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川的发展历程论文

林川的发展历程

张天堂

老家坐落鄂西北的林川村,与神农架山水同脉。

村内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水能资源、磷矿资源丰富。村内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原生态自然风貌保护完好。

林川村距镇政府20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版图面积11.23平方公里,辖四个组,115户438人。耕地面积1247亩,山林面积17200亩。村内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157 天,平均降雨量1000—1200mm,降雨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农作物主要以冬小麦、玉米、洋芋为主。

口语交际是指交际者出于某种社交需要,运用连贯标准的有声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社会活动。口语交际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有实效的人与人之间的语言沟通活动,其实质是一种双向的社会活动。它以人类的语言能力为前提,强调实际情境中交际对象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在动态的语境中运用口头语言接收对方信息,同时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对方的过程。

全村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以种植和劳务为主。全村共有党员26人,其中女党员4人。2015年参加新农保的共292人,占全村应参保人口的100%,参加新农合的共438人,占全村的总人口的100%。通村公路硬化达到了80%,交通便利。村级卫生室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农户安全饮水、生产生活用电、通讯网络实现全覆盖。村级支柱产业以磷矿开采及水电为主。2015年,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35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

林川地形复杂,地质结构多样。当地流传这样一首顺口溜:“林川河两头窄(方言ze),一进闸门都是爷。保长王张福爷、打架斗殴阮奎爷、说活六国阮贡爷、开药铺的阮兰爷、杂货铺的阮三爷、知客先生洪州爷”。这首打油诗生动形象的概述了林川河的地貌和当时的地方名人。1949年前林川村属台口乡(寺坪)管辖。解放初,成立林川乡,下辖堰垭、南沟、小寺坪、七里(垭红山)、林川5个生产大队。1952年林川乡划归马桥。1953年撤销林川乡。林川大队划归洞河乡管辖。1975年“撤区并社”时,林川仍归洞河管理区辖。1984年体制改革,镇社分设,林川大队改为林川村。

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意思是:人不可以没有羞耻心,不知羞耻的羞耻,是真的不知羞耻呀。

目前,“希望来吧”已在全省遍地开花,正常运行的“希望来吧”有298所,其中,153所由团省委整合资源支持建设,其余为各地自筹建设。从选址驻地来看,建在中小学的有81所,建在社区的有166所,建在乡镇的有51所,可使用活动面积共计3万余平方米,每个“希望来吧”平均拥有132.35平方米室内场地以及基本配套设施。

公路修到家门口,自来水引到厨房中。家用电器、组合家具、交通工具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物品。移动、联通、电信、电视覆盖率达100%。林川村民正在向“轿车洋房,鸟语花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吃讲营养,穿讲高档,人有事做,收入稳当”的小康生活迈进。一个“村在园中,房在花中,人在景中”的山区新农村景观一一在目,美不胜收。

新中国成立以来,林川农业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联产责住制等发展阶段。在每一阶段,农业科技和科技服务都占主导地位,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大跨越,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辉煌成就。

大幅度提高生产水平。1949年,林川村粮食种植每亩平均单产只有55公斤;1965年单产提高到109 公斤;1974 年 为129.37 公斤;1980 年为224公斤;1990年单产上升到401公斤;尔后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力度,到1999年粮食单产上升到533公斤;最近十几年,农村普遍实施科学种田,到2014年粮食种植每亩平均单产上升到921公斤,是解放初期的16.5倍。

解放前,林川土匪横行,政治腐败,加上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1950年1月,保康县全境解放,林川村从此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重大变革。人民群众开始主宰自已的命运。林川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创业。“吃粮靠供应,穿衣靠救济,用钱靠补贴”,是那时期的真实写照。由于“左”倾思想路线影响,管理体制上实行“一大二公”,农村经济强调“以粮为纲”,尤其遭受“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林川经济在曲折中徘徊,出现了阶段性的负增长。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劳自强、敬业奉献是林川人民的优良传统。倡导勤劳致富、遵纪守法;精神文明建设和村风民风建设同步发展,相得益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人物。村民爱党、爱国、爱家。解放后,有11名热血青年积极报名参军,为保卫国家履行义务。

大力推广农业科技项目。更新栽培技术,扩大复种面积;实施地膜苞谷、地膜蔬菜等栽培技术;实施育苗移栽缩短农时;全面种植杂交良种;将传统的二季毁茬更新为现代的随季套种;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单产保产量,种植经济作物创产值。

林川文化繁荣,民风淳朴,历来非常重视教育。解放前设有私塾,村内有文盲人,但无文盲户;解放后,村民在培养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逐步普及子女享受高中、中专教育。1984年,村民阮仕何因居住边远,为了让自己的三个孙子读上书,每月付报酬30元,聘请本村回乡知识青年周兴菊到家中为孙子上课。截至2015年,林川村已培养出高中以上学历48名,大专以上学历12人。

车装满后,三个人推车,穿过风门,进入主巷道,车噗吱噗吱响,走得分外吃力。何良诸感慨,大巷内应该一路灯光,机车往来不绝。如今资源枯竭,国营煤矿破产,剩余资源被矿工入股承包。承包者们又陷入破产的境地。何良诸埋头推车。啊啊,逼上梁山了!

