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二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省 西安市 710016
摘要:地铁工程项目建设重要是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由于大多数地铁工程处于城区,所处环境较为复杂,地铁土建施工存在众多不安全因素,做好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文章就从地铁土建施工安全风险的特点出发,探讨施工中具体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地铁项目;安全风险;风险管理;土建施工
引言
地铁施工过程中隧道施工不可避免的对周边现有建筑物及管线造成一定影响,威胁了周边现有建筑物及管线的安全性,。因此,为了减少地铁施工中对地表建筑物及管线带来的影响,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测措施,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数据分析和安全风险评估,通过行内专家评估专项施工方案,施工中加强质量管控,采用自动化预警监测设备,提升地铁施工的数字化水平。
1地铁建设过程中各种安全风险的主要特点
地铁建设过程中的风险根据施工阶段的变化,施工风险也随之动态变化,造成的后果的严重程度也不相同。由于地铁建设项目施工环境通常为地下工程,建设前需要清除地表障碍物,地面管线安全尤为重要,一旦发生破坏管线安全,将会对周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威胁。另外施工设计图纸与现场实际尺寸、位置不否,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未参照新规范计算、风险管理措施执行不到位、应急预案没有针对性、应急演练未认真开展等问题也都会给施工项目造成重大的损失。同时由于地铁建设项目具有高风险性、施工复杂、投入高、施工期限长、施工节奏快等特点,如果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水平以及相关的安全措施没有做到位,都会给地铁建设带来严重的后果。为了防止以上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落实风险管理措施势在必行。
2地铁项目土建施工安全问题
第一,地铁施工风险较高。地铁工程施工风险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施工场地和作业空间有限,需要多班组多工种相互配合循环作业,点多面广管控难度大;(2)周边建筑物较多,地下管网非常复杂,工程施工难度较大;(3)地铁施工中,结构形式多变,使用的施工工艺多种多样,增加了施工管理的难度。第二,劳务班组安全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劳务班组员工年龄层次偏差较大,学习能力不足,安全知识水平参差不齐。(2)一线生产人员安全风险辨识能力不足(3)劳务班组未执行方案交底要求违章作业等,从而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很多安全问题。
3地铁项目土建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3.1提高对劳务班组的安全管理水平
为了提高劳务班组的安全意识,需要合同管理提高履约保证。同时通过健全的制度对在现场劳务班组在安全方面形成制约,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另外,还要建立安全生产绩效制度、考评制度、晋级制度和“黑名单”淘汰制度,对这些制度建立并落实,可以有效加强土建施工管理,同时提高施工效率。
3.2优化工程设计
优化工程设计是地铁施工的重要保障。首先,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结合环境变化等因素,并将地铁建设项目的地面管线迁改保护、结构变形、工程强度、施工安全稳定进行综合考虑,从而优化工程设计。在对土建结构进行选择时,施工人员要在多个设计方案中择优选择,在对方案充分进行论证之后,结合施工设计从施工造价、适用范围以及技术特点等方面出发选择最切实际情况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案,提升地铁建设项目土建施工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注重周边地表的沉降监测
地铁深基坑施工中若出现了沉降现象,则会对周边构筑物的结构稳定性产生威胁,影响着深基坑的施工安全。因此,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做好控制。第一,结合地铁深基坑的周边地表状况,设置好适宜数量的沉降剖面监测点,并将相应的监测工作落实到位;第二,在进行地铁深基坑施工中周边地表的沉降监测作业时,需要在性能可靠的监测设备及专业能力出色、实践经验丰富的监测人员配合作用下,获取准确性良好的沉降监测值,进而为地铁深基坑施工安全控制提供参考信息。
3.4有效控制地铁施工过程
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有利于减少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得到详细监控测量数据,根据施工经验参考计算数据后预判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提前做好防控措施。其次,要严格工序标准控制按照施工设计以及地铁施工验收标准,加强对施工工序的标准化控制,减少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最后要在施工中充分考虑施工工序对地表沉降产生的作用,确保地表的沉降值处在可控范围内。
3.5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裂缝控制
第一,地铁施工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入模温度应该进行合理的控制,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度差不能大于24℃。夏季应避免高温时段作业,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该对混凝土的运送时间进行缩短,而且在进行运输过程中添加冰块。第二,对于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也进行有效控制,其目的就是要缩短混凝土施工分段浇筑的长度,通常情况下,将分段浇筑的长度控制在15m之内,如果在高温情况下进行混凝土浇筑,应该将长度控制在10m之内,其目的是有效控制出现裂缝。第三,对于混凝土浇筑面积而言,如果其面积是比较大的,可以通过分块浇筑或者是分层浇筑的方法,其目的是对混凝土的温度应力进行有效控制,将裂缝发生概率降低。在对混凝土进行施工过程中,值班人员应提高监督力度,对操作人员进行交底,值班人员加强值班管控,从而可有效避免由于人为原因出现的混凝土裂缝。
3.6涌/突水、突泥安全事故的防治措施
第一,做好不良地质的超前预报及前兆识别工作。当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主要包括钻探法、物探法、地质分析法等类型,具体需要结合距离远近来采取相应的方式。如,掌子面钻机超前水平钻孔所能预测的范围为15m~20m,地质雷达技术其预测范围能达到50m左右,TSP技术则能预测到长达100m~200m的距离。在进行地铁隧道作业时,部分不良工程地质如断层破碎带、岩溶以及地下暗河等往往都会有某些前兆标志出现,如围岩变暗、疏松、泥化或潮湿,岩石强度大幅下降,频繁出现小溶洞,岩层牵引褶皱、压裂岩,有反倾节理或节理出现等,上述现象均为前兆识别提供了有效参考。第二,施工信息化动态监测。地铁工程施工中,能够运用超前探孔采样来对携带物的情况进行观察,运用收敛计来对围岩的稳定性与初期支护进行监测,同时运用水量计以及水压计来对水量与水压情况进行测量。在通过开挖面的前后,需要分别监测水质、水量、水压、围岩稳定性与吃起支护进行监测,同时需要实时信息化的动态管理,有效结合起地质灾害临前预报与中长期预报,对于部分无法预见的水患风险还需事前制定好突发性集中突涌水/泥的应急预案。第三,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如若在进行地铁建设过程中出现涌水事故,则需要重点实施疏导。如若涌水压力偏低以及涌水量较小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合理的排放,局部实施超前小导管周边预注浆或深孔周边注浆。如若遇到地下水排放量较大的情况下,极易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此时则可采取径向注浆、帷幕注浆以及超前注浆等技术来实施堵水。
结语
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出行带来巨大的便利,同时对加速我国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切实保证地铁施工中的安全和质量管控,就要对地铁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施工风险进行管控,从而降低施工风险,防止安全生产事故对企业和人民带来生命和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林山新,陈建斌,李和民.地铁工程土建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3).
[2]骆建军,张顶立,王梦恕,张成平.地铁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安全风险管理[J].岩土力学,2017(07):1477-1482.
[3]谢怡.地铁建设安全风险控制系统探究[J].城市地理,2014(22):82~82.
论文作者:周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7
标签:地铁论文; 混凝土论文; 过程中论文; 土建论文; 风险论文; 班组论文; 地表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