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战略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对外经济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端倪的初始阶段可回溯到10世纪初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但是, 引起国际广泛关注并形成世界潮流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经济全球化这一现象则是本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与此相应的是全球化这一概念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逐渐被国内外学术界所广泛接受和使用。尽管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是,准确全面地把握经济全球化的特征、趋势及其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和作用等,对于各国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战略,具有至关重大的意义。本文认为只有加大对外开放,积极、主动融入世界经济运行体制,才能加快我国的经济建设,更迅捷地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一、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深刻影响
与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社会的主要推动因素是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一样,经济全球化也是科学技术进步的要求与结果。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日益增强和扩大的社会生产力越来越要求摆脱国家疆域和主权的束缚,以在世界范围内更有效、更合理地配置和利用各种资源,共享全球更加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还推动着国际分工和协作向国际范围扩大与深化,把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吸纳到全球范围的分工与协作体系之内。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各国经济政策的制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经济全球化在形成世界经济统一体的过程中必然要求各国实行开放的市场经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中东欧、独联体国家及中国等重新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正是这一规律起作用的结果。各国只有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根据自己面对的客观环境和具体条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步骤,逐渐开放自己的市场,才能使自己在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
第二,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必须改变现有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全球化对西方发达国家是有利的,因此,他们大肆宣扬,宣称这一趋势能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巨大的利益”。然而1999年7 月12日,联合国发布的年度《人类发展报告》中则指出:“在当前全球一体化进程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全球社会的贫富悬殊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西方七国独揽经济发展大权,最富国家的1/5人口控制了全球国内生产总值额的86%,而有80多个国家目前的年收入比10年前要少”(注:摘自:《羊城晚报》,1999年7月13日,国际新闻版。)。从这可看出,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同程度的国家所获得的利益是有巨大差异的。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要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在新的世界体制中,各个国家,贫国和富国,科技落后和科技先进的国家都应能得到实惠。全球化必须在各国平等的基础上实现,是一个自愿联合的过程,各国经济的缩小有利于促进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中的各国经济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三,经济全球化在促使各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进一步加强过程中,必须要求各国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各个国家对自己的产业结构、经济运行机制、经济管理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目前,一些国家的经济陷入困境,甚至发生危机,则与这方面的改革不力、过于滞后有密切的关系。90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及东亚发生的金融危机,使人们在这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90年代的美国,适时调整产业发展战略,制定了引人注目的科技政策,积极发展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在全球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一直处于主动、领先的地位,取得了连续8年经济增长的佳绩。与美国相比,90 年代以来的日本经济一直处于萧条状态,这是因为它在战后形成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管理体制在新的世界经济面前已显得过于老化和僵化的结果。东南亚发生经济危机,其根源就是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及宏观政策等已不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恶果。因此,能否认清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制定自己国家正确的发展战略,并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促使其实现,调整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以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已成为各个国家在新的世纪里成败的关键。
第四,经济全球化给不同国家带来的利益是不均衡的,各国应把立足点放在创造条件,趋利避害上。经济全球化是客观存在的,这已是不言的事实。它给不同国家和地区带来的机会和挑战是不均衡的,使各国、各地区的市场参与者进一步出现多元化趋势。它使具有投资环境等优势的国家更易于吸引外资,具有出口优势的商品更增加出口份额。这会促使商品和资本的国际流动呈现相对集中的状况,使国际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了。每个国家可以在市场经济中,在本国经济最大承受力的基础上寻找开放度最高的与世界市场的结合方式,根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积极参与全球化,获取最大的利益。
二、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对策思考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客观发展的一种趋势,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是很不相同的,相比之下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比较有利,对发展中国家利弊兼有。这完全取决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它们发展经济的政策措施,它们所采取的对外发展战略以及它们在当代国际经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基于上述的认识,我国在全球化的挑战面前应当采取的对策是:
第一,立足自强,走向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围绕着综合国力的角逐,尤其是在经济、科技领域的竞争异常激烈。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各个国家战略的首要问题。谁在高科技领域中获胜,谁就能掌握主导权。我们要充分利用全球和平发展的千载难逢的大好国际环境和亚太崛起的有利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迅速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是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障。
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时期实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将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不断扩大和加强同世界各国在经济、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推动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向纵深发展。邓小平同志说:“改革开放要贯穿中国整个发展过程,不是3年、5年、10年、8年, 也不是20年。因为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注:参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65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 江总书记在中共十五大的报告中提出:“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注:参见:《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29页,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当代世界新科技革命正在迅速发展,国际贸易、资金流通、技术转移等的规模日益扩大,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合作关系空前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经历很长的时期,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必须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开辟国内外两个市场,这是我国为加速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经济全球化对一个加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必然要求。
