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骨科卧床患者压疮的防范对策论文_周莉,代虹珍

(四川省遂宁市第一人们医院骨科 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目的:采取适宜的对策预防骨科卧床患者发生压疮,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的将2014年收治住院且符合探讨对象的患者136人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住院且符合探讨对象的患者145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充分评估,根据得分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结果:对照组发生压疮5例,观察组发生院内压疮1例。结论:对骨科绝对卧床病人实施有效防范对策,可有效预防压疮发生及降低压疮发生率。

【关键词】骨科;压疮;卧床患者;防范对策;重点环节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8-0241-02

骨科病房患者约有65~75%是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的,且骨折部位的疼痛或身体某部位的固定、牵引、制动使活动受限,或年老体弱等均可发生压疮,因此压疮发生的危险性也增高[2],据统计压疮的发病率并没有下降的趋势,在不同护理环境下压疮流行率为4.7%~29.7%,通过护理干预预防压疮的发生是骨科护士工作的重点之一,一但发生,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者可危机生命,也是评定护理工作质量的指标。我科从2015年1月通过对卧床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压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住院绝对卧床(>3天)且Braden评分≤18分患者病例281例,其中,男性173例,女性108例,年龄22~104岁,平均64.5(±2.6)岁。其中,颈椎损伤伴四肢瘫3例,胸腰椎骨折合并下肢瘫5例,单纯椎体骨折62例,骨盆骨折且骨盆环破坏患者45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全身多处骨折36例,髋部骨折109例,其他21例(包括重度骨质疏松症13例,肿瘤转移8例)。治疗方法:骨牵引术50例,皮肤牵引术62例,石膏固定术16例,各类骨折手术治疗201例,患者Braden评分为8~18分,合并糖尿病患者86例,高血压患者113例,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患者)14例,失聪3例,听力下降15例,视力下降9例。将2014年全年收治入院且符合探讨对象的患者136人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全年收治入院且符合探讨对象的患者145人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治疗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采用压疮发生率进行比较。

1.2.2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平整;定时协助翻身或按摩受压部位。

1.2.3防范对策

1.2.3.1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充分评估,包括压疮危险因素及全身皮肤的评估,采用Braden评估法来评估发生压疮的危险程度。评估后根据分值、危险性高者填写压疮高危报告表,护士长审核后于24h内上报医院压疮监控管理专项组,同时在科室记事栏白板上记录高危人群床号,目的是既能方便下一班工作人员对病区压疮高危人群的了解,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又能引起医护人员重视,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

1.2.3.2管床护士针对不同程度的压疮风险及家属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认真落实,预防压疮的发生。对危险程度高的患者进行严格交接班,发现问题责任落实到人头,并给与减分处罚,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1.2.3.3健康宣教 健康教育是预防压疮的主要手段,“防重于治”,有调查表明95%以上的患者和家属对压疮的预防知识和出现压疮后如何处理知识掌握欠缺[3],所以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从一入院即开始,针对外伤患者怕疼痛,不愿翻身,担心固定、牵引装置移位,而不敢翻身以及对定时翻身不理解、不配合的患者,使用图片(压疮不同期的图片)及压疮治疗时间、方法、结果来说明压疮发生的危险性和危害性,让其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指导预防压疮的方法,对护理措施达到护患共识。

1.2.3.4交接班 重点白班与夜班之间交接,根据病区病人数及护士岗位情况将病区分组,我科将病床分为6小组,当班各组管床护士与交(或接)班者分别在床旁交接,发现问题及时分析、整改。对高危病人实行重点预防由护士长或上级护士制定相应的预防指引并督导执行,包括体位转换、使用气压床减压、营养支持及健康宣教等。

2.结果

对照组发生压疮共5例,脊髓损伤患者Ⅰ期压疮1例2处(骶尾部、右外踝部),Ⅱ期压疮1例骶尾部,股骨颈骨折并阿尔茨海默病Ⅲ期压疮1例(骶尾部),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患者发生Ⅰ期压疮(右臀部)、Ⅱ期压疮各1例(骶尾部),愈合时间10天至114天,给患者带来痛苦及经济负担,降低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其中一例投诉到护理部。本组一胆总管癌全身骨转移合并双下肢动、静脉血栓形成,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骶尾部出现Ⅱ期压疮,3天后,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未引起患者家属不满意,患者家属表示理解。两组患者病情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发生压疮的比例见表2。

3.讨论

压疮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压力、摩擦力、剪切力、潮湿、运动受限等是导致压疮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我科2014年发生5例压疮,其中1例Ⅱ期压疮患者家属对此极不满,投诉到护理部,针对此事我科通过分析及总结整改措施:一是护士长的重视程度提高,制定下午下班前“10分钟管理”,先查看患者,让管床护士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及当班的护理工作是否到位,同时提高了当班护士的责任心,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二是严格交接班制度的落实,责任落实到人头。三是建立“三级”压疮管理制度,管床护士、护士长及医院压疮监控小组,护士长及压疮监控小组加强质控力度,护士长每月不定期检查,质控小组每季度不定期检查。本研究结果发现,采取防范措施后观察组压疮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故采取入院时充分评估及下班前“10分钟管理”、护士长对高危人群采取的预防指导,明显的降低了压疮的发生,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避免了护患纠纷,增加了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及医护之间的有效沟通、合作,明显的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海燕,倪代梅,赵丽萍.浅谈骨科卧床病人预防压疮管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22)78.

[2]廖春梅.浅谈骨科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6,29(21).

论文作者:周莉,代虹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6

标签:;  ;  ;  ;  ;  ;  ;  ;  

浅谈骨科卧床患者压疮的防范对策论文_周莉,代虹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