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吸管的力量(科学小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白娜娜[1](2021)在《基于手机APP的家园共育模式构建及应用研究 ——以贝聊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徐惠萍[2](2021)在《STEM理论下幼儿园科学小实验的组织策略》文中研究表明在STEM理论下进行幼儿园科学小实验能够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本文从STEM理论相关概述出发,分别就幼儿园小班、中班以及大班进行科学小实验的组织策略进行分析,为有在STEM理论下组织幼儿园科学小实验需求的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刘蕙[3](2020)在《优化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探索——以《科学小实验》课程为例》文中认为科学核心素养是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分析幼儿教师科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以《科学小实验》课程为依托,以整合思维确定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知识讲解——科学实验实训——实验设计规律讲解——科学实验视频拍摄"四步走的"两讲两练"教学方式,以期对培养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生科学核心素养提供更加有效的途径。
张莉[4](2020)在《农村幼儿园混龄区域游戏中科学活动的指导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在农村幼儿园多采用混龄编班的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应农村幼儿园的教学现状。农村幼儿园混龄区域游戏中的科学活动主要是培养幼儿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意识,调动幼儿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启发、得到锻炼、获得进步。开展混龄区域游戏中的科学活动,教师应加强指导,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欢快和自由的学习氛围,提高活动的教学质量。
朱怡君[5](2020)在《幼儿园科学活动区材料投放与使用研究 ——以铜仁市Y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国家对幼儿的自主探究式学习越来越重视。作为探索性活动类型的科学区,科学材料正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重要纽带,对于幼儿来说,材料既是引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刺激物,又是构建科学经验的桥梁;而对于教师来说,材料既是物化科学目标和内容的产物,也是发展幼儿初步探究能力的载体。因此,在科学活动区中教师投放什么样的材料,以何种形式进行投放才能有效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显得尤为关键。鉴于此,研究以铜仁市Y园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观察法、访谈法及案例分析法,在明确研究维度的基础上以真实的一线情境为依托,对Y园中、大班8个班级科学活动材料的现状展开调查与分析。通过实地观察与深度访谈了解科学活动区材料投放的整体情况,并根据搜集的32个科学区活动视频,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考察材料投放后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意愿表现。本研究发现,Y园科学活动区的材料能紧贴幼儿生活经验,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教师通过调整材料数量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旧存在材料投放主体单一,幼儿参与度低;材料种类不丰富,占比不均衡;材料结构程度高,组合方式单调;材料呈现缺乏关联性,逻辑性不强;材料缺乏针对性,层次不分明;材料欠缺管理,更新不及时的问题。而幼儿与材料互动时呈现探究欲望不强烈,选材极端化;情绪不高涨,探究水平较低下;逃避记录,反思意识较薄弱的情形,也进一步反映出材料投放的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从园所、教师、家长、社区层面找到原因所在,并在结合问题与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对策:首先,研究为教师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改善科学活动区材料投放与使用的建议;其次,以幼儿园“顶层支持者”的角色为首,要加大园所管理力度,提高科学活动开展的质量;再次,教师作为材料的“直接决策者”,要重塑专业自我,提升科学素养,解决自身发展的不足;最后,发挥好家长与社区“合理协助者”的作用,充分利用好家长与社区资源,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
黄婉纯[6](2020)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课外科技活动的应用探讨》文中指出现代科技高速发展以及智能化时代的来临对复合型、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高要求。新课程改革提倡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注重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和小学课外科技活动的教育研究文献进行系统调研并进行概念梳理和归纳概述。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核心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强调教育要扎根于生活,理清教师的教与导和学生学习主体性作用,重视培养“手脑心并用、真善美合一”的真人。理论研究与应用的深化与拓宽更具时代性,使科技活动生活化。开展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调查并对数据及结果进行分析,表明科技活动受学生喜爱并有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科学素养,融合科技的学生生活资源有待深入挖掘,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的理论指导、科技活动形式及场地设施均有待改善提高。