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互联网+课堂”提升思品课堂感染力论文_王汉森 刘铁军

落实“互联网+课堂”提升思品课堂感染力论文_王汉森 刘铁军

山东省昌邑市新村中学 261300

摘 要:落实“互联网+课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思维,使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创新。运用“互联网+课堂”,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增大教学内容的容量,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45分钟得到更充分的利用,还能启发创新思维,鼓励自主创新,在情感体验中进行自主学习,提升思品课堂的感染力。

关键词:互联网+课堂 提升 感染力

如何落实“互联网+课堂”,构建有效课堂是现代教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现代“互联网+课堂”改变了以往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堂课”的语言说教的教学模式,把品德教育与学生生活、情感体验和态度价值观念以生动活泼的情境展现在课堂上,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的课程。现代“互联网+课堂”以其课堂容量大、声像效果好、易控制和直观表现强等优点,赢得了广大思想品德课程教师的青睐。新课改倡导新理念、新教学思路,把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和态度价值观念,化成一幅幅声形并茂的画面展现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情感、思维,使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创新。

一、运用“互联网+课堂”,营造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见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好动、善疑、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注意力不易持久的特点,而中学生思想品德课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思想性、时代性,许多概念都比较抽象,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生动、形象、具体、深入浅出、循循善诱。

实践证明,教师运用“互联网+课堂”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营造学生乐学的学习氛围,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激发起浓厚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运用“互联网+课堂”,可以增大教学内容的容量,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45分钟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现代“互联网+课堂”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解决了常规教学中信息量不足的问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新的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内容应当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的编排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从学生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推理与交流等活动。”思想品德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在常规的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无法满足教学内容的创作及呈现。

现代“互联网+课堂”手段能集图、文、声、动、色于一体,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从而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学习“法律是武器”(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时,笔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遇到校园暴力侵犯时怎么办?”“你遇见过校园暴力吗?”这样很快激起学生的好奇和热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时,引导学生注意选择《今日说法》、《法律讲堂》、《经典案例》等专家说法,同时鼓励学生平时多关注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法治在线》等栏目,让学生围绕案例展开热烈的讨论,使他们观察到生活中离不开法律,并了解自己对“法律与未成年人保护”的认识程度,激发起进一步学习、了解法律的愿望,树立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提高在学习活动中自我激励的能力。

三、运用“互联网+课堂”,启发创新思维,鼓励自主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疑”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进而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基础,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借助于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媒体综合了音响、图像、动画、文本等多种效果,它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并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便于在直观的画面中为学生巧置疑问,引导他们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

四、运用“互联网+课堂”,在情感体验中进行自主学习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认识到,认识的发展不能代替情感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只有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多媒体可以真实地记录和呈现学生的活动。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让多媒体再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内在需要,内化为良好的品德修养。

1.在生活中寻找情感灵感。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同时要学会捕捉生活中有利于学生教育的情感素材,如名人事迹、VCD等。将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从多方面再现出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材料生动化,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思想上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如讲授“直面挫折”一课中的“树立正确对待挫折的态度,培养战胜挫折的心理品质”时,课文中有一则材料《读者的生命之歌——桑兰》,针对这一材料,笔者在网上找了许多桑兰艰苦锻炼,不怕苦不怕累的故事,以及伤残后参加各种演出和康复训练,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不屈不挠的英雄事迹,辅助多媒体制成课件。同时还搜集了《真心英雄》、《从头再来》等歌曲,“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以此使学生对挫折有进一步的理解,即挫折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在于是否具备战胜挫折的心理品质。发掘英雄们成功背后的故事,形成对学生正面情感的指导和激励,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

2.注重情感的体验。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运用“互联网+课堂”记录学生平时生活中的表现,然后向他们展示,由学生对其中言行进行评论,以学生自己的表现来教育,这也是思想品德教师所提倡的,源自学生生活中内容对学生的教育是最有效的。

如学习“文明交往”时,笔者使用手机把学生早上在校和老师、同学问好的情景拍摄下来,还把学生平时请教老师或同学的行为拍摄下来,又拍了一些同学之间、家里与长辈间交往的镜头。经过整理后,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看,学生看到自己在交往中的表现都感到非常的惊喜,认识到文明交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意识到平时的生活中应该如何进行文明交往,在情感上获得了体验。实践证明,这样的教育比用口头表述的教育更有效果。现代“互联网+课堂”的使用适应了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需要。它增强了教材的感染力,扩大了阅读的信息量,拓展了学生的感性和思维空间,极大地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学生的学习自主度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也浓了,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五、运用“互联网+课堂”必须注意的问题

“互联网+课堂”,既不是一种全能的媒体,也不可能代替传统媒体。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教学中应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必须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该用则用,用得适度,用得合理。

1.不能过分热衷于使用“互联网+课堂”课件,而忽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任何教学形式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我们也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恰当表现形式。“互联网+课堂”体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能让课件充当主角,完全抛开教师的释疑解惑的作用。反而会使教学效率相对降低。对于学生来说,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把学生看作是有目的、有能力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的人。在思想品德教学活动中也不例外,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可以说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不可能取得高效率。老师运用“互联网+课堂”教学后,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先传统手段的师生交流、讨论都在光、声、图像的展示中湮灭了,学生成为仿佛置身课堂之外的观赏者,学生常常停留在对精彩画面的欣赏上,而对实质性的思想品德内容不去留意,时间一长就不自觉地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

2.内容只停留于形式,不明主辅,本末倒置。

“互联网+课堂”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展示功能,它使学生对思想品德现象、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但光有好看的课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要讲究实际,课件设计要体现思想品德教材的教学目标,要忠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符合科学性和客观实际,同时要围绕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突出重点,详略得当,不哗众取宠,堆砌素材,也不面面俱到,平铺直叙。在图像的处理上要简洁,大量的讲解和分析应让老师去完成。

每一种媒体都有自身的长处,对某种特定的教学和学习有效,不存在一种处处适用的全能媒体。同样,每种媒体又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不利于某些教学和学习。只有在某些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一种媒体会比另一种媒体更有效。另外,还要从实际出发,考虑效益性,尽量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的效果。所以,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计算机与其他常规教学手段有机配合、和平共处。

总之,充分运用“互联网+课堂”技术,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大大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同时“互联网+课堂”技术能使教学信息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互联网+课堂”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运用“互联网+课堂”技术教学也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一定会有更多的老师使用“互联网+课堂”技术教学,我们会把思品课上得更好、更活。

论文作者:王汉森 刘铁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6月总第2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4

标签:;  ;  ;  ;  ;  ;  ;  ;  

落实“互联网+课堂”提升思品课堂感染力论文_王汉森 刘铁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