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外墙变形缝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论文_林建兴,罗黎刚,李宇格

建筑物外墙变形缝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论文_林建兴,罗黎刚,李宇格

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建筑物拔地而起,不仅为现代文明注入活力,也着实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但是随着建筑物数量的快速增加,以前的建筑逐渐在结构上出现了一些裂缝,这些裂缝主要是沉降缝、抗震缝以及伸缩缝等。而且在实际检验中,这些缝隙对建筑的影响也是可大可小。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已经将变形缝的控制作为建筑质量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建筑物外墙;变形缝;施工工艺

前言: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各个地区的建筑数量逐渐增加,房建施工的工程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在房建的施工结构中,变形缝的施工工艺十分重要,因此,施工单位要加强对其关注力度。本文对房建施工结构中变形缝的施工工艺进行阐述,并对具体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1建筑物外墙施工变形缝施工工艺分析

1.1伸缩缝工艺

伸缩缝施工工艺的主要作用是避免建筑在投入使用后出现挤压的现象。挤压现象是建筑材料或配件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热胀冷缩,伸缩缝针对建筑之间的缝隙,需要将建筑物地面上的部分断开保证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标准的房建工程要求的伸缩缝宽度为3cm。房建伸缩缝施工应采用以下三种施工工艺:第一,工作人员要先找出建筑中受力变化大的位置,对位置周围的墙体、梁、柱体等的受力进行计算,算出不同位置的受力变化值;第二,对建筑可能出现形变的方向进行伸缩范围计算,从而进行伸缩形变量的设定,对较高的建筑物,在其发生热胀冷缩明显的部位要增加钢筋数量,提高伸缩缝的质量;第三,在建筑物之间填充隔热及保温材料,隔离建筑物和伸缩缝。

1.2沉降缝工艺

沉降缝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确保桩基所在的岩石层的稳定性较高,充分根据桩基的承载能力、密度和压缩需求对埋深进行确定,为沉降缝施工制定实际施工标准;第二,明确沉降缝的宽度和深度,其宽度要根据基桩的埋深度、地基的承载能力、建筑物的负荷能力综合确定,同时,施工人员需对基桩的参数进行调整,保证基桩的受力结构有较高的承载能力。

1.3防震缝工艺

防震缝施工工艺包括三点:第一,根据建筑的高度设置防震缝的宽度,如建筑物在50m以上,地下超过10m,需设置5cm宽的防震缝,加固处理;第二,优化平面结构,因为防震缝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施工人员需在空间大的区域设置防震缝,降低建筑物对空间的依赖性;第三,施工人员应对建筑物每个区域抗震能力进行计算,对抗震能力差的地方加以保护,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2建筑变形缝的主要类型

在建筑施工中所涉及到的结构变形缝主要包括沉降缝、伸缩缝以及抗震缝这三大类型。沉降,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建筑物向下沉的深度。而在实际建筑施工中,为了保证相邻两栋建筑在沉降深度不同的情况下而设定的施工缝就是沉降缝。沉降缝主要是因为相邻建筑在负荷、修筑年限等条件不同的基础上,为了防止相邻建筑的沉降对另一建筑造成较大影响。而且如果建筑在地震带上,所设置的沉降缝还必须要满足抗震缝的设定要求。另外建筑沉降缝的设定必须从基础断开,保证建筑的独立性。伸缩缝,是防止建筑物在施工完成后,可能会因为建筑材料自身的热胀冷缩,或者是建筑温度变形而导致的建筑挤压而设定的缝隙。但是这种缝隙仅仅是建筑物之间的缝隙,所以可以不用从基础部分断开,只需要从建筑物地面以上断开即可。按照相关规定,伸缩缝一般设定在3cm。抗震缝,顾名思义就是为了防止地震影响而设置的缝隙。在相邻的建筑物之间,当发生地震时,水平地震波产生的位移很可能造成建筑物之间的挤压和碰撞,所以为防止在地震中建筑因为挤压而变形,最终对人群造成二次伤害。所以建筑物必须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抗震缝,以保证建筑结构安全以及人员生命安全。抗震缝的设定也可以仅在地表进行设计,距离按照相关规定而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变形缝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危害

