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行中,城市的土壤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十分强大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土壤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和影响而出现土质发生变化,土壤肥力下降、土质退化和土地污染严重等现象。随着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土壤生物1的栖息地受到强烈的威胁和影响。
关键词:城市化;土壤生态环境;影响;具体分析
前言: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一种宝贵资源。在全球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化规模在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土壤的功能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土壤维持植物生长的能力,降低了土壤自然消减的能力。针对城市化对土壤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相关工作人员要使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有效提升土壤的质量,进一步强化土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城市化对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
城市土壤的理化特征受人类的影响较大,在大型公共绿地和建筑工地的建设中,土壤会遭到人为移除、混合和堆填等等,它原本的面貌被改变,并且原有的土壤结构被打破,进而形成一种均匀且深厚的混合土层。同时,土壤中会混入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等。城市中人类的活动会使土壤结构出现无序性,成分变得更加复杂,严重降低了城市生态系统土壤的质量。
1.1城市化对土壤物理特征的影响
城市绿色土壤被人为的压实是城市化中出现的普遍现象,也是造成土壤物理性质发生改变的重要原因。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会出现重型机器作业、行人践踏、建筑材料无序堆放、交通车辆较多等行为造成了土壤被压实,致使土壤的自然结构出现严重变形的情况,增加了土壤的紧实度,降低了土壤的透水和透气性,增加了天然土壤的容重,降低了土壤的质量。在城市中,不同类型的人为活动对土壤造成不同的干扰强度,进而出现不同的土壤容重。研究表明,不同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的容重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城市中心受到人类的干扰比较严重,因此它的容重大于城市周围的郊区。除此之外,相同的功能区,土壤的类型不同,容重也会有所差异。
除此之外,城市的下垫面出现了变化会大大影响土壤的透水能力。一方面,地表的封实增加,地表的径流量也会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下水自然回灌,进一步改变了城市的水文的情况,导致城市发生内涝。地表径流量的增加会使土壤中大量的营养物质流失,增加了下游水体的污染程度,降低城市水体和土壤的质量。另一方面,地表封实后,地表上的植被很难吸收空气、水分和养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增加了人工施肥压力,增加了降水径流中的养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物理特征退化是城市土壤质量下降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进而会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
1.2城市化对土壤化学特征的影响
城市化直接改变了城市土壤化学元素循环的过程。在城市化建设中,人为行为会改变城市土壤自身的化学性质,降低土壤中速效的养分和有机质的含量,降低土壤保持养分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没,在一般情况下城市会及时清理凋落物质,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植物和土壤之间的有效循环,降低了土壤中养分和有机质,导致土壤抵抗能力严重下降。除此之外,氮、硫、碳、磷等各种营养元素会通过点源、城市面源、大气沉降等途径进入到土壤中,进而改变了土壤元素化学循环流程。
城市土壤受到污染是城市化对土壤化学性质特征影响的另一个重要的表现。在城市生态系统循环中,土壤处于最末端,它直接接收者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等。城市工业产生的污染物、生活产生的垃圾等等会导致大量的污染物进入到土壤中,进而出现土壤重金属、病原菌污染物等问题。同时城市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污染物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进入到人的体内,直接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2.城市化对土壤维持植物生长功能的影响
在城市居民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城市的绿地植被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绿地植被能够带给居民精神上的放松,缓解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同时绿地植被和景观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与自然中的森林植被相比,城市中的绿地植被存活率较低,一旦城市土壤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发生改变将会给城市植被和树木的成活率带来不利影响。随着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土壤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并且土壤中的养分和有机质变得越来越少,不能够充分发挥维护绿地植被生长的作用,阻碍了绿地植被的正常发育和生长。土壤物理性质是城市植物生长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土壤的透水性也将直接影响着城市植被的正常生长。除此之外,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城市植物生长环境,降低了土壤的肥力,阻碍了植物的生长和生存。城市生态徐彤服务功能包含着维持植物生长,如果土壤性质良好,将会充分发挥维持植物生长的作用,增强城市绿化的效果。
结语:土壤为多种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进行,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进而不利于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何洪泽.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J].IB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3,(4):75.
[2]茹强慧.中国城市化历程及面临的问题[J].地理教育,2008,(2):21.
[3]田亚平.城市化背景下的衡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D].衡阳:衡阳师范学院,2008,(6).
[4]衡阳市统计局,衡阳市2007年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1).
[5]孙志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研究――以保定市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2007.
[6]何少华.衡阳市环境质量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衡阳:南华大学,2002,(4).
[7]石忆邵.关于城乡一体化的几点讨论[J].规划师,1999.4
[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环境重点城市环境管理和综合整治年度报告[R].2005
论文作者:黄海师,农斌,熊文标,周永信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土壤论文; 城市论文; 植被论文; 容重论文; 衡阳市论文; 功能论文; 绿地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