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应用于课外科技活动要遵循生活性、主体性、实践性、生成性的原则,要设计生活化的活动主题和活动目标,选择贴近生活的活动内容,在活动过程中拓展活动场所,发挥好教师和家长的辅导作用,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活动,并最后进行生活化的活动评价等应用策略。根据这些原则和策略,本研究设计三种类型课外科技活动案例。第一种是设计制作类活动,在生活化原则下设计“调皮的空气”的主题,结合压缩空气的力量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知识,设计成三个有趣的设计制作活动,每个活动在主体性、实践性和生成性原则指导下设置了明确任务、收集资料、设计与实施方案以及展示作品等学习环节。实践研究结果表明融合生活教育理论的活动能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人际交往和自我评价等生活能力。第二类活动是以“自制鱼缸饲养金鱼”为主题的家庭科学活动,重在开发家庭生活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自制鱼缸和饲养金鱼的亲子活动,了解金鱼的结构和生活习性,掌握养金鱼的一般技术知识,锻炼科学探究和创新设计能力,培养爱护生命的情感。第三类活动是科学考察活动,从社会热点出发,以“垃圾分类意识调查”为主题,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场所开展垃圾分类意识的调查实践,拓宽垃圾分类的知识面,锻炼调查研究能力和激发垃圾分类的认同感。通过研究,得出融合“生活教育”理论的课外科技活动的几点意义:一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二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三是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生活能力。
张文秀[7](2020)在《科学活动:空气宝宝力量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设计意图: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离开食物,人类的生存极限是15天;离开水,人类的生存极限是57天;离开空气,人类的生存极限是36分钟。足见人类的三大生存条件中,空气对我们的重要性,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呼吸空气。本次科学活动让幼儿通过实验探索生活中空气压力的各种现象,按照实验步骤细心操作,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从而认识到空气力量非常大的客观事实。
郭倩[8](2020)在《大班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探究性学习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以大理州A幼儿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与深化,探究性学习逐渐成为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尤其是在幼儿科学领域之中,探究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途径。幼儿学习科学与成人不同,他们是在与材料的不断交互中,获得对某一事物的认知。科学区角是幼儿科学学习的重要场所,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操作与探究,发现科学知识的奥秘,从而产生对科学的好奇与探究欲望。因此,本研究以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探究性学习为切入点,深入研究幼儿探究性学习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促进策略。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探究性学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观察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对大理市A幼儿园大班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探究性学习的现状进行调研,了解幼儿探究性学习在幼儿园科学区域活动中的特点。研究选取大班幼儿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幼儿在科学区角活动中的整体表现,并选取科学区角活动中的典型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幼儿园大班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幼儿探究性学习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可行的策略。本研究以幼儿探究性学习的五个特点(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创造性和反思性)为切入点,针对幼儿在活动中每一次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对幼儿探究性学习的五个特点进行测评和分析。研究发现,首先,大班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探究性学习总体发展处于中等水平,五个方面发展呈现出不平衡、两极化的发展特点,同时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其次,通过访谈、观察,分析影响幼儿探究学习的三个主要方面:幼儿园、教师和幼儿自身。幼儿园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大班额的教学背景,区角活动与其他活动安排的冲突;教师层面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对探究性学习的内涵把握不明确,教师科学素养的缺乏教师对科学区材料投放和使用不当;幼儿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幼儿探究能力不足,对教师选定的内容不感兴趣;因此,本研究尝试从营造幼儿园良好的探究氛围,引发幼儿科学探究;提高教师探究理念,促进幼儿深入探究;关注幼儿探究兴趣,激励幼儿主动探究三方面入手,提出切实有效的优化策略,以便更好地提升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
