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特征管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见论文,爱国主义教育论文,特征论文,地理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基础教育的各个学科都有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教育任务,各学科的思想教育又都有着各自的特征和规律。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认识祖国认识世界的主要媒介;地理学科具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地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依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当代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在加强地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相机进行直接间接的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做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同步完成。
挖掘地理知识中爱国主义因素,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地理知识教学之中
地理教材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爱国主义因素,充分挖掘并利用好这些因素,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地理知识教学之中是地理学科思想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例如中国地理“我国土地资源”一节的基础知识有:“我国的土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等于144亿亩,约占世界总面积的7%,其中耕地面积14.3亿亩,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0%,位居世界第四。草原33亿亩,占全球草原总面积的7%,亦居世界第四。森林面积18.7亿亩,名列世界第五。除此之外,还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资源,15万平方公里的浅海渔场,占世界浅海渔场总面积的1/4,居世界首位。有丰富的江河湖泊水利资源,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总流量为2.7亿立方米,电力资源蕴藏量为68亿千瓦,居世界首位。已探明的地下矿藏132种,产量多居世界之首。
这片广袤富饶的土地就是我国各族人民自古至今、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任何一个国家的土地都有位置固定、数量有限、资源不能再生的特点。我国的土地资源已呈逐年减少的趋势。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里一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相应地发生变化。土地资源也不例外,形成土地资源的各种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对森林的过度砍伐,会改变气候,水文、植被条件,出现干旱,水土流失等现象。草原如被滥垦,地面失去植被保护,土地就会沙化,造成新的沙漠。黄土高原本是森林草原地带,由于长期不合理开垦和滥伐森林,造成现在大面积的荒原,秃岭,水土严重流失。40多年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50万平方公里,受害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3。仅据1978-1987十年的统计,我国耕地面积平均每年减少500多万亩,总计减少5251万亩。上述事实说明我们对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违反了自然规律,受到了自然界的惩罚。所以党和国家制定的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适应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平衡,造福子孙的千秋大业。另据有关部门统计,与日俱增的工业用地、城乡建房用地又减少约5亿亩土地,这个数字恰好相当于一个越南或一个马来西亚的领土。因而国家适时地制定了《土地法》,这是从全国各族人民长远的利益出发的,每个人都应拥护、执行《土地法》,珍惜每一寸土地。
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既能够适应青年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之学到扎实的地理知识,又能同时实施必要的爱国主义教育。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这样的地理教学,学到的知识扎实管用,思想教育入耳入心,一举两得。
捕捉知识与国情的结合点寓爱国主义教育于二者的结合之中
地理课是引导学生认识祖国、认识世界的一门基础课,要全面准确地认识某一事物,离不开该事物的特殊的独具的个性。对于国家来说也是这样,其个性就是这个国家的具体的国情。在教学过程中把地理知识与相关的国情结合起来,寓爱国主义教育于知识与国情的结合之中,是地理学科爱国主义教育另一主要特征。如教学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世界地理》(上册)“世界人口”一节时,先引导学生根据《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动手绘制下表:
世界人口增长数量比较表〔表1〕
时间 所用年限 人口增长数量
1830年——1930年 100年 10亿——20亿
1930年——1960年 30年 20亿——30亿
1960年——1975年 16年 30亿——40亿
1975年——1987年 12年 40亿——50亿
1987年——1993年
6年 50亿——55亿
再根据已学的《中国地理》(上册)“人口和民族”一节的有关知识,补充下表:
中国人口增长数量比较表〔表2〕
时间所用年限 人口增长数量
1760年——1844年 84年2亿——4亿
1844年——1953年 109年4亿——6亿
1953年——1969年 16年6亿——8亿
1969年——1982年 13年8亿——10亿
1982年——1989年
7年
10亿——11.33亿
1982年对50岁妇女文化程度及生育情况抽样调查表〔表3〕
文化程度 文盲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学
平均生育率5.86 4.8
3.74 2.85 2.05
通过读图、阅表,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和教师的适当讲解,大致可以得出下面结论:
(一)〔表1〕表明:世界人口自1830年以来每增加10亿已由100年递减到12年。这个发展速度是很惊人的。而世界人口的增长是不平衡的,一般地说,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个别国家或城市出现了生死相抵的零增长或死大于生的负增长。发展中国家则增长很快。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表2〕表明:我国人口自1760年以来每增加2亿已由原来的近100年而递减到10年。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分钟有45名婴儿出生,全国人口以每年1700万的速度继增,本世纪末将提前突破12亿的控制指标,达到13亿。如果说我们过去以占世界7%的耕地使占世界22%的人口过上温饱的生活是一种奇迹的话,那么,未来在土地资源逐年减少,人口与日激增的情况下,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的目标,该采取怎样的对策,付出何等的艰辛!“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这一基本国情是制约人民富裕、国家强盛的重要因素;是建设国家、管理国家的基本出发点。一切能源交通、生产消费、教育卫生诸多方面的方针、举措的酝酿出台都离不开这个基本出发点。
(二)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看待我国,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又是一个资源小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3亩,不及世界人均值的1/3,仅是美国、前苏联人均面积的1/10,加拿大人均面积的1/20。人均森林面积为1.64亩,不及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的1/7。人均草原面积2.9亩,不到世界人均草原面积的1/3。矿产资源虽然名列世界各国之首,但人均占有量却多居末位。
(三)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我们必须采取科学可行的对策解决资源与人口之间的矛盾。要按照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做好土地的培育和改造,使土地资源不断更新,永续利用,并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合理利用资源要同保护自然资源相结合,如果只利用不保护,自然资源就会遭到破坏,生态就会失去平衡。除此,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中学生通过地理课的学习,应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人口观,瞻前顾后,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
(四)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一种观点认为是近年来的充裕的生活环境造成的,对此笔者不敢苟同。西欧、北美的一些国家是公认的富国,然而他们的人口增长幅度并不大,而是生活越充裕,文化程度越高,生育率就越低。相反,贫穷落后地区则往往出现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性循环。所以,愚昧落后是贫穷的根本原因,也是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治穷先治愚”,控制人口也应“先治愚”〔表3〕就说明了这一点。“治愚办教育”,办好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才是百业之本,千秋大计。
总之,知识、国情、爱国主义三位一体的教育才是符合地理学科特点和规律的爱国主义教育;而脱离知识与国情的教育,效果如何,姑且不论,至少不是地理科的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