn / m2和总负荷,集中线路负荷20 kn / m以上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属于大型模板支撑系统的范畴。高模型应在施工前分别准备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评审论证。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安全专项计划组织施工,加强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做好质量验收工作。
1.高支模施工技术的概述
一般情况下,在较为大型的框架结构中,完成高度达到≥5m的模板体系,就叫做高支模,而≥8m的模板体系就是超高支模。高支模或超高支模在施工前必须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并经审批同意后才能在现场实施,其中超高支模更需经过相关专家的技术论证和施工论证,合理后才能实施。高支模施工技术是模板施工技术中的一种,高支模技术搭建模板的施工环境是在高空中,不仅存在技术上的问题,而且其危险系数也高。因此,在进行高支模作业时,必须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方案的交底、学习,实打实进行施工作业。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注意协调好作业队之间的工作顺序,保证建筑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安全。所以,为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控制好施工过程中高支模的施工是主体结构质量安全的关键步骤之一。
2.工程概况
项目是一栋六层楼的办公楼,建筑面积11198.729m2,层高为6m,层2 ~ 6的高度为4.2米,建筑高度29。95米;结构类型是柱、框架结构体系的独立基础。第一层的轴线为4轴~ 7轴,轴A ~ B的面积为大堂:面积为652m2,地面标高为±0.000米,三层板的高度是1.2米,模板支撑结构高度为10。主梁段为400mm x 1100mm,450mm x 900mm,最大跨度为10m。模板支撑系统采用扣式钢管支撑架。
2.1计算结构受力状况确定支撑与加固方法
由结构高度与梁截面的结构尺寸,根据多跨连续梁板的最不利荷载组合,计算出不同层高与截面梁、板的支撑杆横、立杆间距。确定梁、板的支撑与加固方法,并尽量统一梁板的支撑体系横立杆的间距,对于个别结构支撑体系中立杆存在验算挠度过大的现象,采用增加斜杆的做法。这样的做法,避免因为过多的支撑间距容易造成施工失误或支撑过密造成施工困难与材料人力的浪费,也便于我们在施工工程中,可以针对性的检查需要加斜杆的部位结构,保障支撑体系实施过程的安全与质量。
2.2材料
(1)模板材料:全部采用1830×915x18mm九胶合板,第二种是50×100mm的方木,主冷是100x100mm的方木。(2)支承系统:采用带扣式钢管脚手架及其附件,钢管规格为Φ48.3×3.6mm,Φ35U型可调顶托;弯曲变形、锈蚀钢管不得使用,钢管和扣件须经检合格后使用。(3)梁侧模板紧固均采用14对拉螺杆及Φ48.3×3.6mm的钢管背楞。
2.3支撑架搭设与构造要求
根据计算方案,控制了竖向杆与水平杆之间的距离。(2)支撑门面全套在支架和中央依法根据需求和框架的大小腰带,每四行集,和地板连续设置,支持直沿梁长度方向的主梁将设置。严禁与杆子连接,使用对接扣件连接。杆和水平杆的接缝应在不同的框架内交错。支撑架的底部水平杆距木质方表皮不超过200mm。(5)确保每一个紧固件和钢管的质量符合要求,每一个拧紧力矩控制的紧固件在45 ~ 60n m。,钢管不能选择有变形、锈蚀、焊接。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使用no。10工字钢,用于支撑上述大截面梁的横肋。结构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层的垂直结构由柱和剪力墙构成。在混凝土到达龄期后,可作为一种拉伸结构。结构柱在外侧的位置和竖向杆的中心布置在水平间距为6 ~ 9m,垂直间距为2 ~ 3m和拉结构之间。
图1 与柱连结的加固图
3.高支模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3.1模板安装
在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时,首要注意就是模板安装环节。当前,施工人员在进行模板安装时,使用最多的就是木质模板,能够方便施工人员进行拼接与安装作业。还应引起施工人员注意的是,在进行模板安装的过程中,还应对模板材质进行综合考虑,应为其预留一定的缝隙,以便确保拼接好的模板在干燥天气或者潮湿天气不会发生变形。
3.2楼面支撑安装
施工人员在进行楼面支撑的安装时,应预先标齐梁与轴线,确定好水平高度后,再进行脚手架的安装与固定。在安装过程中应时刻注重保持脚手架的平齐,并将脚手架两侧锁紧。
3.3外框架柱梁安装
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会将外框架梁柱安装再细分为几个步骤,先进行柱子的浇筑,接下来在对梁板进行浇筑。当外框架柱梁安装到井字梁屋盖时,施工人员应利用排架来为其提供支撑,确保其稳定性。此外,施工人员还应对各层柱梁深处的支撑与脚手架间的拉结进行加固处理,其中应包括柱梁的水平支撑与斜向支撑与脚手架之间能够保持稳固的拉结,使它们能够紧密衔接在一起。
