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当代中国图书馆学研究_图书馆论文

可持续发展的当代中国图书馆学研究_图书馆论文

不断求实与发展的当代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学论文,求实论文,当代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术论坛

[文摘]本文以历史发展为主线,勾画出了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进展轮廓与分期,并各有侧重地论述了每一个时期的发展重点、主要特征、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学科的贡献,并对每一阶段的发展情况给予了适当的评价。

[关键词]图书馆学 基础理论 应用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中国的图书馆学研究也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图书馆学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突飞猛进,获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试图从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图书馆学应用研究两方面,简要阐述当代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进步与发展,一方面对五、六十年代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批判与反思,另一方面又广泛地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和国外图书馆学研究的新思想,在中国已有的图书馆学理论基础和实际国情的根基上,遵循着一个求实与发展的主要目标,步步紧逼,环环相扣,曲折进步。由此,我们可以将八十年代以来的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活动分为明显的三个阶段。

1 理论研究思辨阶段(1979—1986)

七十年代末,中国图书馆学研究者们终于迎来了科学的又一个春天,图书馆学重新得到正确的认识,中国图书馆学研究者围绕着“什么是图书馆学”这个老命题,重新审视五、六十年代形成的要素说、矛盾说两种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地进行批判与吸收,结合一些新思想,从不同的层次高度和角度出发,更加深入地认识图书馆学。这样,就形成了当代中国图书馆学研究中的第一次否定,即对传统的图书馆学观点的否定、对经验主义的否定,而形成了具有浓厚思辨色彩的抽象理念性观点。在这一阶段,对图书馆学认识主要形成了以下有代表性的观点。

(1)规律说: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事业的发生发展、 组织形式以及它的工作的规律的一门科学。〔1〕

(2)知识说:图书馆学要研究知识、图书、 图书馆的发生发展规律,研究它们相互间以及与读者间的相互关系和矛盾运动。〔2〕

(3)文献信息交流说:认为图书馆是对文献收集、 整理和开发利用的教育、科学、文化机构。图书馆的全部工作最终是为文献信息交流服务的,通过信息交流,才能实现各项职能。文献信息交流,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图书馆学就是研究图书馆进行文献信息交流理论和方法的学科。〔3〕〔4〕

(4)文化学派:认为“图书馆”是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 但这里的图书馆是一种从无数具体图书馆中分析、归纳、抽象出来的,以具体图书馆为基础,以藏与用为特殊矛盾的科学概念上的图书馆。这一学说是由六十年代的“矛盾说”发展而来的。〔5〕

(5 )知识交流论:试图从一个比较广泛的理论和现实的范畴内建立图书馆学基础结构,并以此解释图书馆活动的现象和探索其未来的趋势。它认为图书馆活动的本质是社会知识交流。应把社会知识交流作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基点,以图书馆和社会之间存在的固有联系来展开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6〕

(6 )情报交流说:认为图书馆工作发展的历史基本上是利用文献这个情报交流工具进行情报交流的历史。图书馆本身就是情报交流工具,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是情报交流。〔7〕

由此可以看出,这一阶段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已明显摆脱了早期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拘泥于具体图书馆工作的经验描述状况,而将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或社会现象,放于整个社会的大系统或文化的大环境下考察其工作特点,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性,其次,这一阶段的理论研究打破了“大一统”的理论格局,而呈现出多元流派,在这些流派的论争中,中国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也逐渐形成。

这一阶段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即它强烈地吸收了其他学科的思想和国外图书馆学的研究成果。信息论、系统论不仅在大的方面被用于构建图书馆的理论基础,而且深入到图书馆学研究的微观世界具体的研究课题。波普尔的“世界3 ”理论也对中国的图书馆学研究产生了不少的冲击,一些研究者依据此理论试图奠定图书馆学理论基础,后来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与批评。美国“芝加哥学派”巴特勒、谢拉的“社会认识论”;英国肯普、B.C.布鲁克斯的“知识基础论”;德国卡尔斯泰特的“知识社会学”;苏联米哈依洛夫和美国J.M 奥尔的“交流系统论”均对现阶段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多元流派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根基与启示。这些新思想与新成果的应用,给中国的图书馆学研究补充了新的活力,突破了传统经验图书馆学的理论思维模式,从而扩展了图书馆学的理论空间。

总之,中国图书馆学这一时期的基础理论研究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有关图书馆学各分支问题的研究逐渐深入,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1)有关图书馆学学科性质问题,典型的看法有四种。 它们分别认为,图书馆学是一门a.社会科学b.综合科学c.管理科学d.应用科学。

