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新课程下的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论文_赵登飞

初中新课程下的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论文_赵登飞

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第三初级中学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第三初级中学

1 关爱学生,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尊重和信任,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

每个学生都需要关心和鼓励, 学困生更是如此. 学困生学习成绩差,有自卑心理,在班级往往表现出沉默寡言,表情呆滞,不爱发言,不和群,畏惧教师提问等症状.由于数学教师对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有一种特别的关爱,使学困生们更感觉到自己是被老师遗忘的群体,这时在心理上就更需要教师的关注、理解和信任。课堂上,教师的目光要多投向学困生, 目光中充满信任; 数学教师要注重师生积极的情感交流,课后多找学困生谈心,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用教师的爱心与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并没有被遗忘,从而对教师产生亲切感.有可能的话,教师可以经常与学生一起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这样学生才能喜欢教师,进而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才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为,才能由怕学、厌学转化为爱学、乐学。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好数学达到学习目的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 学困生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要积极创造使学困生成功的条件并充分地鼓励他们,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其实, 学困生根本不是一无所长的"坏孩子",也不是智商低下、不可教育的低能儿,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他们树立自信,要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课堂上能发言的要加以鼓励,学习上有进步的要给予赞扬,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困生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去回答,使他们感到"教师能行","教师并不比别人差",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并非"一无是处",并有信心进行下一次尝试,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逐步树立自信心.只有让学困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才能使他们战胜自卑心理,才敢于去迎接挫折和挑战.只要学困生接受了教师,就会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主地进行学习。

3 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3.1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学困生的成因各不相同,要想取得进步,方法不能单一,要因人而异,分门别类地给予具体指导和个别辅导.例如,单从考试的情况来看,基础较差的学生一般不细心,不认真审题、分析题意,针对这种情况,在考试时应适当给予提示,帮助他们认真审题.,这样会使他们的成绩大大提高;有的学生基础差,试题不能全部完成,要指导他们由易到难,将容易的题目做对即可,要求不能过高;综合性的题目会几步做几步,批阅试卷时可分步给分,有意识地放宽要求,使他们的成绩相对高一些,这样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百尺竿钭,更尽一步"。 学困生一般学习习惯不好,常出现分心和走神现象,有的根本就没有记笔记、预习、复习等习惯,因此,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预习、听课、做作业、阅读、观察的方法,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地指导,起点要低,步子要慢,使他们的成绩逐步提高。

3.2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对待差生要放低要求,作业的难易程度要接近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

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逐步诱导的方法,从基础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复习功课,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布置的作业,要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4.1 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分层教学

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和掌握同一知识的能力总是有一定差别的,教学中如果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或向学生提出同一要求,将会出现"尖子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鉴于这种情况,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可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既促进优生能力的发展,又能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作业的深度,考试的试题的档次,课堂提问题目的难度等都因层次而定,每一层次的教学内容和这一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由于采用的方法针对性强,符合学生实际,各类学生围绕教学目标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经过努力都能解决提出的问题,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大大地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4.2 在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

(1)低起点。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整体上以加强数的计算为起点,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低起点"引入法:以教材中较容易接受的知识引入作为起点,如"正数与负数"、"直角三角形"、"因式分解"等内容;以所教学内容的解题方法作为起点,例如,"分式方程"的教学中,可先由"整式方程"的解法引出解分式方程解题步骤和基本思想;以所教学的新内容的特殊基本原型作为教学的起点,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中位线定理"、"三线八角"等内容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量一量,从中对有关的几何定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再引入新课;以学生已掌握和了解的知识、例子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类比进行教学,例如,"解不等式"可以与"解方程"进行类比,"分式"可以与"分数" 进行类比,"相似形"可以通过与"全等形"进行类比引入教学。

(2)多归纳。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让学生多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例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教学时,学生对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方法感到抽象难掌握。教师教给他们两种方法。一是口诀法:"同大则取大;同小则取小;大于小而小于大,取中间;小于小而大于大,则无解。"学生觉得易懂、好记、轻松。二是数形结合法:先通过画线把各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再看数轴上被各条线都覆盖的那一部分所表示的数,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只有不断地总结,才能有创新和发展。

转化学困生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教师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对象主观目的的一致性和客观能力的差异性,应以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把爱献给每一名学生,对学困生更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他们的关心要细致入微,丝丝入扣,做到"快马加鞭,慢马多加些夜草",使他们不断进步,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师大出版社,2002.4

3.宋连华.数学差生转化的探索与实践[J]: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论文作者:赵登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  ;  ;  ;  ;  ;  ;  ;  

初中新课程下的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论文_赵登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