3.4浇筑混凝土
需要施工人员进行的就是混凝土的浇筑。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时,应按照先中间再两端的顺序,由梁的中间部分开始浇筑,并确保浇筑的均匀性,在完成一部分的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平铺处理。此外,施工人员还应对振捣施工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出现漏振或过振的情况。
3.5拆除高支模
在建筑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应将高支模及时拆除。通常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会在完成浇筑施工后,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查,确保在其强度能够达到相关要求后,再对高支模进行拆除。而在拆除过程中,施工人员应遵循先浇后拆的原则。此外,施工人员还应重视模板的拆除顺序,还应对其中的支架与配件等进行及时的清理与保养,并进行分类摆放,以便下次施工时的再利用。
4.高支模的施工操作过程
4.1设计方案的制定
在高支模施工中首先应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在施工方案中应对梁线的位置进行规划,并确定好轴线及水平方向的控制线;而在搭设顶架时可以使用钢管在梁底下进行铺设,进而对模板进行安装,并在钢管的顶托上用木枋的龙骨进行架设;之后应对楼面模板的安装进行设计,用钢筋对梁板进行捆绑,并用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达到要求的强度,梁板成型后便可进行梁板模板的拆除,并做好水平拉杆、钢管顶架的拆除,做好清理工作。
4.2施工工程的管理
在桥梁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中,应在各个环节上做好各项工作的技术管理工作。在具体的设计及施工中应用数据说话,在施工图的设计中应对各个支柱的尺寸进行严格计算并将其进行标示,而梁板的相应尺寸也应进行注释。总而言之,应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有详细明确的数据支持,提高高支模施工的科学性,而高支模施工是一项危险性较高的作业,对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的各环节做好质量监督工作,做好各项防护措施,保证高支模施工安全。
4.3施工的具体要求
高支模在施工中应严格遵循相应的标准,在顶板施工的过程中应根据设计方案中的施工数据对模板、满堂架进行施工,明确板面的标高和楼板的厚度。在对梁模板进行安装时应先安装底模,并且在中心线确定后进行拉线校正,保证底模在水平位置上,进而安装侧模板,保证梁与墙、板、柱间的支撑架稳定相连,保证其牢固性。在剪力墙与柱模板的施工中,应保证柱子的垂直度,并将柱子模板与承重架相连,防止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因为荷载的变化影响柱子的垂直度,而在剪力墙中的上板部分可以用铁丝或螺丝进行调节,确保墙体的横平竖直效果。在混凝土的浇筑中也应进行质量控制,保证配比的合理性,为浇筑的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结论
总而言之,高支模支撑施工技术目前已成为土建工程中作为常见的、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施工技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在此情况下,为了确保土建工程施工质量,必须采取有关措施控制工程各个环节的施工,并且还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科学的解决措施,保证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2]苏文条.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浅析[J].江西建材,2013(3):152~153.
[3]朱郁斌.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探讨分析[J].建筑·建材·装饰,2015(1):250.
论文作者:吴贻来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4
标签:模板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钢管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结构论文; 混凝土论文; 脚手架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