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忠香 新疆塔城市也门勒乡中心学校
【摘要】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光要去教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培养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现在的孩子随着时代的变化动手能力越来越差,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为大力开展实践、动手的课程,是一件真的不错的课程。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创造性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的一项活动,有机地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知识、各项学科知识、校内与校外活动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课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合作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尽可能的去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回归生活、真正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在数学课中既能回到生活、回归社会,又能提高小学数学合作意识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呢?
【关键词】合作意识 实践活动 创新能力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3-063-01
一、通过数学合作让学生在动手中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数学合作可以让一个对学习没兴趣的孩子找到自信心,使一个内向不好意思去表达的孩子找到了学习上的伙伴,提高孩子在团队中团结合作的精神,激发孩子们敢大胆创新的能力,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小朋友在学习中更有信心去学习了。
二、通过数学合作让学生的情感巧妙联系起来
小学数学课强调有意义产生积极影响的学习,并且不仅要学会注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老师时不时也应该用情感去感化学生,增加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从学生在合作经验中获得,以如何应对数学知识的问题。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这是提高学习兴趣的根本动力。因此,当教师选择学习得方式和主题时,就应当使实践课程和学生合作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也尽量不要去教授学生不太清楚的话题。将学生的学习和合作建立起联系,通过一系列例子,使他们更好得理解课本中的意义。例如:在教授数学书上关于对于数字的认识,可以让学生们去操场上进行合作,数字的排列、数一数、找一找,真切切地去感受数学数字带给学生们的魅力,这毫无疑问比课本上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孩子们也增加了感情。
三、要注重生活时间空间的变化,让学生真正合作起来。
小学数学课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走进生活和社会,并且让学生真正在合作中与社会实践中参与进来。我们不能将学生的学习范围拘束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日常活动和交往为线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三者相互联系的关系网,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实施教育活动,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比如可以组织在家庭的合作、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合作,用眼观察生活的合作,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法去享受和小伙伴分享的合作,因此,从中找出生活中的数学,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间的变化和课本的内容来定,或以班级名单分组为单位,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因村施教,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的合作,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学习课本知识,例如:组织学生游玩家乡的美景,小组合作找出美景的数学知识和小组讨论、汇报、探讨、分享等等,合作中体验数学知识。
四、合作中提高了教师教学方式和较高的教学素质
数学课的内容大多数可以来源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是课程的灵魂,要充分去利用学生的潜能和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首先就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的想法,要有真正的民主意识做到客观公正的教学教育原则,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理论和实践素质教育,我们的教师自身对于数学知识的了解、数学知识的认知、数学知识的方法等方面是否达到了要求?我们也应该拷问自己。我们的教师本身就是科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为教育事业而服务,但是也不能设想我们自身没有科学的兴趣,没有对现在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了解的欲望,就能激发出学生科学的情感。应该看到,全面的科学素质教育在我们过去的教育体制中并没有全面的贯彻去应用去发展。总之,小学数学课的合作课终究要“回归生活和社会”,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是立足于教育兴国一项方针,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思想,立足于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联系,促进知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
思想的和教学思路,是力求教学目标、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对学生的生活体验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同变化,安排教育实践活动的多样性教学,这种教学思略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小学数学课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数学课程。
论文作者:贾忠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6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数学课论文; 自己的论文; 社会论文; 知识论文; 课本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