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列宁 学习列宁——写在列宁诞辰一百三十周年之际,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列宁论文,诞辰论文,写在论文,十周年论文,一百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4月22日,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诞辰130周年。我们以深深的敬意,缅怀和纪念列宁;并以科学的态度学习列宁的思想和精神。我们愿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这位中国人民的良师益友和20世纪的伟人。
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假如要评选20世纪知名度最高的人物,列宁必定是候选人之一;假如要评选对20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潮,列宁主义必定是其中之一。
今天,在世界上一些地方,纪念列宁的人也许没有过去那么多了。但是,对于列宁这样一位推动了20世纪历史进步的巨人来说,历史是不会忘记他的,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
列宁属于俄罗斯人民,也属于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列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献给了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事业。列宁对20世纪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和俄国人民,经过三次革命特别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结束了俄国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专制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社会主义国家,为解决帝国主义时代的三大矛盾找到了新的出路,开创了人类历史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发展的新纪元。
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创建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创造性地探索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通过生气勃勃的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和经验,为世界人民展示了社会主义的光辉前景,从而推动了20世纪社会主义潮流在世界范围的兴起和发展。
列宁积极参加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支持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扩张政策,在第二国际内部坚持革命原则,同机会主义进行坚决斗争,十月革命后又领导建立共产国际,对各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和成长提供真诚的帮助,积极支持和推动民族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在世界范围的蓬勃高涨。
列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帝国主义时代的国际工人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与俄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总结实践经验,集中人民智慧,创造性地运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解决了帝国主义时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列宁主义阶段。
列宁不仅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也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列宁像马克思恩格斯一样,曾经密切关注中国社会的变动和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从1900年起,他连续发表了《对华战争》、《旅顺口的陷落》、《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新生的中国》、《亚洲的觉醒》、《落后的欧洲和先进的亚洲》等一系列重要文章,对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给予了深刻的揭露,对中国革命的许多理论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前景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寄予深切的厚望。中国人民曾经对俄国革命给予不同方式的支持。列宁也把中国革命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上。列宁、苏维埃俄国以及共产国际与孙中山先生有过多次联系和交往。列宁还亲自会见过中国的革命者和其他人士,对中国革命提出过宝贵的意见。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革命的历程,不仅得益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还得益于列宁直接的关心和指导。对此,中国人民始终铭记在心。
几十年来,在如何评价列宁和列宁主义问题上,世界上不时泛起阵阵波澜。特别是苏联剧变和解体后,列宁的业绩和列宁主义受到更为严峻的挑战,遭到许多人的诋毁。对列宁的评价,并不仅仅是对列宁个人的问题,也是对他所从事的事业及其所创立的理论的评价问题;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情感问题,也是一个非常现实、重要的政治问题和一个非常复杂、深刻的理论问题;实质上关系到对20世纪社会主义历史的总体评价。无庸置疑,列宁本人也有过失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后来也犯过错误,有过严重的曲折,甚至最终发生剧变或解体。但历史进程演变的原因非常复杂。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很多历史错误往往都是后来者由于违背了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才造成的,所以不能把脏水泼到列宁的身上。如果否定列宁和列宁主义,就必然否定20世纪共产党人为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而英勇奋斗的全部历史。在这样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面前,我们必须采取非常严肃、郑重、科学的态度,绝不能丧失政治上的敏感性和坚定性。邓小平告诫我们说:老祖宗不能丢啊!这教诲意味深长。
二、人类文明的丰富宝藏
一部人类史,说到底,是一部文明进化和发展的历史。任何历史人物的地位和价值,归根结底都可以从对于人类文明所起的作用来考察。所以,我们纪念列宁,不仅要缅怀他所做出的历史贡献,还要充分挖掘他那放射智慧光芒的思想宝藏。
列宁对20世纪人类文明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他对专制落后的俄国进行了革命性改造,并影响和推动了世界革命进程,使世界上众多人口摆脱了剥削和压迫以及愚味、落后、战争、贫穷状态,使人类的文明程度发生了空前的飞跃。他用实践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展示了人类社会更为进步的发展方向,铲除了资本主义的众多弊病,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理想和美好社会的追求。他的理论,作为一种独特的思想文化体系,传播于世界,对整个人类的精神状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就出版发行量和翻译的数量来说,列宁著作曾经位列过世界的第一位。
列宁主义虽然主要是20世纪初期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但它的很多基本原则,今天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我们建设当今时代的社会主义,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世纪之交,我们仍然要从列宁的思想中吸取文明的智慧。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更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第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包括把经济建设作为根本任务提到各项工作首位的思想;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的思想;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思想;发展文化教育、推进科技进步、培养大批人才的思想;发展对外经贸关系、实行租让制的思想;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思想,等等。