第二,规范规则,稳步前进。既要尽快建立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市场经济体制,又要采取稳步前进的方针。我国目前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还比较繁重。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只有融入全球化,只有全球市场经济的规则才是世界经济的共同语言。一个国家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和各项经济政策的制定可以有自己的特点,但特殊性是暂时的、阶段性的,不应是长期的经济政策的“框框”。在经济全球化面前,强调的规则是全球一致性,要求所有的国家自觉的“融入”其中。所以,应加速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按国际技术标准改造我们的产业,按国际通用的规则完善管理办法和制定一整套经济政策。同时,迅速发展外向型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实现规模经济,实现集约化国际经营,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由于我国的对外开放先于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内经济和企业还缺乏国际竞争的经验和能力,因此,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只能采取积极参与、稳步前进的态势。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全球化发展的形势来决定我国融入全球化的方针政策。在全球化中,要积极主动地与任何国际多边组织进行谈判和协调,并就某些问题作出必要的让步,但绝对不能屈服于任何外部的压力而丧失自己的国家利益。
第三,发展周边、优化亚太。亚太地区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大最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21世纪将是亚太世纪。随着冷战的结束,亚太各国通过调整政策,使亚太地区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绝大多数国家同时改善和发展相互关系的局面。这使我国获得了一个持续的世界总体和平的国际大环境和稳定的亚太环境,消除了后顾之忧,可把精力集中于国内的经济建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亚太地区投资热、贸易热等实质性经贸合作的日益加强,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众多的良机。亚太地区的直接投资主体是美国、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投资的接受国则是该地区的所有国家。至1998年底,在我国内地最大的6 个投资来源国或地区都属亚太,它们是香港特区、日本、美国、台湾地区、新加坡和韩国,在我国的总投资达2227.83亿美元,占了我国总投资额2673.12亿美元的83%以上(注:资料来源: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中国外资统计·1999》,第12页。)。1998年,我国最大的5 个贸易伙伴同属亚太:日本、美国、香港特区、韩国和台湾地区,双边贸易总额达2000.11 亿美元,占我国贸易总额的60%以上(注:资料来源:中国海关总署:《海关统计》,1998年12月。)。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亚太投资、贸易等实质性的经贸合作不断加强,已成为90年代亚太经济自身的内在发展趋势,这种趋势,对我国吸引外资、引进技术、扩大出口非常有利。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复杂的国际局势,我国的国际战略的重心必须要稳定周边、优化亚太。继续大力改善我国同周边国家及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建立有效的周边安全保障机制,并以此作为拓展我国全球政治经济关系的基石。要全力发展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以此作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环节。强化和优化我国面向亚太的开放格局,既有利于我们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联系与合作,使我国的改革有一个更好的国际环境,又有利于搞好自身周边地区的改革开放,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我们应当抓住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崛起和发展的机遇,全面拓展包括周边国家与地区在内的世界所有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实现市场与开放交往对象的多元化和多样化,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重点西方,反对霸权。既要在独立自主原则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加强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把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放在重要的位置,又要坚决反对经济霸权主义。对外经济关系是体现一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身份的重要方面。东亚金融风波折射出来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各个经济类型之间,各个国家之间此长彼消的新变化,要求我们更好地把握、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世界市场居主体地位并主导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它们有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经济规模巨大等优势。这决定了我们应把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放在一个重要地位。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学习引进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这样做既符合客观世界现实,符合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要求,也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国家利益。
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参与的共同事业,应当兼顾各国的经济利益,全球化不是一国或几国利益的“全球化”。而西方有些发达国家不愿接受经济全球化这种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它们要按照自己的利益,靠经济、技术等力量,把全球都纳入自己的利益范围之内。它们要求对弱国和穷国形成经济上的支配和控制,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完全依附于它们。我国在积极、主动加强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的过程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
第五,南南合作,借鉴经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充分借鉴他们的经验教训以保证自己的经济安全。强调要把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放在一个重要地位的同时,并不是可以忽视与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现在属于第三世界,将来发展富强起来,仍然属于第三世界。维护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谊,永远立足于第三世界是中国的既定国策。”
尽管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被动地位,但其包括了100 多个国家、40多亿人口,发展潜力、势头是不可低估的。据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前景和发展中国家——1997》报告的预测,1992—2000年期间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份额将从25%提高到40%。我国目前推行外贸市场多元化的很多目标市场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拉美、非洲、中东等。我国倡导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必须要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力量。江泽民主席访问非洲以及李鹏总理访问拉丁美洲时分别指出了我国发展同两大洲关系的5点建议和5项原则,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政治、经贸合作和共同发展。我国曾被公认为第三世界的精神领袖,至今仍倍受推崇,这是未来中国一笔宝贵的战略资源,也是未来中国的对外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持力量。
在与发展中国家交往中,要特别注意总结它们在经济全球化中取得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结合我国的国情,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自己的经济安全。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向我们展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实力、金融实力有限以及金融监管、调控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各国的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速度不应过快,否则,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冲击并酿成严重的后果。所以,我国的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一定要根据本国的国情谨慎地、逐步地实行对外开放。