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山东乐陵 253600
摘要:质量管理贯穿装配式建筑建造的全过程,是建造高品质装配式建筑的重要保障。对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构件生产、成品运输和堆放、施工安装的全过程进行梳理,提出各阶段的质量管理方法和要点,对装配式建筑的健康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质量管理
引言
我国装配式建筑仍处于发展阶段,但由于装配式建筑较为符合绿色建筑、绿色施工要求,近年来业界对装配式建筑的重视程度正不断提升,而为了较好保证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竖向连接质量,正是本文围绕装配式高层建筑套筒灌浆施工技术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技术
1.1技术概述
不同于搭接连接、焊接连接、机械连接等传统钢筋连接方式,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技术主要使用无收缩水泥砂浆、橄榄型套筒(内壁带有灌浆孔、出浆孔、螺纹)完成钢筋连接,该技术的基本连接方法为:“在混凝土构件预留钢筋上预制套筒,在相应套筒内插入预连接构件上的钢筋,灌满无收缩水泥砂浆”,在灌浆料硬化后即可完成钢筋连接,这一过程需保证钢筋与连接套筒之间不留间隙,图1为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技术原型。
1.2技术细分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技术可细分为半套筒连接和全套筒连接,图2为二者的示意图,半套筒连接一般采用直螺纹方式在预制构件端接头连接钢筋,并使用灌浆方式进行现场装配端连接,全套筒连接需要在工厂预制套筒一端钢筋,在施工现场灌浆连接另一端钢筋。总的来说,半套筒连接的成本较高但质量更为有效且接头尺寸较小。
2质量管理体系
2.1质量管理概况
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理应是系统化的管理体系,不同于传统现浇结构的主要原因在于:装配式建筑是一个从设计到施工节节相扣的体系,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工程质量,一块预制构件最终安装的成功与否,与设计阶段是否合理,加工阶段是否存在误差,安装阶段是否测量准确都有密切的关系。以北京市为例,截至2018年北京市政府推出了26本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相关规范。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也在大力推广实施指导意见,细化了具体的推进措施及施工质量管理措施,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已完成30余项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和成套技术的研发工作。
2.2新型质量管理理念及方法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需要从多方面出发,进行统筹化管理,主要分为深化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构件加工阶段的质量管理、现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三大项。装配式建筑是设计阶段直接决定工程施工阶段最终的质量,因此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理是全过程的一体化管理思路,区别于传统现浇结构仅对现场施工阶段的管理模式进行把控。
3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
3.1准备工作
为保证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技术应用质量,施工单位开展了如下准备:①技术准备。结合构件预拼装、工艺试验,明确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技术的参数、可行性以及施工效果。同时做好施工规范、设计图纸的交底工作,并明确工程合格标准、质量控制要点,书面交底记录的保存需要得到重视。此外,施工单位还在准备阶段开展了操作人员的专项培训、考核,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的应用基础由此得以夯实。②材料准备。材料准备围绕灌浆套筒、预制构件、灌浆材料、封缝材料展开,灌浆套筒的准备需围绕其排气孔、灌浆孔、出浆孔进行检查,检查项目主要包括位置、数量、型号,这一过程需同时开展透光检查并清理杂物;预制构件的准备需围绕钢筋连接接头抗拉强度、工艺的检验展开,且需要同时开展灌浆套筒的复检;灌浆材料需适用于12~25mm钢筋灌浆连接,且需要与灌浆套筒匹配;封缝材料需要具备规定的抗剪切伸缩变形能力以及耐候、防霉、防火、防水等性能,同时需要与混凝土具有相容性。
3.2工艺流程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技术应用的工艺流程为:“①灌浆施工前准备:基层处理、清除杂物、座浆分仓、分区处理→②按配合比拌制浆料→③灌浆料检测:流动度与泌水度检测、试件制作→④灌浆机压力注浆→⑤排浆孔封堵→⑥填写灌浆施工记录、监理签字→⑦资料整理汇总”,其中②~⑥环节需要全程监理旁站且全程拍摄影像资料。
3.3具体施工
3.3.1封仓操作
该环节的施工流程可概括为:“接缝内清理→接触面及构件冲水湿润→封仓座浆料搅拌→基于根接缝尺寸放置PVC管或蛇皮软管→塞实接缝→预制墙板底部抹压封仓料成一个倒角→缓慢抽出PVC管或蛇皮软管→养护24h”,这一施工用的材料需选择专用封堵的高强封仓料,PVC管或蛇皮软管抽出后留下的洞口需使用少量座浆料封堵。
3.3.2灌浆操作
作为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灌浆操作环节的施工必须得到重视,该环节的施工要点如下:①施工操作。需结合灌浆分区确定灌浆孔,其余下排灌浆孔使用软木塞或橡胶塞堵塞,搅拌好的灌浆料需倒入灌浆泵,由于工程采用了螺杆式灌浆泵,施工过程需保证灌浆泵压力控制在1MPa,灌浆料流速则需要同时控制在0.8~1.2L/min区间。为更好保证灌浆操作质量,且两侧以上同时灌浆可能形成的空气夹层必须得到重视,因此必须重点关注空气的排除,并采用从一侧灌浆的施工方式。如施工过程出现对应的上部排浆孔冒出灌浆料的情况,则代表该灌浆套筒已经全部灌满,因此施工单位需要使用软木塞或橡胶塞依次封堵严实灌浆孔和排浆孔。为进一步提高灌浆操作质量,一般情况下需保证灌浆料加水搅拌后的30min内用完,并不得使用散落的灌浆料拌合物、剩余的拌合物。值得注意的是,如施工过程出现出浆孔浆料不密实情况,施工单位必须结合实际进行补灌处理。②优化工艺。结合工程实际,施工单位采用了增加一个波纹管作为排气孔的优化工艺,这一波纹管设置于预制构件灌浆区内任意位置,且需要高出灌浆套筒排浆孔5cm,由此该波纹管便能够较好服务于排气孔处浆料沉降情况的检查。
结语
基于装配式建筑质量管控要点的梳理与解析,并针对工程实际质量保障措施进行总结,实现了装配式建筑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但是由于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在住宅中应用比较广泛,在公建、厂房、体育场馆类建筑中的应用还未形成规模化,其质量管控重点还处于“个性化”状态,质量管理体系还需要大量工程实践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明泽.浅谈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与趋势[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3,1(30):1840.
[2] 郑惠云,尹剑波,魏瑶.浅谈我国建筑工业化的现状与发展措施[J].工业,2015,(24):225.
论文作者:孙秀立,李加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套筒论文; 钢筋论文; 建筑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预制构件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阶段论文; 《建筑模拟》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