(2)学科体系问题是理论热点问题之一。 中国图书馆学研究者对此问题形成四种观点:a.理论图书馆学——应用图书馆学——专门图书馆学b.理论图书馆学——技术图书馆学——应用图书馆学c.普通图书馆学——专门图书馆学——比较图书馆学——应用图书馆学d.理论图书馆学——应用图书馆学。

(3)研究对象。前面论及的六种观点, 对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均存在着不同的认识。a.图书馆系统b.社会知识交流c.文献信息交流理论d.图书馆在科学交流和情报传递中的地位和作用e.“图书馆”f.知识、图书、图书馆和读者g.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h.图书馆活动。

(4)对图书馆学方法论的研究是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热点, 主要有三种看法:a.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专门科学方法b.哲学方法,信息论与控制论方法,系统论方法,数学方法,其他相关学科方法,比较图书馆学研究方法。c.研究课题的选择方法,信息的获取方法,科学抽象与逻辑思维方法,综合研究的方法。

(5)理论基础是图书馆学开展各项研究工作的出发点, 是认识图书馆学最基本的原则。目前,形成以下几种观点:a.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情报交流c.社会知识交流d.哲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是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e.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是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的第一个层次;列宁关于图书馆事业的一系列论述,是第二个层次;信息论是第三个层次f.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g.理论基础实质上是学科间关系和作用的集中表现,它是一个层次体系,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学说、社会学、信息科学、知识学、传播学等所构成。

在这一阶段,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收获颇丰,最具说服力的事实就是图书馆学基础理论著作大量涌现。如北京、武大图书馆学系的《图书馆学基础》,桑健的《图书馆学概论》,吴慰慈、邵巍的《图书馆学概论》,周文骏的《文献交流引论》,倪波、荀昌荣的《理论图书馆学教程》,谭迪昭的《图书馆学基础知识》,黄宗忠的《图书馆学导论》等都是极富理论价值的代表作品。

正当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如火如荼,迅速向极度抽象的理性思维过渡而呈现出一派激动人心的繁荣景象之时,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与中国图书馆事业建设的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孕育着一场危机!“降低理论层次”、“淡化学科意识”、“走出纯理论研究的象牙之塔”的呼声日渐高涨。于是,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再次出现了一个新的“轮回”——对这一阶段的理性思维进行否定。

2 战略研究阶段(1986——1989)

因为前一阶段的抽象理论研究远离中国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各种先进的理论很难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由此形成了图书馆学学科建设与图书馆事业建设的严重脱节。图书馆学研究者远离图书馆而寻求社会根源以及哲学思辨色彩的浓重引起了图书馆实际工作者的不满,使他们对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产生不认同感。另一方面,图书馆学理论观点林立,使得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中的一些最根本的问题形成不了一致的看法。如上文所述,对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学科体系、研究对象、方法论研究、理论基础等,均形成了至少三种以上的看法。图书馆学理论界形成了一种“对峙”的局面,无法继续前进。

至此,中国的图书馆学研究进入了僵化的状态,必须寻求一个新的图书馆学研究方向。于是,1986年中国湖南省的《图书馆》杂志率先发表了黄纯元先生的文章《我国图书馆事业战略的若干思考》。作者在文章中谈到,改变图书馆学研究现状,应从三个方面入手:(1 )降低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某些研究层次,不要将重点放在抽象地研究图书馆的性质、职能等问题上,而应把更多的力量放在那些富于生命力和现实意义的课题上;(2)加强图书馆学理论的“中介化”和“操作化”, 把某些抽象的概念还原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可操作的形式,将图书馆学扩展到实践应用过程中的某些中介环节;(3 )重视对宏观现实问题的研究。这篇文章宛如在中国沉寂的图书馆学研究的“死潭”中投入一石,顿时引起了不大不小的涟漪。此时,“黑箱”理论的引入也为图书馆发展战略研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认为干脆将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多年来争论不休而又与现实关系不大的理论问题当作“理论的黑箱”,绕过它们去,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现实性课题上,而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寻一片“柳暗花明”的新天地。〔8〕

这一阶段的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9〕(1)战略研究的基础理论,主要探索和阐明图书馆与社会的诸关系;(2)战略研究本身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战略思想、战略道路、 战略发展原则等;(3)战略发展方案或称各类规划,如目标、途径、手 段、措施等。正因为这一阶段的研究是对第一阶段的声讨,是对抽象理论的否定,所以研究者们应当将发展战略研究的重点放在战略方案方面。事与愿违,此阶段的发展战略研究重点放在了前两个方面。对于发展战略研究的指导原则,有人主张从走外延扩展的道路转向重视内涵的充实与建设,注重软件建设。〔10〕有人提出面向社会的外向型战略思想〔11〕;还有人提出了梯度发展的原则等。〔12〕