张楠[9](2020)在《“学习故事”评价方法对幼儿学习品质影响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学习故事”是一套来自新西兰的,用图文的记录方式捕捉幼儿发展的魔法时刻,注重在自然情境中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价的叙事性评价方法。它由“注意”、“识别”、“回应”三个部分组成,通过教师的观察记录对幼儿发展中的优点做出识别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回应,以期读懂幼儿,进一步支持他们在知识、技能和心智倾向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学习品质是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习惯和行为等有利于学习与发展的一系列良好品质倾向,是目前幼儿教育所关注的重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特别提出要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发现,“学习故事”评价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幼儿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的提高。其中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所强调的内涵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学习品质内涵基本一致。因此,研究选择探究“学习故事”评价方法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本地一所应用“学习故事”评价方法的幼儿园中7名幼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索“学习故事”评价方法对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影响。首先,在学期初,用自编调查问卷,对7名幼儿的教师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现状。其次,在幼儿园对7名幼儿运用“学习故事”评价方法,观察幼儿、收集撰写7名幼儿学习故事案例。第三,在学期末(历时4个月)对7名幼儿和本地其他幼儿园随机选取的135名幼儿,发放教师和家长问卷调查幼儿学习品质发展情况。第四,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对幼儿学习故事案例进行解析。最后,根据对数据的比较和文本的分析,研究者提出以下教育建议:1.改变“补短”的教育观念,发现幼儿“哇”时刻。2.建立和谐的早期教育环境,促进家园合作沟通。3.提升教师观察能力,采用适宜的评价方式。4.鼓励家长和幼儿参与评价。
曾叶[10](2020)在《科学教育中幼儿核心素养培养的阻碍与对策研究 ——以Z幼儿园为例》文中指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培育应起于最初的教育阶段,当今世界科技迅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科技变化要求人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接触科学、了解科学的起点,对幼儿科学兴趣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成为了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向,为我国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指明了方向,当今世界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科学技术人员的竞争,幼儿园科学教育中要求幼儿动手操作,勤于思考,能够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和动手能力。科学教育对学前儿童动手能力、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都起着重要作用,对学前儿童的终身发展和适应未来生活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核心素养为个人面对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重要能力起着培育与促进作用,对幼儿科学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有助于提高我国未来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力。本研究以大连市Z幼儿园为研究场域,采用观察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文本分析法对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研究,直观且科学的呈现真实具体的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通过对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教师和幼儿的全方位观察,在查阅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半开放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深度分析,剖析科学教育中幼儿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阻碍因素,最终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本研究从幼儿园视角出发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中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三项核心素养指标及其所包含的九个基本点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对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主要是:教师权威下幼儿的自主操作表面化;教师回避下幼儿的质疑态度被弱化;教师干预下幼儿的探究过程简单化;幼儿乐意将自己的学习技巧与他人分享;教师的催促与幼儿的反思能力不足;操作材料材质差异混淆幼儿的辨别能力;教师包办代替与幼儿实践能力不足;教师的解决办法与幼儿的创新方案;幼儿的技术学习与练习时间不平衡。通过从教师、幼儿园和家庭三个方面进行归因分析发现阻碍科学教育中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素。教师方面主要有:教师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对核心素养的理论缺乏了解、开展科学教育存在畏难思想;教师高控状态下,幼儿的主体地位被压制;教师未意识到幼儿猜想与记录的重要性。幼儿园方面主要有:工具理性主义下,幼儿的探究诉求被忽视;严肃的教学制度下幼儿表达与交流的欲望受压抑;科学探究的物质材料丰富但其价值未能发挥。家庭方面主要表现为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对科学材料了解不够,幼儿独立操作受干扰。