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语感的培养论文_王君菲

浅析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语感的培养论文_王君菲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镇第一学区 719499

摘 要:阅读教学的语感就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解,推动阅读教学,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语感的强调,就是要注重对语言的直观感受和直接把握,具体表现为对语言知识的活学活用,融会贯通,对语言的真切领会和深刻理解。

关键词:语文阅读 语感 培养

一、语感培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是以文章教学为中心,组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阅读教学要求破除以教师讲解、分析、说明为主的知识灌输,而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无疑是对学生的语言功底、智力水平、思想品德、审美情趣、文学修养以及生活实际技能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培养。语感的关键在于能够凭借直觉,灵活而敏捷地把握各种不同语言环境中语言质的规定性。小学阶段,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了一定的语言情感经验,但生活阅历还很肤浅,需要增加大量的语言经验。同时他们又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善于吸收和学习各方面的语文知识,在增长能力和学习知识两方面都处于最佳时期。语感能力的提高使他们迅速积累间接的理性经验,逐渐形成敏锐的、准确的理解和鉴别语言的能力。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感能力,就能从容不迫地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领悟语言,又能充分地体现或调动特定语言环境中各种语言的运用,发挥其潜在的语感势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二、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1.诵读训练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我国古今许多文人、学者学习语文都经历了熟读、熟记甚至苦读苦记的历程。诵读教学是我国经久不衰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感的训练。

(1)教师指导学生反复理解,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感情,特别要注意那些于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2)小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在对课文进行分析获得的理解,在诵读过程中触发的情思,以及读者自身的生活经验三者融合形成互为依赖、互相促进的辩证统一的整体。只有这样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对课文的领悟深刻,对情感的体验强烈。在抓好诵读训练的条件中,有一点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要培养学生诵读课文的兴趣。主要表现在:①教师本身要改变观念,积极主动,想方设法去吸引学生的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②抓好“示范”诵读,言语传情,态势造情。师生共创情感上的“和谐共振”,开启学生的心扉。

教师用“抑扬顿挫”之声,读出“酸甜苦辣”之味,读出“喜怒哀乐”之情,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确定课文的情感基调,为理解打下基础。③巧设情境。利用电教手段,如投影,特别是与课文意境相近的乐曲进行配乐诵读,强化学生“角色”意识,增强诵读效果。④让学生积极参与,进入“角色”,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教育学告诉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一堂课的时间,教师不应该占有大部分的时间而应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诵读。在诵读中去感受。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与成功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因此,教师应对学生的诵读给予热情的鼓励和恰当的评价,甚至可以用录音笔记录学生的诵读,再放给他们听(如果课内没有时间,可课后在家里做)。这样学生的兴趣就如田中的禾苗,时时受到甘霖的滋润。

2.加强阅读的语感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主体。阅读教学中的语文知识并不等于语感,前者是知识,后者是能力,中间需要一个转化的环节。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就是架设在中间的一座桥梁,但语感能力的培养段防止一种偏向,即将阅读教学课上成讲解、说明课,过分强调知识因素而忽视了语言本身。语文知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来学习语言,体会语感。文章的语言是用来表情达意的。文字的背后具有丰富的意象、情感或理念。不同的人,因其生活经历、所受的教育、知识程度、专业特长、年龄层次、所处的地位、心理性格等差异,在感知语言时,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表现出鲜明的个人色彩。同时,每句话所含的意义含量,也须凭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验。阅读教学对于学生从不自觉地掌握语言到自觉地掌握语言尤为重要。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基础。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对形成良好的语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谈不到自觉地学习,也就谈不到语感能力的培养。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阅读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漫游童话王国,参观未来世界,从而唤起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憎恨,获取奋斗的力量。同时,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情趣,认识语言的奥妙,把握语言的精髓。

4.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可以深化学生的语感能力。良好的语感能力得之于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就是思维能力,就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由浅入深所需借助的一种力量,是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对文章的认识,由表层意义向深层意义发展的推动剂。

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深化语感能力层次的必由之路。从具体课文的语言本质特征要素着手,努力将自己精湛的思维品质在语感能力中加以表现和运用,这样就会逐渐感受语言在各种环境中的不同意境。

论文作者:王君菲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6月总第2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  ;  ;  ;  ;  ;  ;  ;  

浅析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语感的培养论文_王君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