各类大型水工建筑物变形缝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施工,然而在实际工程建设中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现象。根据近年对部分水工建筑物的施工检查、竣工验收、年度维护维修等方面的调查,发现已经建成多年、刚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大型水闸、泵站、水库大坝、交通桥、溢洪道、混凝土衬砌渠道等水工建筑物变形缝存在不同程度的施工问题。各种不规范的变形缝施工,会导致不同程度水工建筑物的损坏,甚至影响正常的工程调度运行。

4原因分析

4.1主观原因

对变形缝的规范施工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很多人认为变形缝的位置在边缘,面积较小,对它所起的作用认识不足,导致约束机制松懈,监管不力,施工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4.2客观原因

①抢工期。很多工程项目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完成的,有的是赶在汛期来临之前竣工,有的是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在既定时间内必须完成的,造成工期紧张。②借节约资金之名压缩工程投资。有些建设单位或审计部门对由变形缝工程造成的费用清单认识不足,片面压缩相关投资规模,造成各环节资金紧张,影响工程质量。③检查验收制度不健全。有的工程检查验收存在着走过场、走马观花的现象,或刻意回避问题,或只重视施工文档的规范归档,并没有深入地检查每一个环节。

5建筑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技术要点

5.1梁模板的施工

对于梁模板的施工,先要进行梁底施工,然后固定,最终在变形缝的侧模板进行铺设施工。在变形缝模板施工中,不能直接加强,需要在互相平行的梁模板之间架设撑木,并固定。要注意撑木间距的位置,一般不能大于20cm,在施工中还要注意,底模的支撑要宽,撑木要固定到位,使撑木上的钉子既要发挥出作用,防止发生位移。又要保证撑木在拆模的时候可以将钉子拔出。

5.2柱模板的施工

柱模板在进行施工时,首先需要在柱子远离变形缝的三面进行侧模的搭建,搭建过后先不进行全面加固,只是将柱箍加固就行。然后将撑木植入模板里,并保持垂直,另外依旧要保持撑木不变形,且要设置钢钉,确保稳固与易拆装。在柱模板的变形缝应该与梁底板模板保持一致高度,并校正和施工。在撑木设置距离上要保持在10cm左右,且要避开螺栓位置。如果需要在变形缝侧的模板处开孔,那么就要用加强钻从对应另一侧进行。

5.3撑条的施工

在有些变形缝的设置中,可能建筑结构不大相同,所以在撑木的设置上也会有些变化。比如在量侧模的位置设置撑木时,需要先设置好模板,然后用钢钉固定好侧模以及撑木,最后用木楔子进行固定。拆模的时候就先取掉木楔子,再是撑木,最后模板。但是在墙体与柱体侧模的施工中,虽然基本步骤一致,但是在在固定撑木的时候,木楔子必须固定在撑木前后以及中上位置,这样才能保证整个侧模的稳定,以及撑木受力更加合理。

5.4钢筋的施工

钢筋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当然在结构变形缝中对技术工艺也是要有所注意。首先对于进场的钢筋的规格以及质量必须合格,在结构变形缝部位的钢筋下料以及配筋也必须按照相关规范进行。钢筋的绑扎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固定,最终加垫块进行保护层保护。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房建施工结构中对变形缝的施工技术进行应用时,要加强工程的施工人员对工作流程及技术要点进行全面掌握,保证施工过程安全规范,应用正确的施工工艺,选取合格的建筑材料,这样才能解决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有关问题,促进房建工程更科学的施工。

参考文献

[1]王留喜.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分析及其技术初探[J].居舍,2018(4):45+47.

[2]许小英.关于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分析及其技术研究[J].福建建材,2017(11):85-86.

论文作者:林建兴,罗黎刚,李宇格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

建筑物外墙变形缝施工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论文_林建兴,罗黎刚,李宇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