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河南分局河南新乡453000
摘要:降压变压器经济运行是在确保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和保证供电质量及满足供电量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对降压变压器进行合理的配置,对降压变压器运行方式进行优化选择,对降压变压器负载实施经济调度,最终实现降低降压变压器的有功损耗、无功消耗和综合损耗,提高降压变压器运行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降压变压器的电能损耗的一种评价方式。
关键词:35kV降压变压器;经济运行;供电量需求
0引言
降压变压器经济运行是指在确保安全运行及满足供电量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降压变压器进行合理配置,对降压变压器运行方式进行优化选择,对降压变压器负载实施经济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降压变压器的电能损耗。配电降压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进行电能转换分配的重要设备,其总数量和总容量都极大,因此其运行中产生的有功功率损耗和无功功率损耗也构成了电力系统功率损耗的极大部分。因此,配电降压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35kV变电站降压变压器的安全经济运行,并以35kV降压变压器经济运行为例进行了说明。
1降压变压器安全经济运行的指标
3降压变压器安全经济运行的科学方法
3.1客观对待计算负荷
我国的计算负荷是以30min平均负荷的最大值计算,且设计人员在计算负荷时,会留有较大裕度,这就导致所得到的计算负荷与实际负荷的相差较大,因此在降压变压器实际运行时,应有有效的实际负荷监控措施,进而为降压变压器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实际参考。
3.2提高降压变压器的功率因数
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从电力系统的角度考虑,可以使系统总的电流减小,减少降压变压器及线路的损耗。单从降压变压器的安全经济运行考虑,则是补偿了降压变压器的无功损耗,提高了降压变压器的有功输出,减小了降压变压器的铜耗,提高了利用率。
3.3合理选择降压变压器的运行方式
当前,配有两台及多台降压变压器情况都采用单母线分列并联运行,可以灵活地选择运行方式。按照传统简单的分配方法,往往是以降压变压器的额定容量作为依据,在两降压变压器容量不一致时,一般采用在负荷低于较小降压变压器的额定容量时,仅运行容量较小的降压变压器;负荷大于较小降压变压器容量但小于较大降压变压器容量时,仅运行容量较大的主变;当负荷超过较大容量时,则同时投入两降压变压器。这一分配方法简单,但其依据是降压变压器在额定容量运行时效率最高,超过或低于额定容量都呈现下降趋势。然而实际调查统计表明,降压变压器在两台降压变压器的负载率之和大于50%时,采取两台并联运行较为经济;如果两台降压变压器总的负载率小于50%时,则退出一台,单台运行较为经济。对于容量、特性差距较大的降压变压器相配合时,绘制出不同组合方式综合功率损耗的负载特性曲线,经比较两条负载特性曲线确定出组合(含单台)降压变压器经济运行方式。
图1负载特性曲线
3.4充分考虑安全因素
在现场经常出现两台主变投入时间差距较大的情况,导致两台主变的损耗不同,此时,除考虑综合功率损耗外,还应充分考虑降压变压器的运行安全。此外,降压变压器绕组的阻抗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相同的负载电流下,降压变压器的温度越高其负载损耗也就越大。经统计降压变压器温度由70℃上升到120℃时,相同负载情况下降压变压器的负载损耗将增加约14.5%。降低降压变压器运行的温度,改善降压变压器的运行环境温度,也是降压变压器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如果降压变压器长期处于高温运行,将会大大加快降压变压器的绕组绝缘老化,降低降压变压器的使用寿命。
4总结
本文对于降压变压器经济运行的概念与重要指标进行了说明,介绍了降压变压器经济运行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可以采取的科学措施,为配电降压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提供了—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周江.35kV小型变电站的安全经济运行[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0,6(10):70-71.
[2]王世全,付忠伟.35kV变电所主降压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分析[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6,25(2):39-40.
[3]汤擎波.刍议实例中35kV降压变压器的经济运行[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16):190-191.
[4]王亚忠,姚旭明,单王华.35kV降压变压器经济运行参数和经济运行方式的探讨[J].红水河,2016,35(5):90-93.
[5]陈奎,侯垚.浅析中电协团标T/CEEIA258——2016《6kV~35kV降压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与GB20052—2013的技术差异[J].电器工业,2017(2).
[6]罗界斯.加强降压变压器经济运行管理有效降低线路损耗的分析[J].低碳世界,2017(36):67-68.
论文作者:齐增辉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变压器论文; 经济运行论文; 负载论文; 负荷论文; 容量论文; 方式论文; 两台论文; 《科技新时代》2018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