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整复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论文_李文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手外烧伤科 山东济南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整复术后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整复术后患者中选择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额外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整复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手部活动度,在提升患者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和护理满意度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整复术;康复护理

前言:

烧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突发性创伤,其中手部烧伤受到多关节、多肌腱以及多内在小肌群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烧伤后容易出现癜痕增生、痉挛等问题,如果没有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则会导致患者出现关节屈曲或者过伸畸形等。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手指关节畸形、瘢痕性爪形手、瘢痕性并指、瘢痕性掌挛缩、烧伤手残缺性畸形等等几个方面[1]。畸形程度较轻的患者,其手部功能会受到限制,程度严重者甚至会丧失劳动与自理能力。针对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的临床治疗一般以畸形修复术为主,为了最大程度上保证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还需要配合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文针对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整复术后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这一问题,展开以下研究。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整复术后患者中选择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5)中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29.69±4.52)岁;病程5~30d,平均病程(23.36±1.35)d。观察组(n=55)中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29.70±4.49)岁;病程4~31d,平均病程(23.40±1.34)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与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同时本次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临床检查,并行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整复术。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手部按摩、促进患者手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软化瘢痕的目的。指导患者完成五指分开、握拳等动作,并结合患者可以承受的实际疼痛程度,对手部运动训练强度进行合理控制,之后逐渐加大按摩与训练力度。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额外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切实做好康复锻炼准备工作。对患者实施早期按摩护理干预,以此在改善患者手部血液循环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预防和减少移植皮片挛缩。这一过程中,在术后拆线的3~5d后观察患者痂皮情况,如果发现痂皮自然脱落后,可以开展康复训练。对于行单手手术的患者,在术后康复训练过程中可以指导患者用健手辅助患手完成训练动作,并对患手进行自主按摩。对于行双手手术的患者,可以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完成局部按摩和辅助工作。(2)主、被动手指活动康复护理。烧伤后患者的手部软组织受到严重损伤,在接受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整复术后,容易诱发肌力和肌耐力下降和关节活动受限等问题。对此,在术后康复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换药期间实施限制性关节被动运动。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10~15min左右即可,并且在敷料拆除后由被动活动逐渐活动为主动活动,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掌握手指主动活动动作要领:以张指关节屈曲、指间关节屈曲、指间关节屈伸以及外展旋转等活动,最大限度的使患者手部各个关节接近功能位。同时,在患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适当增加关节活动幅度,锻炼时间控制在15~20min左右,锻炼次数需要结合患者实际耐受程度确定。(3)弹力压迫治疗功能康复训练。在术后康复护理阶段,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患手术区外用弹力手套或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包扎压力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承受能力进行控制。在日常手部功能康复训练时间外进行佩戴,同时佩戴时间需要控制在半年~一年。佩戴期间,如果患者感觉压力减小,则需要通过重新缝线的方式进行加压,注意手部皮肤与手套间,尤其是指蹼部位须保证紧密接触,戴弹力手套时可借助丝巾或棉花衬垫,预防磨损问题。(4)生活自理能力康复护理。在日常术后康复护理的基础上,护理人员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状态,给予相应的生活自理能力康复护理。一般情况小,生活自理能力康复护理主要包括刷牙、洗脸、穿衣以及饮食等等。对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康复训练计划,需要结合患者的喜好进行科学制定。比如:设置玩扑克、编制任务、对抗性手指屈伸练习等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情况和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情况,其中护理服务满意度包括护理行为满意度和护理态度满意度两个方面。

1.4统计学分析

借助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期间,P<0.05提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情况

护理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的手部功能情况对比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手部功能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手部功能恢复的整体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情况

3讨论

手部烧伤患者受到手部组织结构及功能复杂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容易诱发瘢痕增生挛缩等问题,进而导致畸形或者功能障碍,在临床上属于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如果没有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同时还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直接的影响[2]。此外,由于手部软组织少、神经以及肌腱等分布密度较大,在受到烧伤损伤之后,会导致手部活动功能障碍。为了有效改善患者的手部活动功能,临床上一般以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整复术治疗方式为主,配合相应的术后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保证临床治疗效果[3]。

本次研究中,通过两组患者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情况的对比,可以发现术后接受康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其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综合分析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情况,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行为和护理态度的评分分别为(95.23±1.23)分和(92.36±2.20)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5.25±1.09)分和(80.29±2.03)分(P<0.05)。研究结果证实了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整复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十分明显,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究其原因,在康复狐狸了干预过程中,结合患者术后的实际情况,从康复锻炼准备、主/被动手指活动康复护理、弹力压迫治疗功能康复训练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康复护理几个方面,促使康复护理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整复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实施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手部活动功能,在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和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因此,可以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张麦俊,王早,陈金娥.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整复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7,26(18):67+69.

[2]李燕.手术联合功能锻炼整复治疗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疗效观察[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9(01):79-80.

[3]师红玲.小儿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整复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探讨[J].中国医疗美容,2016,6(08):70-71.

论文作者:李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  ;  ;  ;  ;  ;  ;  ;  

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整复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论文_李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