有人将图书馆学研究归纳为三个阶段,即理论研究阶段;应用研究阶段;发展研究阶段。〔13〕“发展战略研究属于发展研究”。〔14〕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还没有取得十分丰厚的根基时,即一跃而进行发展战略研究,从而具有“先天营养不良”之嫌。发展战略的研究是对基础理论研究的否定,是因为基础理论研究脱离了中国图书馆的现实。但发展战略研究从批判“脱离实际”而最终自己也步入了“脱离实际”的怪圈,主要是由于图书馆学研究方向选择的错误,这次选择也是背离中国图书馆事业现实情况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发展战略研究在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功勋。当中国图书馆学研究陷入迷茫时,是它暂时使图书馆学研究突破重围,再次使图书馆学研究人员充满了希望与热情。正如黄纯元先生的总结〔15〕:“战略研究吸引了如此众多的研究者来关心图书馆发展问题,这对扭转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尤其在理论研究方面存在着的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对于培养一代研究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其作用是长远的、深刻的”。但正因为中国图书馆学的发展战略研究存在着“理论探索不深、基础资料不足、缺乏统一领导、囿于传统经验和方法等不足”,所以,战略研究仅仅历时三年时间,便消声匿迹了。这是该事物发展的必然。

3 宏观现实问题研究阶段(1989——现在)

总结前两个阶段失败的教训,中国的图书馆学研究人员发现最本质的原因就是“研究背离了实践”,虽然第二阶段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重新选择的方向未免又走向了极端。研究者们意识到,新的研究方向必须扎根于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实践工作之中。而此时,中国的图书馆正面临着经费短缺、入藏下降、读者减少、效益降低、人才流失、设备落后的局面。于是宏观现实问题的研究,成为这一阶段图书馆学研究人员的主要任务,而这也正是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

宏观现实问题研究包括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发展对策、管理体制改革、图书馆与社会、有偿服务、文献资源合理布局、协调开发等方面。有人将这类研究概括为“发展图书馆学”,认为〔16〕,发展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事业发展问题,虽然比以探寻图书馆活动普遍规律为目标的理论图书馆学更加关注图书馆活动的宏观方面,那么它必然要更多地涉及图书馆事业,但在现存理论图书馆学内部研究图书馆事业,是不能解决全部图书馆事业发展问题的。发展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指导性或制约性问题,包括图书馆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战略、图书馆法制建设等;区域图书馆事业优化问题,包括图书馆管理体制、图书馆网络等问题;个体图书馆发展问题以及方法论的研究。由此向人们指出了开展发展图书馆学研究的必要性及其内涵。

在此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围绕着图书馆事业现状,开始了广泛的研究,其领域涉及图书馆事业的方方面面。

3.1 文献资源建设

当代中国文献资源建设研究最突出的成就是在理论观念上的更新。一是从藏书到文献资源,由藏书建设到文献资源建设。《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已经用“文献资源建设”取代了原定的“藏书建设”词条。二是一改重藏轻用的思想而为藏以致用。它反映到图书馆实际工作中,即主要表现为对开架服务的热烈讨论。

文献资源建设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基本理论方面,澄清了文献、文献资源、文献资源建设等基本概念,指明了它们与藏书、藏书建设的区别与联系。同时,深化微观文献资源建设(藏书建设)所涉及领域的研究,在藏书结构、选书及复选理论、复本问题、三线典藏制、研究方法及馆藏评价、剔除等问题上大胆引进西方思想,借鉴其它学科的知识、方法,加强了研究力度。对宏观文献资源建设,则总结出了文献资源建设的特点、资源建设的布局以及原则等。

在实践上,依托于理论上所取得的成就,全国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文献资源调查,即“全国文献资源调查与布局研究”。其内容涉及:(1)各馆基本情况调查;(2)研究级藏书详细统计;(3 )关于馆藏特色的统计。本课题于1990年底通过了部级鉴定,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中国科学院系统、高校系统、科技情报系统、医学系统、地矿部等系统与黑龙江省、河北省等省均开展了系统或地区的文献资源调查工作。文献资源合理布局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文献资源的共享。因此,自从1986年11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文献资源布局学术研讨会后,研究文献资源共享的文章逐渐增多。研究者们从理论与应用两方面的不同角度与层次致力于扩大资源共享的内涵以及资源共享的实施方法等问题的研究。

目前,中国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文献资源建设的指导性政策、法规、发展规划的研究。文献资源建设与资源共享及其网络化与标准化研究仍将是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3.2 图书馆网的建设