第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理论。包括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思想;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内容和特征的思想;全体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思想;建立选举和罢免制度、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思想;对国家政权机关进行广泛监督的思想;建立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思想;创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思想;改革国家政权机构的思想,等等。
第三,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包括坚持党在国家政权中的领导地位的思想;把经济建设作为党的中心工作的思想;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思想;健全和发展党内民主的思想;改进执政党成员素质的思想;维护党内团结和统一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思想;改进领导作风、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艰苦奋斗、反对腐败的思想,等等。
第四,关于国际关系和社会主义外交政策的思想。包括帝国主义时代国际关系的基本性质和特点的思想;正确处理两种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关系的思想;坚持和平共处的思想;反对侵略、维护和平的思想;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原则的思想,等等。
第五,科学的思想方法的理论。包括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真理观的思想;对立统一规律的思想;辩证发展观的思想;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不同经验的思想,等等。
列宁主义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有的是从具体历史条件下抽象出来的一般原理,有的是针对特定问题的专门论断。对同一个问题,有从不同侧面所作的不同论述。同一个原理,也有一个逐步发展、变化的过程。由于种种原因,列宁的某些观点也有偏颇之处。特别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有的观点和论断已经过时。所以,我们必须坚持用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待列宁主义,善于从整体上把握列宁的主导思想、内在逻辑和基本观点,领会列宁主义的精髓和实质。决不能仅仅抓住个别问题或因个别观点的过时而从根本上否定列宁主义。
对于列宁,我们不仅要学习他的思想理论,还要学习他的风格和精神。列宁具有坚定的理想政治信念,立志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始终坚持正确的立场,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风暴都毫不动摇;他对人民怀有深厚真挚的感情,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解决人民的疾苦问题,与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他具有坚韧不拔的探索精神,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创造性地建设新的社会制度,通过雄心勃勃的试验将社会主义的理想变为现实;他具有勇敢求实的改革精神,从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和观念,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和变化,解放思想,倡导改革,使社会主义的制度和体制逐步走向完善;他具有博大的胸怀和全局的眼光,善于总揽大局,举重若轻,正确地辨别方向、道路、战略和时机,适时作出科学的决策;他能够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运用巧妙的艺术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通过恰当的方式处理复杂的问题。列宁的这些风格和精神,同样是人类文明积淀的财富,值得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珍惜和弘扬。
三、让理论的航船破浪前进
纪念列宁,学习列宁,坚持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并不是说列宁和列宁主义已经结束了人类探索真理的过程。恰恰相反,生命之树常青,真理来自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是封闭的体系,而是随着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理论的航船永远需要在社会生活的大海之上扬帆远航。
时代的大潮汹涌澎湃。列宁去世以来的70多年中,世界历史条件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出现了大量以往未曾见过的新情况、新特点,也提出了许多极为深刻的新问题。如何抓住时代主题并解决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等各种紧迫问题?如何认识当代世界的各种矛盾并正确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如何全面估价社会主义实践的成败得失和历史价值?如何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作出新的探索,推进社会主义的发展?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实现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迎接西方文化的挑战,推动人类文明的新的升华?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增强综合国力?等等。这些问题决不是躺在现有的书本上,从列宁或其他人那儿找现成的文字就能回答的。邓小平说:“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91页)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深入进行调查研究,集中亿万人民的智慧和经验,才能科学地回答现实生活提出的各种新问题,才能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永葆青春的活力。
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需要有一种蓬勃进取的创新精神。理论工作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需要的是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搜集新的材料,开拓新的领域,迸发新的思想,形成新的理论。也就是说,要通过对未知王国的研究,去发掘我们未曾发现的宝藏;要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去发现我们尚未抓住的规律;要提出新的理论,认识新的现实生活,指导新的社会实践。当年,马克思如果不在理论的原野上开拓,就不会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列宁如果不在马克思理论的基础上创新,就不可能为后人展示一条走向成功的道路。开拓创新,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思想方法的基本要求。而理论研究的价值,就在于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而不是落在实际的后头。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这个问题,不仅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很强的政治意识,而且要使全社会都树立这样的意识。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纪念和学习列宁,最根本的,就是要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和挫折的经验教训,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在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的基础上,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立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思想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真正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与世纪之交的中国实际和时代实际相结合,在一系列领域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面向新的世纪,我们有大量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问题需要研究,需要抓紧推进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抓紧研究解决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抓紧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抓紧做好党的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抓紧早日解决台湾问题的准备工作,抓紧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等等。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必将更加兴旺,理论的航船将永远乘风破浪,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