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沥青路面具有较好的抗水能力,耐久性好,同时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与舒适性相比其它路面形式而言都要高,因此,其被广泛的应用于现阶段公路工程的建设中。本文不仅分析了公路沥青路面的性能特点及影响沥青路面的因素,同时对其施工过程的技术要点进行了深入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特点;施工技术
1 公路沥青路面的性能特点
1.1 低温稳定性
影响沥青路面的低温稳定性,造成路面低温缩裂的主要因素有两类。一类是由于路面基层的冰冻作用,造成了路基收缩而产生裂缝;另一类是由于温度下降,使沥青混合料低温收缩,造成路面开裂。第一类裂缝由基层开裂,逐渐延伸到公路表面;而第二类缩裂则从表面发生,逐渐使整个路面开裂。判断是否为低温裂缝主要从裂缝的方向和缝隙间距进行低温裂缝大都为横向裂缝,其缝隙间距大多是6m~10m。一般采用低粘稠度的沥青和增加路面厚度的方式来提高路面的低温稳定性,除此之外,采用改性沥青也可预防低温缩裂。
1.2 高温稳定性
由于温度的升高,沥青路面的抗形变强度会快速下降,这主要是因为沥青的粘滞度和集料的粘结力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弱。一旦高温稳定性下降,在停车站和公路交叉口的路面极易由于推移和车辙出现塑形和剪切变形。为了提高沥青路面的稳定性,可以采用在混合料中添加粗集料的方法,以提高内摩擦力,形成空间的骨架结构。除此之外,还可以提高沥青原料的粘稠度,以提升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
1.3 水稳定性
沥青路面的水稳定性较差容易导致水损害,具体表现为水分对沥青的乳化,导致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下降,使水分进一步浸入到集料面,导致集料丧失粘结力,最终导致路面破坏。一般的沥青路面,水损害往往从下层开始,逐渐渗透到路面。通常采用添加改性剂或纤维的方式提高路面的水稳定性。
2 公路沥青路面的影响因素
2.1 客观因素
公路沥青路面的建设过程以及建设后期运行情况的好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主客观因素。客观原因既有沥青路面材料自身性能方面的优缺点,也与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相关。在高温条件下,路面会因为温度过高而产生泛油、变形等情况;而在冰雪等低温环境下,沥青路面因为低温稳定性而产生裂痕;同时,若降水过于频繁,公路沥青路面的排水基础设施不完善,也会导致水的大量堆积,对施工路面造成地基不稳,水土流失等各种恶劣结果。因此,在建设公路沥青路面的因素分析过程中,自然环境的影响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2.2 主观原因
除了自然环境对公路沥青路面的影响之外,人为因素的影响更为突出。主要体现在:由于人为施工操作的不规范性,导致公路沥青路面的平整度不合乎要求,施工质量较差,拉低了整体的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对后期的公路运输安全留下安全隐患;另外,对整体的施工目标、进度缺乏事先的合理预测与规划,同时监管施工的人员、设备不足,对相关施工工人的行为监管不力。如施工人员为了夸大修筑的范围,从而破坏周围的林木,导致道路周围的自然环境受到影响;另外,在进行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中,由于人们对沥青铺路的各道环节认知不清,在进行沥青混凝土拌合的过程中,缺少试拌合的步骤,难以保证拌合出的材料是否符合数据要求,易导致温度、湿度、粘稠度不合理的情况,从而无法铺成高质量的沥青路面。另一项与人为因素相关的操作是路面铺设后的碾压工作。碾压工作需要人们在压路机旁进行路面的实时观测和指导,对路面的不平整地方进行及时的维修。上述操作若不及时跟进,对后续路面建设会造成不利影响。
3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的技术要点分析
3.1路面基层准备
工程沥青路面的施工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不容出现差错,才能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路面基层准备工作包括基层质量检查和基层平整度检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1基层质量检查