图书馆网是图书馆事业社会化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通过馆际协作与业务辅导关系,使分散在各地区、各系统的各种类型图书馆紧密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纵横交织、脉络贯通的图书馆体系。一般认为,图书馆网的发展经历了图书馆合作、图书馆联合和图书馆网三个阶段。从图书馆网的组织方式上可以将图书馆网划分为图书馆事业网和电子计算机检索网。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这两种网已经很难分清你我。当代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建设,比较重视图书馆网的建设,对图书馆事业网的构建的讨论比较热烈。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按地区和系统两种不同形式组织的图书馆事业网,并且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图书馆事业网的模式。例如,中国科学院系统以北京的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为支点,联系沈阳、武汉、上海等地区的科学院属文献情报中心,并与各研究所图书情报室的专业馆藏配合,在纵横两个方向上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从而形成了本系统的图书馆网络基础。中国科学院系统的图书馆网,致力于本系统内部的协调与合作、馆际互借、有重点地文献收藏、编制联合目录等工作。这不能不说是完备的图书馆网的雏型,为全国统一的图书馆网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中国图书馆事业网的理论模型,一般认为,可以分为三级,从而构成全面的完整的图书馆网络。一级是各地区建立综合的图书情报服务系统;二级是建立独具特色的优势学科文献中心;三级是以国家级文献部门为中心,形成图书馆网的重要节点。

随着国际Internet的升温,中国已积极参与到其中去。于是,中国的图书馆网建设中的另一分支——电子计算机检索网也已经起步。中国目前最先进的局域网——中国国家计算与网络设施工程(NCFC,The 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 )在中关村地区已开通。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三家单位的图书馆、文献情报中心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以NCFC为依托,共同构建图书情报资源网(APTLAN,Lib.&inf.Network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Pek.Uni.and Tsi.Uni.),进行图书馆自动化、馆际互借、联合编目等工作。它将为我国电子计算机检索网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在广东省,也开通了全省图书馆的电子计算机网络。

有关中国图书馆网建设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必将成为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3.3 图书馆改革

自1989年以来,各种不利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因素出现,中国图书馆事业与前几年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比较,明显显得不景气起来。如何步出当前这种境况,是改革的主要目标。中国的图书馆学理论界与实践界,从各自的角度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作法。理论界以“经济实体论”和“一馆两业论”最为有影响。经济实体论的核心有两点:1 )市场经济体制是图书馆由文化事业单位转变为经营性的经济实体的主要根据;2)图书馆具有产业属性,开发信息资源,形成信息商品, 并以此为依托,将图书馆办成经济实体。一馆两业论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图书馆下属有两种不同性质单位——事业单位、企业单位”,“以事业为主,企业为辅,以企业补事业”,一个班子,两套人马,两线作战。一部分是公益型服务型,另一部分是经营型产业型。抓好主业,开拓副业,发展事业。

3.4 图书馆学教育

中国的图书馆学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国已形成了办学层次多样、地区分布广、分支学科群丰富的图书馆学教育体系。其中,图书馆学高等教育网点由四十年代末的2所增加到现在的50多所, 成人教育33所,业余教育19所,中等专业教育25所。此外,全国10多所高校,还不定期举办进修班、研讨班等。〔17〕。但由于中国传统图书馆学脱胎于图书馆工作实践,表现在教育上则体现出轻理论性建设,重图书馆实际工作活动的描述,深度不够。而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给中国传统的图书馆学教育带来了不少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图书馆学中等专业教育急待大力发展。

纵观中国当代图书馆学教育发展的轨迹,基本上同美国等国外的图书馆学教育发展历程是一致的。当代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变革也是从改变系名开始的,映射到教育内容上,则体现出图书馆学教育为适应社会而不断调整自身结构的特点。八十年代初、中期,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结合,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情报学的份量;而从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图书馆学教育机构又一次改换门庭,代之以“信息管理”,课程逐渐向信息管理方向过渡。中国的图书馆学教育似乎处于一种被动的境地,社会时髦什么,就在课程中加入相应的内容。究其原因,是由于没有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所引起的。现在,中国的图书馆学教育以信息管理为依托,向着多角度幅射扩散,出现了图书馆学、情报学、咨询学、编辑学、出版发行和档案学一体化并存的局面。至于现在的这种教育模式,是否能够使图书馆学摆脱尴尬的境地,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来搞时间:1995年10月

Constantly Realistic and Developing Library Science Studyat the Present Age in China

Wu Weici,Zhang Guangqin

Department of Library and lnformation science,Peking University

[Abstract]The authors draw an outline of the developmentof basic theory study and applied study of library sciencesince 1980's in China, along With the subject historydevelopment. 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s

divide

thedevelopment of library scicnce since 1980's into three stages,and lay particular emphasis on development stress, maincharacteristic,achievemeut obtained and dedication to thesubject,etc.respectively at every stage.At the same time,the author also appraise properly each stage of development.

标签:;  ;  ;  ;  

可持续发展的当代中国图书馆学研究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