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推进。1990年启动姬家沟矿山公路建设,到1991年,村级第一条公路贯通。1999 年修通金斗至西晒坪的金林公路;2001修通贾家垭至正东沟公路。2011年以来,村两委一班人通过市场运作、担保融资、政府补贴、项目开发等方式先后投资1000 余万元,打通了正东沟至西晒坪的1100米穿山隧道,完成堰垭一组至村委会的4.6公里公路硬化工程,新修茶山至林川河一组公路5.4公里,一举解决了全村400余人出行的问题。至此,村组公路、联户公路全部串通,村内公路总里程达到18公里,昔日的骡马运输队早已销声匿迹。1997年底全村通电,农民告别了油松疙瘩、煤油灯照明时代;家用电器也随着高空电线进入到每家每户;电视机、手机信号全覆盖。2000年后,家家吃上了自来水,彻底解决了“人畜饮水难”的问题。2012年村集体又投资完善四处“饮水工程”,全村人民享受饮用安全卫士的自来水。

改革开放给林川带来了新的希望,新的发展契机。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开端,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蕴藏多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林川人民逐步探索出以利用资源优势、稳定粮食生产、倾力发展“木耳、香菇、油菜、核桃、板栗、林木、药材”为主体以及“猪、牛、羊饲养”等畜牧业为辅助的综合性经济发展特色致富之路。初步形成依靠“科学种植+庭院经济+多种经营”三位一体的脱贫致富新格局。特别是近年来,民生问题逐年完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党的惠农政策不断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倾斜,林川村“两委”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廉洁奉公的干部队伍,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发展集体经济,以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为己任。

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段利华,褚远辉(29)

农村经济稳步增长。1980年,林川村收入粮食人平441 公斤;1999年人平为1263.7公斤;2010年为769 公斤;2015年上升到1940公斤。1956 年,林川村民收益分配中人均年纯收入7元;1976年人均纯收入25元;1986年人均纯收入315元;1994 年人均纯收入779 元;2006年人均纯收入4250元;2015年人均纯收入18000元。

林川立足于科技与经济嫁接,把人口素质教肓放在首位。在医疗卫生中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改善公共卫生设施,使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的健康得到大幅度提高。实行计划生育后,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投保率达100%。大病、急病得到有效救治,保障村民们安居乐业。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林川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稳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央政策不断向农村深入,林川村发展不断深化。特别是2011年以来,村委会制定了一系列惠农惠民政策,促使农民不断改善居住环境,收入不断增长。勤劳的林川人正迈上致富之路,走向小康。

(1)头部摆动频率:将秀丽隐杆线虫置于含有60 μL M9缓冲液的载玻片上,等待其经过1 min的适应,行为恢复稳定后,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秀丽隐杆线虫的头部摆动频率。每个浓度测量20条秀丽隐杆线虫。头部摆动频率的标准为1 min内头部从一侧摆到另一侧再摆回来的次数。

房县三里坪电站的下闸蓄水后,为林川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水上旅游资源,村两委一班人紧紧抓住转型发展的政策机遇,积极打造文化生态旅游项目。他们敞开山门,敞开胸怀,广交朋友,迎接各级领导来林川指导工作;迎接作家、记者、摄影家们来村内采风;通过领导重视、通过媒体聚焦、通过美文传播、不断扩大林川的知名度,提升林川经济的软实力和影响力。通过一系列活动开展,为建设更加美丽、和谐、幸福的林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市、县、镇先后授予林川村“文明新村”、“计划生育先进单位”、“产业发展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本着“以人为本、规划为纲、生态为基、旅游为业、人文为魂”的发展思路。林川村坚持旅游开发与文化资源挖掘并重、环境保护与开发建设并举,继续发挥旅游资源优势,逐步开发旅游和服务产业,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把林川建设成为集生态旅游、度假养生为内容的旅游新村。

张天堂,作家,现居湖北保康。

标签:;  ;  ;  ;  ;  ;  ;  ;  

林川的发展历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