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四中学 264307
新课程改革进程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地理教师的共识,教学是否有效益、学生地理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这些都引起了教师们广泛重视。笔者以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他们从“厌学”到“想学”、“爱学”、“会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一、从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出发,让学生“想学”
许多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学不学问题不大,临近考试“抱佛脚”突击一下就能过关。为改变学生的这种偏见,每学期我都会告诉学生:地理学科横跨文理两大科学领域,既有自然科学的内容又有社会科学的内容。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称它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学好地理有利于各学科基本能力的提升。
1.地理知识对生活有用。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就在我们身边。如我们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汶川的大地震、国庆黄金周的旅游、环境保护以及人类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学习这些内容,既可帮助同学们揭开地理知识奥秘,又可增加生活情趣。
2.地理学科对生存有用。不管将来从事资源开发、交通建设、商业活动、旅游业、农业甚至从政,扎实的地理功底对这些职业都有莫大的帮助。比如农业种植要因地因时制宜合理安排生产;交通建设要注意各地的地质构造以及社会经济状况(客货流)等;商业活动要讲求地域优势;资源开发利用要注意合理有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地理是一部知识丰富的“百科全书”。从地理中“理”字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到地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喜爱这门学科的思想意识,使学生“想学”。
二、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爱学”
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了,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既轻松又愉快的事情。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重视情境的设置,使学生发动眼、口、手、脑等各种感官参与活动中去探索新知,在情境过程中学习地理知识、体验地理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系列富有思考性、启发性的问题,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如在学习“多变的天气”一节时,我则巧妙地联系实际,借景导入课题,缩短了学生与课本知识的距离,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来听课,并把这种兴趣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
2.调动感官,引入现代电化技术。以前教师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幅挂图来授课,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和乏味。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利用电化教学可以化静态为动态、化无形为有形,艳丽的色彩、明快的光线和生动的声音效果多层面刺激学生感官,对掌握基础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识记我国省份轮廓时,可以通过颜色与灯光效果展示各省轮廓,将其形象的比喻成某种动物或植物的形象,(广东省比喻成大象的头,海南省比喻成菠萝等)加深认识,从片面单调的几何图形转变成生动的具有活性的事物加以记忆,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利用视觉的刺激,使学生一目了然,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课堂效率。
3.联系实际,关注身边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而“追新求异,探索自然奥秘”是人的本性。初中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具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当广泛涉猎多学科的知识,结合身边的地理现象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身边有很多现象孕育着地理原理。这样一来,学生会觉得地理就如同身边常见的事一般鲜活、亲切,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学好地理的信心。
三、从学习方法的指导出发,让学生“会学”
1.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有一句话叫“高度决定视野”。如果没有地理知识的积累,地理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地理学习要从基础知识着手,扎扎实实地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这样分析问题就有了依据,解题能力自然得到提升。
2.指导学生构建“脑图”。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考地理必定要考“图”,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在某种意义上,地图可以称得上是地理的灵魂。所以要求学生平日学习时,要用眼看图,用脑记图,动手画图,将各种地理事物在脑海中进行准确“定位”, 构建“脑图”,逐步在大脑中形成“经纬网”。脑中有图,在地图上对应知识点,图文结合,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而成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地图。学习地理就会变得轻松、有趣。
3.能够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讲城市交通时,可以联系2008 年北京奥运会,让学生说一说对改善北京交通有什么好的建议。
课堂教学结构要符合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和心理活动的规律。古人云:“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就是指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授课内容、知识的难度要正好落脚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接受能力上,确实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位置。教师重在引导、指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想学、爱学、会学,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全面增强学好地理的信心。这样,在地理课堂上,让教学“动”起来,让学生“活”起来,才会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保障,也才会让我们收获更高的课堂教学质量。
论文作者:周爱华 刘世维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7
标签:地理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学科论文; 地理知识论文; 身边论文; 想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