基于科学教育中阻碍幼儿核心素养发展的相关因素,本研究从教师、幼儿园和家庭三个方面对幼儿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三个维度素养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更好的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教师方面主要有:更新教师核心素养观念,形成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意识;具备专业发展的意识,主动提升自身科学素养;重视猜想与记录,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注重生成式科学活动的开发,从情境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幼儿园方面主要有:开展科学知识培训,激发教师对科学的兴趣;鼓励教师融合核心素养理念与幼儿园科学课程;给予教师自主权,灵活调节科学活动时长;开发利用科学材料的价值,多角度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家庭方面主要有转变观念,重视幼儿园科学教育;主动陪伴幼儿进行科学学习。
二、吸管的力量(科学小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吸管的力量(科学小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2)STEM理论下幼儿园科学小实验的组织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STEM理念相关概述 |
二、STEM理论下幼儿园科学小实验组织策略 |
(一)搭建学习平台,创设趣味性幼儿园环境 |
(二)在幼儿园小班中进行科学小实验的组织策略 |
(三)在幼儿园中班中进行科学小实验的组织策略 |
(四)在幼儿园大班中进行科学小实验的组织策略 |
三、结语 |
(3)优化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探索——以《科学小实验》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幼儿教师的科学核心素养 |
三、优化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 |
(一)以跨学科整合的思维构建《科学小实验》课程内容 |
(二)“两讲两练”教学方式的探索 |
1. 一一讲:科学知识 |
(1)以跨学科整合的思想构建“水”主题的教学内容 |
(2)认识“生活中的水”背后的科学 |
(3)多重目的的演示实验 |
2. 一一练:科学实验实训 |
3. 二讲:实验设计规律 |
4. 二练:科学实验视频拍摄 |
四、结束语 |
(4)农村幼儿园混龄区域游戏中科学活动的指导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混龄区域游戏中科学活动的概念和意义 |
二、在混龄区域游戏中设计合理的科学活动目标和内容 |
三、在混龄区域游戏中开展科学活动的指导策略 |
(一)建立良好的游戏环境 |
(二)合理投放游戏材料 |
(三)开展科学小实验 |
(5)幼儿园科学活动区材料投放与使用研究 ——以铜仁市Y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由 |
1.贯彻国家文件精神的必然要求 |
2.促进儿童认知与探究能力发展的应然选择 |
3.回应幼教实践困境的现实诉求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外文献综述 |
2.国内文献综述 |
3.研究述评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1.幼儿园科学活动区 |
2.科学活动区材料投放 |
3.科学活动区材料使用 |
(五)研究设计 |
1.研究目的与内容 |
2.研究思路 |
3.研究对象 |
4.研究方法与工具 |
一、Y园科学活动区材料投放与使用的现状 |
(一)Y园科学活动区材料投放的现状 |
1.材料投放的种类与数量 |
2.材料投放的依据与来源 |
3.材料投放的开放性程度 |
4.材料的呈现方式 |
5.材料更新的周期 |
(二)Y园科学活动区材料使用的现状 |
1.幼儿选取材料的情况 |
2.幼儿操作材料的情况 |
3.幼儿反思与分享材料的情况 |
4.幼儿归位材料的情况 |
二、Y园科学活动区材料投放与使用的成功经验 |
(一)投放生活化材料,紧贴幼儿生活经验 |
(二)材料具有可操作性,支持幼儿科学探究 |
(三)通过调整材料数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
三、Y园科学活动区材料投放与使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
(一)科学活动区材料投放的问题 |
1.材料种类不丰富,占比不均衡 |
2.材料投放主体单一,幼儿参与度低 |
3.材料结构程度高,组合方式单调 |
4.材料呈现缺乏关联性,逻辑性不强 |
5.材料缺乏针对性,层次不分明 |
6.材料欠缺管理,更新不及时 |
(二)科学活动区材料使用的问题 |
1.幼儿探究欲望不强,选材呈现极端化 |
2.幼儿情绪意愿不高,操作水平低下 |
3.幼儿反思意识薄弱,缺乏有效记录 |
(三)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1.幼儿园内部因素 |
2.教师自身因素 |
3.家长与社区参与因素 |
四、幼儿园科学活动区材料投放与使用的改善对策 |
(一)适宜投放,增强材料投放的专业性 |
1.尊重幼儿主体地位,鼓励幼儿参与投放 |
2.投放丰富多样的材料,满足幼儿的多种需求 |
3.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增加材料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
4.加强对材料的管理,及时更新调整 |
(二)科学引导,促进幼儿与材料的有效互动 |
1.读懂幼儿,了解幼儿的探究需求 |
2.启发幼儿,营造学习共同体氛围 |
3.鼓励幼儿,勇于表达与分享经验 |
(三)加大园所支持力度,提高活动开展质量 |
1.结合园所实际,理性借鉴理念 |
2.重视科学活动区,改善管理方式 |
3.加强园本研训,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
4.减轻负担,给予教师一定的时间、空间 |
(四)重塑教师专业自我,提升科学素养 |
1.转变教师观念,加大投入热情 |
2.明确科学材料蕴含的价值与功能 |
3.把握幼儿关键经验与科学发展水平 |
4.注重对材料投放与使用效果的反思 |
(五)充分利用家长社区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
1.挖掘社区资源,实现有效整合 |
2.推进家园合作,争取积极配合 |
结语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反思 |
1.研究不足与展望 |
2.进一步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6)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课外科技活动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时代背景 |
