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思考历史学科生本课堂的构建论文_彭万明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思考历史学科生本课堂的构建论文_彭万明

彭万明(四川省宜宾市第六中学校 四川 宜宾 644000)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1-093-01

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

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支持下,激起、强化、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郭思乐

21世纪的今天,世界在经过了资源竞争、工业竞争阶段进入了一个科技赛跑、人才竞争的时代。时代呼唤人才、重视创新。这就要求教育活动能更多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创造力。生本教育的理念也因此越来越受到关注,从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到翻转课堂,都给我们打开了新的思维空间。在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表现下展现了教育的活力,也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肯定。但想要真正实现生本教学,实践中我们却遇到了许多难题。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生本教学呢?笔者认为应该从教学活动最初的环节——教学设计开始思考,现结合任教的历史学科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备课思路做到”三个转变”

传统教育最重视的是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而生本教育则要延伸到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对整个教学设计的构思和预设。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师不再是整个课堂的唯一主宰,其主要作用在于组织良好的学习秩序、唤醒学生学习的本能、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整个课堂中扮演着组织者、激发者、合作者的角色。因此教师的备课思路就将呈现三个明显的变化:

1、备教材:由细处分析到整体把握,立“课魂”

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它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对人才的要求。对于历史学科,教学中我们要准确地落实这种意图,高处立意。从教师层面讲,要准确把握国家以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历史学科素养的要求,落实历史学科优秀中华文化传统的教育、革命传统的教育、国家主权意识的教育等。从学生层面讲,生本教育理念倡导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能力和具有独到见解的认识。因此,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备教材有别于传统教育中从细微处抓知识点和重难点的做法,而强调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和教材立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课魂”,抓住了这一点就能书写一个有明确主题的教学故事,留在学生精神世界引起共振,成为精神营养,从而体现了学科本质。

2、备学生:由简单预测到突出实际问题

备学生一直是教师备课重点思考的内容,但传统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监测 ,备学生也在大多数时候成为了一句空话,教师是在主观意识上揣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这难免会产生一些偏差。生本教学是以学生本身的知识能力基础为出发点进行的教学,因此需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前应给学生充分的阅读自学时间,要求学生根据历史学科特点梳理历史知识要点,提出问题。在学生问题反馈的基础上,教师进行二次备课,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真正能指导课堂,做到有的放矢。

3、备方法:由备教法转变为“搭平台”

生本教育的理念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亲自发现问题、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牧者”(见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第七章教师观:生命的牧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教师备课对教法的研究要实现从“如何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到“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知识”的转变。教师要成功地转到幕后做学生表演的策划,如何为学生搭建好平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教师预设的培养方向就成了重中之重。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突出”五项注意”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点环节,在短短40分钟时间里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完成教学任务,相比于教师主宰的课堂有更大的难度,这需要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活跃的思维、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高度的好奇心、求知欲。因此教师的激发作用需要充分的发挥,善于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1、新课导入——注意出其不意

生本教学中,学生课前有充分的学习,对教学的内容有了大致了解,课文的新奇度也随之减弱。同时,长时间的学习也使学生精神处于疲倦状态。因此,教师采用新、奇、出人意料的材料更能唤醒学生意识,使其重新抖擞精神,投入新的课堂。

2、学生交流——注意方法引导

生本课堂中学生要运用较多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放任自流式的讨论交流存在几种错误倾向:一是被个别优生主导,后进生沦为看客;二是学生讨论方向偏离教学主旨;三是学生缺乏主见、人云亦云,思考不全面、答案单一;四是学生语言冗杂,抓不住要点;五是耗时严重,影响教学进度。但教师若引导过度,又会禁锢学生思想,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发挥。基于以上问题,教师要注意做好方向引导、句法规范等问题,并不断巡视指导,对偏离主题的及时叫停,对走人死胡同的作适当点拨。

3、问题设计——注意抓主干,作适当留白

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自学反馈做出的一个课堂教学的预设方案,而教学的结果更多的依赖课堂讨论交流中的生成。尽管教师有多种预设,也不能完全预见到学生能生成的新问题。因此,教师进行问题设计时抓住历史发展的主干,对个别延伸性的问题可作适当留白,不必面面俱到。再通过问题追问、引导学生讨论、辩论等解决系列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发挥。

4、课堂小结——注意氛围的营造和方法策略的提炼

课堂小结在教学中起着理清学习思路、建构知识网络、分析经验教训、形成情感认识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从教师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引导学生升华情感、形成认识的好时机。从学生的角度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非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学生认知结构改变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教师不可也无法取代。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两个层面进行总结、梳理,日积月累,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呈现质的飞跃。

5、课后活动——注意开放性

课后活动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迁移、深化和拓展,是培养学生学科兴趣的有效途径。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任务布置避免过于简单或繁琐的倾向,采用题型演练、主题活动、参观实践、阅读提升等不同方式进行,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真正培养起历史学科素养。

总之,历史学科生本教育理念的落实要实现从“形”到“魂”的深入发展,就要从教师教学设计理念的转变开始,真正做到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

论文作者:彭万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思考历史学科生本课堂的构建论文_彭万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