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段如何引导学生思维论文_李静

小学数学高段如何引导学生思维论文_李静

李静 陕西省岐山县城关小学 722400

摘要:随着新课标教学要求的实施,数学课堂教学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变化,但是课堂上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依然显著,如课堂上教师只是起到了传授者,并没有起到引导者的作用,这样的教学问题,严重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的教学方式,对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段;积极性;发散思维;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073-01

一、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引导学生思维的意义

数学高段的知识对于部分高年级小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学习起来略微吃力。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随着数学教学难度的增加而提升。数学是一门逻辑紧密的学科,讲究推导与思考环环紧扣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没有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下逐渐深入,一旦思维跟不上教学活动,势必会导致思维与教学进度脱节的结果,出现数学学习困难的情况。其次,目前教师在分析小学数学高段学习呈现出效率低下的局面的成因时,只在学生身上找问题,比如说学生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没有老师监督着就不愿意学习等,却没有从自身教学中发现问题,忽视了自己教书育人的责任。而小学数学高段的教学质量不高,与教师在授课时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合理引导有着很大关系。教师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在教学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提升小学数学高段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高年级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当前虽有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已经认识到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并注重培养,但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教师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一个要求,即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做优质课堂的主导者。而在实际的小学高段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贯彻此要求,依然参照传统固有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小学生缺少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的情况,机械地按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因此就限制了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只能模仿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对例题计算的过程。其次,部分小学高段数学课堂依旧维持原有的教学设计,教师没有丝毫创新,课堂氛围整体沉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还有的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合理的教学设计,没有适当的过渡和教学层次,直接就对学生展开知识点的教学,收效必然不佳。

三、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策略

(一)注重多种解题思路发散思维

计算思路在数学计算题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即使结果相同,计算思路若出现“误解”就很容易导致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小学高段数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能会碰到这种情况:不同的学生在某一道题的解答过程中运用到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解答,答案如果有所不同,教师可能会进行分析,而结果若是相同,很多教师就会一带而过,这样就忽略了其他正确答案的解题方法。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认真探讨其他同学不同的解题方法、解题过程和思路,就会发现很多值得相互学习的地方,同时学生在探讨过程中发散了思维,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对数学学习来说是非常有益的,教师应注意进行总结,通过总结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加深其对知识的掌握。例如,计算容器中体积的问题:“一个长方体容器的长、宽、高分别为25cm、20cm、15cm,往容器中注入6cm深的水,然后再将8cm长的铜方块放进去,那么容器中水上升了多少?”在读完题目以后,学生就会对题目进行分析,先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铜块放进去后水面一定会上升,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铜块的体积,铜块的体积是很容易计算的,那么水面上升的高度就等于上升的水的体积除以水槽底面积。教师应教会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看清问题的本质,再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分析与思考,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其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创新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笔者在上文提到,教学方法是小学高段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有的数学教学方法过于老旧,并不适用于现在学生的实际发展,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应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有效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倍数与因数”的教学中,学生不易理解倍数和因数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进行讲解,让兴趣带动学生学习。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分别制作倍数和因数的形象,再写一个计算式,如:12÷6=2,然后让这两个形象进行站队,这样,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12为倍数,6和2为因数,最后再点击鼠标让这两个形象旁出现文字解说。这种多媒体技术穿插教学的方式,激发了学生想要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营造氛围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产生愉悦、轻松的心情,这种积极正面的情绪能够进一步作用在学生的行为活动上。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营造自由、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来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例如,在进行“公倍数和公因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列出一个数,如“40”,然后让学生以抢答的方式说出“40”的因数,这样,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氛围,另一方面也引导了学生的思维。而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学校必须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1)学校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引导和培养,可以将其列为教师考核的标准;(2)学校要改变传统的偏重传授知识的教学理念,引领教师将教学重点转向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升上。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课堂应该是开放性的,并且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开放,这样的开放式的教学课堂才是有价值的,才能使得数学课堂富有活力和创造力,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庆国.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3):121-123.

论文作者:李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高段如何引导学生思维论文_李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