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2日21:52分,患者张国男?,男,61岁,该患于21:52分由120送入,分诊护士a携带院内外交接本快速接诊,观察患者,同志,同志,你怎么啦?轻拍左右两侧肩部,同时在耳边呼叫并询问,患者主述:“意识不清伴抽搐,具体不详”当时患者抽搐,四肢强直,双眼向右上方斜视,立即入抢救室,给与刷卡带入抢救室,协助搬运到复苏床,抢救护士b立即给与心电监护,抢救室护士c立即生理盐水250ml建立两条静脉留置针通路,突然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医生A:“立即准备插管!”医生B行不间断心脏按压术,护士a立即快速打开无菌手套,撕开气管插管导管及导丝包装并连接,调节弯度放于无菌弯盘内,快速连接并打开可视喉镜,打开负压已经连接好的吸痰装置,医生A带好无菌手套后拿起喉镜及导管,打开气道:“准备吸痰”护士a:”吸痰完毕少量粘痰.”医生A:“插管完毕,试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陪检人员拿出准备好的气囊连接气管插管后送气,同时护士a给与医生A带上听诊器,连续试听三次后,医生A:“气管插管成功,深度23cm,固定!护士a放入口咽通气道,十字交叉固定后再次寸带固定,末端连接气囊氧源辅助呼吸,医生B继续行不间断心脏按压,护士b给与双上肢保护性约束,松紧适宜,将抢救药品及抢救记录一起放到治疗车上,护士c:“静脉通路两条建立完毕。”21:53分医生A:“阿托品o.5mg静推”,护士c复述:“阿托品0.5mg静推,对么?医生A回答:“对。”执行医嘱阿托品0.5静推,护士c:”阿托品0.5mg静推完毕。”22:06分执行医嘱肾上腺素1mg静推,22:08分心电示波室颤波,医生A:准备除颤,非同步电除颤360J充电,我准备好了,大家准备好了么,让开,放电!医生B继续行心脏按压术,22:09分,医生A站到医生B对面:“准备换手,1,2,3!”22:10分血压仍测不出,执行医嘱5%葡萄糖250mL加多巴胺200mg泵入,22:14分心率56次/分,血压测不出,执行医嘱多巴胺20mg静推,22:15分心率54次/分,执行医嘱代血浆500mL静点,22:16心电示波呈室颤波,医生再次给与电除颤一次,22:21分执行医嘱阿托品0.5mg静推,肾上腺素1mg静推,22:26分心率112次/分执行医嘱利多卡因0.1g静推,阿托品0.5mg静推,22:30分心率52次/分,血压72/34mmHg血氧饱和度61%,呼吸仍不恢复,执行医嘱血气分析一次后,25%葡萄糖250mL快速静点,于22:31分医生交待病情后家属要求积极抢救,执行医嘱气管插管末端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22:35分血压测不出,执行医嘱5%葡萄糖500mL加多巴胺200mg加间羟胺50mg泵入,22:39分心率12次/分,执行医嘱肾上腺素1mg静推,阿托品0.5mg静推,22:40分医生给与电除颤一次,22:42分医生再次给与电除颤一次,22:44分患者血压87/45mmHg,心率67次/分,血氧饱和度90%,呼吸15次/分,继续在急诊抢救室观察治疗中。
团队协作的最终目的还是在提高个人能力的同时提高工作的综合实力。人才对于医院而言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工作之间的竞争归根究底还是人才方面的竞争,团队协作更容易培养人才,也让医院的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所以团队协作肯定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医院而言,都是一个必要的存在。一个好的团队做一件事,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个人可在团队中找到归属感,医院在行业中找到成就感,何乐而不为呢?
论文作者:急诊科团队抢救成功配合病例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医嘱论文; 医生论文; 阿托品论文; 护士论文; 心率论文; 团队论文; 患者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