1.2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研究现状 |
1.2.1 文献统计分析 |
1.2.2 国外研究 |
1.2.3 国内研究 |
1.3 生活教育理论应用于课外科技活动的研究现状 |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1.5 研究思路 |
1.6 研究方法 |
1.6.1 文献研究法 |
1.6.2 问卷调查法 |
1.6.3 访谈法 |
1.6.4 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概念 |
2.1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
2.1.1 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 |
2.1.2 生活教育理论的特征 |
2.2 课外科技活动的概念界定 |
2.2.1 课外活动 |
2.2.2 小学课外科技活动 |
2.2.3 小学课外科技活动的特点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小学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现状调研 |
3.1 L小学的简介 |
3.2 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的内容与形式 |
3.3 教师对课外科技活动的反馈 |
3.3.1 访谈对象选取 |
3.3.2 访谈提纲内容的设计 |
3.3.3 访谈结果与分析 |
3.4 学生对课外科技活动的反馈 |
3.4.1 调查的对象选取 |
3.4.2 问卷调查的内容设计 |
3.4.3 问卷调查的实施 |
3.4.4 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课外科技活动的应用研究 |
4.1 应用的基本原则 |
4.1.1 生活性原则 |
4.1.2 主体性原则 |
4.1.3 实践性原则 |
4.1.4 生成性原则 |
4.2 应用的具体策略 |
4.2.1 活动主题源自生活 |
4.2.2 活动目标生活化 |
4.2.3 活动内容取材于生活 |
4.2.4 活动过程联系生活 |
4.2.5 活动评价生活化 |
4.3 应用案例与实施 |
4.3.1 设计制作活动案例 |
4.3.2 家庭科学活动案例 |
4.3.3 科学考察活动案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研究总结 |
5.1 研究结论 |
5.2 反思及改进工作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7)科学活动:空气宝宝力量大(论文提纲范文)
反思: |
(8)大班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探究性学习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以大理州A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回应当前学前课程改革 |
2.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
3.促进幼儿开展科学探究 |
4.推进幼儿园探究性学习 |
(二)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
1.研究意义 |
2.研究目的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1.探究性学习 |
2.幼儿园区域活动 |
(四)研究综述 |
1.文献量统计分析 |
2.国内外现状研究 |
(五)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
3.蒙台梭利教育思想 |
一、研究设计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法 |
2.观察法 |
3.访谈法 |
4.案例法 |
(四)研究工具 |
1.《大班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探究性学习观察记录表》 |
2.《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探究性学习观察评估表》 |
二、大班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探究性学习及影响因素分析 |
(一)研究园基本情况及资料收集概况 |
(二)大班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探究性学习的分析 |
1.幼儿探究性学习中“自主性”情况分析 |
3.幼儿探究性学习中“交流与合作”情况分析 |
4.幼儿探究性学习中“想象与创造”情况分析 |
5.幼儿探究性学习中“解释与反思”情况分析 |
6.大班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探究性学习的整体分析 |
7.大班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探究性学习的差异性分析 |
(三)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探究性学习的影响因素 |
1.幼儿园因素 |
2.教师因素 |
3.幼儿因素 |
三、促进大班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
(一)营造幼儿园良好的探究氛围,引发幼儿科学探究 |
(二)更新教师探究理念,促进幼儿深入探究 |
(三)关注幼儿探究兴趣,激励幼儿主动探究 |
四、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学习故事”评价方法对幼儿学习品质影响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学习故事”评价方法契合当今幼儿教育理念 |
1.1.2 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受到重视 |
1.1.3 “学习故事”评价方法与学习品质的关系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学习故事”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
1.3.2 关于幼儿“学习品质”的研究现状 |
1.4 概念界定 |
1.4.1 “学习故事”评价方法 |
1.4.2 幼儿学习品质 |
2 研究设计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对象 |
2.3.1 应用“学习故事”评价方法的幼儿的选择 |
2.3.2 其他幼儿的选择 |
2.4 研究方法 |
2.4.1 问卷法 |
2.4.2 观察法 |
2.4.3 案例分析法 |
3 “学习故事”评价方法的应用实践 |
3.1 期初对7名幼儿学习品质调查情况分析 |
3.2 “学习故事”评价方法具体实施与应用 |
3.2.1 正正的好奇心 |
3.2.2 棒棒的兴趣 |
3.2.3 哆咪的责任心 |
3.2.4 月月的成长 |
3.2.5 心心的表达 |
