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外贸易论文,我国经济论文,贡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速度增长,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从1980年到200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从381亿美元增加到4743亿美元,增长11.4倍,年均增长13.4%,外贸依存度(外贸总额与GDP的比值)也从13%提高到44%,我国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量的比重也从0.9%迅速提高到3.9%,我国在世界贸易大国中的排位也从第26位大幅上升到第7位。按不变价格计算,20年间,我国对外贸易总量年均增长11.1%,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为8.9%。
然而,如何衡量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却并不存在公认的一致的分析方法,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
一、比较简单和流行的两种测定方法:净出口分析法和出口总量分析法
(一)净出口分析法
该分析法缘于用支出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恒等式,GDP的增量为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部分增量之和,因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以用净出口增长占GDP增量的比重(百分数)来表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度则等于GDP增长速度与该比重的乘积(百分点)来表示。例如,按照净出口分析法,1997年,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5%,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度为3.1个百分点,即1997年GDP的增长速度为8.8%,其中3.1个百分点是由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拉动的(表1)。但用该种方法计算的2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最快的2000年,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却为负值,为-5.7%,对GDP的拉动度为-0.5个百分点。通俗说来,2000年,高速增长的对外贸易不仅没有对我国经济增长8.0%有所贡献,反而拉了后腿,进而推论,如果去年我们闭关锁国,我国的国民经济会取得更快的增长。显然,该种分析方法不能令人信服,因而也越来越多地遭到质疑,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表1 几种方法测算的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度
GDP 拉动度%
年份 增长速度% 净出口法出口总量法进口分解法
1993 13.5
-1.6 1.00.2
1994 12.6
1.2
5.33.0
1995 10.5
0.8
1.80.6
1996 9.6-0.4 0.1
-1.0
1997 8.83.1
3.52.3
1998 7.80.5
0.10.6
1999 7.1
-2.3
1.9
-1.3
2000 8.0
-0.5
4.81.3
1.净出口分析法将进口完全视作对国内经济增长的负作用,将进口与出口对立起来,认为进口纯粹是对国内需求的抵消,没有反映进口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没有考虑进口的目的和结构。从某种意义上看,进口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而言,作用与意义相当重大。
2.净出口分析法只能从需求的角度考察即期静态的经济增长构成,无法说明供给方面的情况和中长期动态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按照该法,只有当贸易顺差逐年递增时,才能保证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否则,对外贸易就会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但长期保持逐年增加的外贸顺差显然是不可能的,事实上,长期来看,对外贸易追求进出口基本平衡,而在此前提下用净出口分析法得出的结论将是在较长的时期内,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为零,这很难解释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作用。
3.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净出口与GDP的相关关系相当微弱,用它来反映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很不可靠。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提供的数据,1950-1999年,全球GDP增长了6.3倍,年均增长3.8%,出口额增长19倍,年均增长6.2%,GDP增长率与出口增长率的相关系数为0.5,GDP规模与出口量的相关系数为0.97。而净出口与GDP之间不存在类似的相关规律。在全球贸易中排名第一的美国和第三的日本是两个极端的例子。尽管1978-1998年间美国的对外贸易和GDP都在正增长,但净出口一直为负数,而日本的净出口却一直为正数。另外,从国别数据看,尽管各国的GDP与贸易规模相差悬殊,但净出口额却差别不大,基本在-250和500亿美元之间。
鉴于以上的第三点局限性,一些经济学家考虑用出口总量指标来反映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即是出口总量分析法。
(二)出口总量分析法
该分析法只考虑出口总量增长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用出口增量占GDP增量的比重表示出口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用GDP的增长速度与该比重的乘积表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度。按照该分析法,只要出口总量保持增长,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总为正值,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度也总为正值。如1997年我国外贸出口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4%,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度为3.5个百分点;2000年外贸出口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59.9%,拉动度为4.8个百分点。
出口总量分析法仅考虑出口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不能全面反映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以上两种分析方法都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前者完全将进口作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负面因素来考虑,认为进口产品纯粹是对国内需求的抵消,是国内可供商品的完全替代。后者则干脆就不考虑进口,认为进口产品全是国内供给不足的补充。两者都有极端性,不能准确衡量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
二、相对合理客观的测定方法:进口分解分析法
净出口分析法和出口总量分析法的局限性都在于对进口的极端处理,为了比较准确地衡量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应该对进口以客观的认识,它既不是国内可供产品的完全替代,也不全是国内供给不足的补充,而是替代和补充的组合,组合的比例取决于进口商品的结构。按照广义经济分类(BEC),进口品分为资本品、消费品和中间产品。资本品的进口是国内投资的实现,消费品的进口是国内消费的实现。在假定其为国内不可替代产品的前提下,其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应分别并入投资和消费部分来考量。而中间产品(半成品),在假定其为国内可替代产品的前提下,作为对国内需求的抵消,并入出口来考量。这样,进口分为三部分,分别并入国民经济恒等式的三项来考量:
GDP=I+C+X-M
=I+C+X-(Mi+Mc+Mm)
=(I-Mi)+(C-Mc)+(X-Mm)
式中:Mi、Mc、Mm分别表示投资品、消费品和中间产品的进口。
于是,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可以通过出口与中间产品进口差额的变化反映出来,该差额的增量占GDP增量的比重即为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该比重与GDP增长速度的乘积即为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度。
图1 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拉动度(%)
按照这种分析方法,1993年以来,除了1996年和1999年外,我国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增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拉动作用(图1),其中1994、1997和2000年的拉动作用显著,拉动度分别达3.0、2.3和1.3个百分点。这些年份的共同特点是对外贸易增长迅速,出口增长快于进口。负拉动的1996和1999年,对外贸易增长相对缓慢,而且进口增长快于出口(表2)。
表2
对外贸易增长速度与其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度
GDP
对外贸易增长速度(%)
对外贸易
年份
增长速度(%)
进出口
出口
进口
拉动度(%)
1993
13.5
18.2
8.0 29.0 0.2
1994 12.620.9 31.911.2 3.0
1995 10.518.7 23.014.2 0.6
1996 9.6 3.2
1.5 5.1 -1.0
1997 8.8 12.2 21.02.5 2.3
1998 7.8-0.4
0.5-1.5 0.6
1999 7.111.3
6.1 18.2-1.3
2000 8.031.5
27.835.8 1.3
三、2001年:对外贸易将如何作为
无论用哪种方法测算,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都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可能大,也可能小。2001年是国民经济“十五”计划的开局年,保持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正向拉动十分重要。但今年低迷的国际经济环境使我国外贸出口面临严峻的挑战。据我们的一项出口模型测算,今年我国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将在8%左右,而预计今年的进口将有15%左右的增长。贸易顺差将由去年的241亿美元减为120亿美元左右,按净出口分析法则其对国民经济有负面影响。但按出口总量法测算其对国民经济增长有积极的拉动作用,按进口分解法测算仍能得出正向拉动的结论。理由是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国内经济增长带动下的进口快速增长,主要由投资品和消费品进口的快速增长所致,而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中间产品的进口增长速度将由于对出口的不太乐观的预期而减缓(事实上今年前5月加工贸易进口仅增长4.4%)。按中间产品进口增长11%计算,出口与中间产品进口差额仍将保持增长,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仍将发挥积极的拉动作用,但作用力度相对去年将有所减少。
标签:国民经济论文; 增长速度论文; 净出口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济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拉动增长论文; 进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