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在教学中,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思维和陶冶情操。由此可见,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小学语文低段部编教材中有许多有趣的课文,角色之间的对话比较多,角色的性格分明,很适合指导分角色朗读。纵观一二年级部编教材中,只要涉及多角色对话的课文,常常在课后提出“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要求;可见,分角色朗读课文在小语教学中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细细观察课堂就会发现,教学中分角色朗读常常是为朗读而朗读,为分角色而分角色,有的就是走过场,成为讲课的附庸,朗读和阅读成了两张皮,各自为阵。面对这样的教学实际,为更好地帮助学生解读文本、体验角色,我校语文老师对分角色朗读的指导做了初步探索和尝试。
一、明确角色对象,统计角色数量
每一篇分角色朗读的课文,角色的数量和对象都不同,应先让学生有个整体印象。教学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时,为了帮助学生理清角色,我这样提问指导:“小蝌蚪一共找了几次妈妈?他们是——”几乎全体学生都能答出:“有三次,他们是鲤鱼、乌龟、青蛙。”这时相机在黑板上贴出三种动物的图片,让角色在学生眼前明确而鲜活。这样,学生对角色有了整体印象,能更好地分清角色,找到自己喜欢的角色,从而找准相应的角色语言。
二、分辨提示位置,理清角色语言
角色不同语言也不同,而且即使同一角色在不同情景下,语言也不相同。特别是低段孩子,往往找不到或者找不全角色的语言。因此,找出角色后,一定要指导学生理清角色语言,建议用不同符号勾画。
如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一文中,只有青蛙和小鸟两个角色,青蛙的语言用“——”勾出,小鸟的语言用“~~”勾出,直观地展示给孩子们看,这样,学生区分角色语言就一目了然。对于有多个角色的课文,如《小蝌蚪找妈妈》,可以用“——”勾出重点角色小蝌蚪的语言,用“~~”勾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鲤鱼、乌龟或青蛙妈妈)的语言,为下面朗读自己喜欢的角色语言做铺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另外,在引导学生勾画角色语言时,遇到人物语言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时,还要重点提示。
如二年级上册《红马的故事》中的角色语言:“画什么都可以。”老师一边说,一边挥着粉笔在黑板上自由地画。再如这篇课文中的:“自己画!”老师把黑板擦干净,“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还有:“不会画。老师,我们不会画。”在这一课中,同时出现了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在中间、没有提示语的情况,就更要把分清角色语言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和勾画。
三、进行角色定位,读活角色语言
1.抓叙述语言。最容易被忽视的叙述语言该怎么读?“叙述”部分起到展开故事内容、推动情节发展等重要作用,一定要读好,读出“故事味”。故事应该是娓娓道来的,要读得自然,好像平时聊天。有时候,还可以“吊胃口”,吸引别人好好听故事。
如《要下雨了》的第一段就是“讲述”部分,特别要指导学生要读得缓慢、沉重,要让听者感受到下雨前空气的“闷”,为后面故事情节推动以及更好地感受雨的大做好辅垫。
2.抓重点词。如何在朗读中体现人物情感的变化,那就要在读时抓重点词句,做到轻重缓急、高低起伏。深入理解重点词句后再读,更可以起到以读促悟的效果。
如二年级上册《寒号鸟》中,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傻喜鹊,不要吵。太阳高照,正好睡觉。”老师就要紧扣重点词“傻”提问:“傻是什么意思?生活中你觉得谁做过傻事?你对这样做傻事的人是什么态度?”让学生试着用这样的感觉来读,还可以追问“寒号鸟为什么觉得喜鹊傻?”把寒号鸟和喜鹊的做法进行对比,这样,学生既理解了“傻”的意思,又利于学生感知人物形象,读活了寒号鸟。
3.抓标点符号。部编教材明确要求一二年级 “要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根据标点指导朗读角色语言,的确有效可行。
如一年级下册《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中,“不行,不行,你不会游泳,会淹死的!”可以指导学生观察:“这里句末用了什么符号?看到小公鸡不会游泳,还争着下水,它的心情怎么样?”“那怎样才把它的着急读出来呢?”学生慢慢思考原来要语气坚决,速度稍快。这样长期训练,学生看标点朗读,很容易就读活了带有感叹号、问号的角色语言。
4.抓提示词。人物语言的提示词往往是表现角色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心情,老师重视了学生对这些词的理解,就能让学生充分体会角色的内心活动,挖掘出人物个性,从而让学生把角色语言读得形象生动。
如,寒号鸟重复地哀号:“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提示词“哀号”,读的时候就可以夸张一些,号叫起来,再根据“重复”让学生反复多读。学生理解了“冻得直打哆嗦”“ 不停地叫着”“重复”“ 哀号”等提示语,同时也能表现出这些词语,自然会读活寒号鸟的角色语言,这是通过理解来读好文章,而非通过技巧来读。
为了读活角色语言,教师的“教”读非常重要,要做好示范,但不能强求读出统一的基调,要融入学生自己的理解。角色朗读不是牵强附加,不是随波逐流,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析课文人物后,通过自己的理解自然生成的,这样的分角色朗读才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论文作者:刘黎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角色论文; 语言论文; 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提示论文; 喜鹊论文; 上册论文; 《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