3.2.6 麦子的观察 |
3.2.7 糖果的创作 |
4 “学习故事”评价方法应用效果分析 |
4.1 “学习故事”评价方法实施一学期后7名幼儿学习品质状况 |
4.2 “学习故事”评价方法实施前后幼儿学习品质差异比较 |
4.3 不同幼儿园同年龄组幼儿学习品质发展差异比较分析 |
4.4 不同年龄之间幼儿学习品质差异比较 |
5 讨论与分析 |
5.1 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状况 |
5.1.1 幼儿学习品质水平显着高于同年龄幼儿 |
5.1.2 与其他年龄段幼儿比较分析 |
5.1.3 幼儿学习品质发展存在个体差异 |
5.2 “学习故事”评价方法中关系对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影响分析 |
5.3 “学习故事”评价方法中教师支持对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影响分析 |
5.4 “学习故事”评价方法中环境对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影响分析 |
6 结论与教育建议 |
6.1 改变“补短”的教育观念,发现幼儿“哇”时刻 |
6.2 提升教师观察能力,采用适宜的评价方法 |
6.3 建立和谐的早期教育环境,促进家园合作沟通 |
6.4 鼓励家长和幼儿参与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10)科学教育中幼儿核心素养培养的阻碍与对策研究 ——以Z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 |
2.科学教育是培养幼儿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
3.科学教育中幼儿核心素养的研究相对较少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1.幼儿核心素养 |
2.幼儿园科学教育 |
(四)研究设计 |
1.研究对象 |
2.研究内容 |
3.研究思路 |
4.研究方法 |
5.研究工具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1.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
2.关于科学教育的研究 |
3.科学教育中幼儿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1.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
2.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研究 |
3.科学教育中幼儿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 |
(三)国内外综述小结 |
三、科学教育中幼儿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分析 |
(一)科学精神素养的培养现状 |
1.教师权威下幼儿的自主操作表面化 |
2.教师回避下幼儿的质疑态度被弱化 |
3.教师干预下幼儿的探究过程简单化 |
(二)学会学习素养的培养现状 |
1.幼儿乐意将自己的学习技巧与他人分享 |
2.教师的催促与幼儿的反思能力不足 |
3.操作材料材质差异混淆幼儿的辨别能力 |
(三)创新实践素养的培养现状 |
1.教师包办代替与幼儿实践能力不足 |
2.教师的解决办法与幼儿的创新方案 |
3.幼儿的技术学习与练习时间不平衡 |
四、科学教育中幼儿核心素养培养的阻碍分析 |
(一)教师方面 |
1.教师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不到位 |
2.教师对核心素养理论缺乏认识,开展科学教育存在畏难思想 |
3.教师高控状态下,幼儿的主体地位被压制 |
4.教师未意识到幼儿猜想与记录的重要性 |
(二)幼儿园方面 |
1.工具理性主义下,幼儿的探究诉求被忽视 |
2.严肃的教学制度下幼儿表达与交流的欲望受压抑 |
3.科学探究的物质材料丰富但其价值未能发挥 |
(三)家庭方面 |
1.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 |
2.对科学材料了解不够,幼儿独立操作受干扰 |
五、科学教育中幼儿核心素养培养的对策 |
(一)教师方面 |
1.更新核心素养观念,形成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意识 |
2.具备专业发展的意识,主动提升自身科学素养 |
3.重视猜想与记录环节,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
4.注重生成式科学活动的开发,提高幼儿问题解决能力 |
(二)幼儿园方面 |
1.开展科学知识培训,激发教师对科学的兴趣 |
2.鼓励教师融合核心素养理念与幼儿园科学课程 |
3.给予教师的自主权,灵活调节科学活动时长 |
4.开发利用科学材料的价值,多角度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
(三)家庭方面 |
1.转变观念,重视幼儿园科学教育 |
2.主动陪伴幼儿进行科学学习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吸管的力量(科学小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手机APP的家园共育模式构建及应用研究 ——以贝聊为例[D]. 白娜娜. 鲁东大学, 2021
- [2]STEM理论下幼儿园科学小实验的组织策略[J]. 徐惠萍. 读写算, 2021(04)
- [3]优化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探索——以《科学小实验》课程为例[J]. 刘蕙.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0(10)
- [4]农村幼儿园混龄区域游戏中科学活动的指导策略[J]. 张莉. 安徽教育科研, 2020(16)
- [5]幼儿园科学活动区材料投放与使用研究 ——以铜仁市Y园为例[D]. 朱怡君.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6]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课外科技活动的应用探讨[D]. 黄婉纯. 闽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科学活动:空气宝宝力量大[J]. 张文秀. 儿童与健康, 2020(06)
- [8]大班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探究性学习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以大理州A幼儿园为例[D]. 郭倩. 大理大学, 2020(06)
- [9]“学习故事”评价方法对幼儿学习品质影响的应用研究[D]. 张楠. 洛阳师范学院, 2020(07)
- [10]科学教育中幼儿核心素养培养的阻碍与对策研究 ——以Z幼儿园为例[D]. 曾叶.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