基层质量检查包括对路面常规压实度、强度等硬性指标,同时还有对基层表面的清洁状况检查,应该在基层质量检查过程中及时地处理路面基层的裂缝、松散、浮料等问题。基层质量的检查能够有效地防止面层沥青脱落、开裂。
3.1.2基层平整度检查
基层准备工作中对基层平整度的检查工作也至关重要。对不平整的基层沥青路面的处理需要根据路面坑洼的大小来决定,对于坑洼较小的沥青路面可以选择用沥青混合料来填平和压实;对于坑洼较大的沥青路面需要首先在路面上铺撒石料,然后再用沥青进行填补至路面平整。
3.2控制混合料配合比
混合料的配置比将会影响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例如:沥青混合料的配比未达到标准要求可能会导致沥青路面的裂缝产生;沥青混合料配置比过小,会导致沥青的耐高温性得不到发挥,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较差,容易导致沥青路面产生严重车辙的现象。因此,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控制混合料的配合比必须严格,达到施工作业的标准和要求。
为了控制混合料的配合比,就必须进行施工前的试拌作业,从而确定拌和时间、拌和温度、矿料的加热温度。并在其基础上,进行试拌试验,验证混合料配合比的合理性。
3.3公路沥青路面摊铺的施工技术
3.3.1下承层的施工准备工作
下承层表面的质量必须保证,这样才能避免路面结构间的结合强度不受影响,因此,下承层的施工准备工作至关重要。施工人员应该及时清扫有松散和浮沉出现的沥青路面部位,同时还要谨记在公路沥青路面摊铺施工前在其上补撒透层油,对于沥青下面连接有污染的地方,及时清理干净,并且在其上补撒一层粘层油。
3.3.2施工放样工作
施工放样工作的妥善处理,能够保证摊铺路宽度的合理性和直线的平直。施工放样工作的开展,需要从对中桩位置的精确定位入手。对于弯道处的中桩定位,需要对弯道处的中线进行10m或5m一桩的加桩处理。在中线确定完后,施工人员应该按照中桩机涉及的宽度在路面的两侧标记出来。同时,施工人员应该在标高放样的过程中将下承层的标高差值厚度及本层需要铺设的厚度充分考虑在内。
3.3.3公路沥青路面摊铺结构的参数调整
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需要履带式摊铺机,因此就不得不对公路沥青路面摊铺结构的参数进行调整。对摊铺机的结构参数调整包括对熨平板宽度的调整、对螺旋分料器及熨平板前沿距离的调整、对螺旋分料器高度的调整以及对熨平板工作仰角的调整。对于液压伸缩式熨平板的宽度应该为2500mm或者3000mm;螺旋分料器及熨平板前沿距离应该根据摊铺的厚度、基层的强度与刚度、骨料粒径等因素来决定。当摊铺厚度过大时,骨料的粒径也会增大,此时应该增加螺旋分料器及熨平板前沿之间的距离,反之,应该减小其间距离。螺旋分料器的高度主要受摊铺层的厚度影响,铺层厚的高度应该增加,反之应该减小。对于摊铺机熨平板的工作仰角应该适当调整,保证其受力的平衡并且能够满足施工的标准要求。
3.3.4公路沥青路面摊铺施工注浆时的注意事项
注浆结束后禁止立即提拔浆塞,军少需要保证30rain以上。在注浆过程中,如果遇到注浆压力突然上升的现象,应该停止注浆泵运转;在注浆前,应该对注浆泵和输送管路进行耐压试验的处理,试验压力和试验时间都应该达到规定要求。试验压力保证在3MPa以下,实验室问不能低于15min。
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随着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因此,公路建设单位需加强及完善公路沥青路面各个环节的施工技术,只有建设出良好的公路工程项目,才能确保交通运输业稳固发展。
参考文献
[1]申琨.浅谈公路施工中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J].商品与质量,2016(21).
[2]郝志磊.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3).
[3]李建华.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交通世界,2013(16).
论文作者:郑文秀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沥青路面论文; 路面论文; 公路论文; 沥青论文; 基层论文; 稳定性论文; 低温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